第三二一章 諸侯側目市井談(七)(1 / 2)

各國亂局的消息傳入楚國郢都的途徑,一部分是通過墨家在這邊的每隔幾個月一次的報傳來的。

牛闌邑一戰,伴隨著晉鄭聯軍的退走,以及隨即傳來的趙韓君薨的消息,讓一些原本觀望的楚國封君立刻改變了態度。

至少在明面上,旗幟鮮明地支持楚王繼承的合法性。

年輕的楚王在得到牛闌邑消息的時候,先是不敢相信。

墨家眾人依靠一邑農兵,逼得公子擊的晉鄭聯軍退走,而且還殺傷數千?

公子擊的名聲熊疑知道,可謂是威名赫赫,善戰善攻,歷經數戰未曾一敗。

聯想到先王在商丘的戰敗,熊疑心中對於墨家的本領又高看了一眼,心頭震服之余,也感激於牛闌邑這一戰。

此戰之前,他的王位岌岌可危。一旦戰敗,國內的很多封君都會出來反對他,這是毋庸置疑的。

此戰之後,至少短時間內晉鄭斷絕了直破長城的干涉計劃,這就給了他足夠的時間去整合內部。

魯陽公的消息傳來後不久,市井間墨家的報上便登載了韓趙兩家君主薨亡的消息,這讓楚王的局面變得更加好看。

各地的封君紛紛表態,都說這一次鄭人背盟,應該懲罰鄭人。

三晉認為鄭人背盟,楚國也認為鄭人背盟,因為鄭國原本就是親楚來制晉的,知道駟子陽攻下武陽之前,這種關系一直良好。

這種情況下,楚王的選擇也就多了。

聲王留給他的政治遺產中,有關於墨家是一條多刺之魚的勸告,年輕的楚王對此一直惦記,而且墨家的許多理論過於超前和激進,引起了封君的極度不滿。

單單尚賢一條,就足夠讓所有的封君反對墨家。

短暫的有利局面,讓楚王對墨家的態度有了稍微的變化。不再是危急之時,封君們又紛紛表達忠實之心,楚王即便想要變革,似乎此時也未必非要用墨家,而是可以嘗試一個依靠對外戰爭的勝利來提升威望,從而進行一場有限的「尚賢」和「集權」的變革。

當貴族們站出來支持楚王的時候,楚王便多了籌碼,也多了選擇。

墨家密約中的內容,似乎暫時已經不需要遵守。

至於明約,楚王至今也沒發覺有什么壞處。牛闌邑一戰,就是利用了墨家的武器和人才,他一分錢沒花,也沒有動用府庫的一丁點金銅糧食,就獲得了這樣一場勝利。

而付出的,只是開礦權和免稅權,這在楚王看來墨家眾人簡直太傻,根本不懂得什么是交易。

他想,或許墨家真正想要的,是密約中的內容,可現在未必非要走的那么激進,也未必需要放開太多的權力給墨家。

只可利用,不可信任。

如今已經用罷,即便不能說反對墨家,可至少也不需要像之前晉鄭聯軍壓陣時候那般毫無底線。

當三月份秦君新薨的消息傳到郢都後,楚王更是興奮起來,一如千里之外的魏斯一樣,也覺得這是天賜良機。

他覺得,秦君既薨,子嗣年幼,那么魏人必然會大舉攻秦,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韓人今年不能出戰,若是魏人再攻秦,那么自己完全可以在中原打開局面。

局面一旦打開,有了庄王那樣的威望,變革起來似乎也容易一些,至少不需要這么激進要如墨家所說「做好在鄢郢反擊全部叛亂貴族」的准備。

因為此時以彼一時,此時的局面實在是太好了,簡直是做夢都要笑醒來。危急時刻韓趙死君主,秦人少主即位,墨家幫他頂過了最危險的時刻,現在自然也就成了彼一時。

此時若是再大舉邀墨家入楚,勢必要被一些貴族反對,這時候剛剛安穩,熊疑想還是先穩住眾貴族再說。

各路封君和在郢都中央為官的封君們似乎也都認為局勢對楚王非常有利,即便那些支持王子定的封君也多少改變了態度。

現如今鄭國就是個軟柿子,正可以用來開刀,作為反擊爭奪霸權的首選目標。

平夜君、梁君等地方實權派封君也紛紛表示,這是一次絕佳的機會,他們是依附於楚國體制之內的封君,需要一些戰功才能擴大自己的封地。

封君的封地和縣轄的土地犬牙交錯,封君的力量擴大一份,楚王可以調動的人力財力就減弱一分。

但是現在,楚王又不得不重用這些實權派的封君,期待他們能夠抓住機會反擊魏鄭,這就又不得不給出戰勝之後的許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