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三章 庶卒君子金鼓交(十四)(2 / 2)

義師大軍在堡壘附近扎營,靜悄悄等等待著明天的決戰,天氣很好,並無風雨,正是個打仗的好日子。

適在營中,和公造冶、各個旅的旅帥和副貳們聚在一起,商量明日決戰的事。

任何一場仗,都需要提前謀劃,有一個既定的計劃。

戰場瞬息萬變,不可能全部按照計劃走,但是如果之前連一個預定的既定計劃都沒有,那就純屬是亂打。

抓住戰場的時機,能夠敏銳的覺察到對方的漏洞,運用之妙,那是無雙名將,適沒有這個能力。

提前參謀布置好預定的目標,在保證戰場局勢整體控制的前提下,朝著既定目標發展,比之前者差得遠,但也是最適合義師現在情況的。

雙方都不知道各自明天的計劃,只能各自預定自己的計劃,等到接戰之後再變動,那太考驗雙方主帥的能力和士兵的組織力。

適在地圖上標注了一下,大致說明了明日的預定規劃,以讓各個旅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萬一出現什么意外,要在大局上靠主觀能動性做出有利的選擇。

通訊全靠吼,一個命令靠傳令兵傳達再回執,很容易出問題,有時候戰機出現卻不能抓住,就再難有機會了。

按照適的預想,明日盡可能要打成一場殲滅戰。

以潡水和身後的堡壘,作為明日布陣的兩個支撐點。

右翼距離潡水一里之外,潡水的下面有個拐彎,既可以掩護己方的側翼,又完全杜絕了越軍側翼迂回的可能性。

左翼的話,貼近堡壘,在堡壘前一里處。一旦左翼崩潰,還有堡壘可以支撐,也可以防止越軍迂回包抄。

這都是源於越軍人數較多、墨家義師的騎兵太少、劍盾兵側翼幾乎沒有的情況下,做出的考量。

義師的隊列嚴整,戰線的寬度不夠,如果不沿河,騎兵數量又不足,就容易被越人從兩翼包過來。

這樣以堡壘和河流作為兩個支撐點,在保證兩翼的前提下,就要盡可能逼著或者誘使越人縮短戰線,越靠近河流一側集中越好。

再有兩個支撐點的情況下,越人要是希望單純希望戰線拉長就能夠合圍側翼,那至少也需要八萬人,才能保證對陣一側不被擊穿的情況下完成合圍。

人數不夠,義師做出防守的姿態,那么越人拉長陣線也就毫無意義了。

可越人雖不足把玩,卻也近五萬,而且陣型松散,想要獲勝還是需要逼著越人縮短兵線,把兵力壓縮在一起,才有可能形成合圍。

想要越人縮短戰線,那就又需要讓越人感覺到沿著河流一側的側翼有威脅,這就需要集中優勢兵力先行發動的進攻,讓越人不得不從越軍的右翼和中軍調集軍隊支援有危險的左翼。

越人的左翼靠河,越往左翼集中,陣列縮的越短,人數也就越集中在狹小的地域。

義師的右翼因為有河流作為掩護,一旦越人開始調動,那么就可以將精銳從右翼調離,右翼留下少量兵力由攻轉守,靠炮兵支援撐住越人的反撲。

精銳步卒和騎兵則利用機動性,放棄右翼,從後方迂回到左翼,實際上左翼才是義師的主攻方向。

既然戰線被誘使和逼迫下縮短,那么一旦左翼取得突破,中軍和右翼尚未崩盤,越人就會被圍住,戰役也就算是結束了。

當然,這只是完美的計劃,實施起來的話戰場瞬息萬變,可能會出現種種的意外。

這就是主帥主將是否能夠成功的重要考驗。

是被對方牽著鼻子走?

還是能夠處理這些意外之後按照既定的大略打下去?

亦或是抓住戰場瞬變的時機和敵我態勢,放棄預定的計劃而抓住戰機,達成一場臨機應變的大勝?

這三者,是庸才、合格的將領與無雙名將的區別。

從戰略上,適已經逼的越王不得不決戰,越人既不能繼續對峙,也不願意圍城,在機動性極強的義師面前,他們除了決戰沒有第二條可走。

戰術上的既定目標,至關重要的就是義師的右翼。

前期要進攻的堅決,讓越軍的左翼確實有崩潰的危險,而且要在己方的中軍和左翼沒有陷入危機之前就打出讓越軍左翼有崩潰可能的進攻。

中期要迅速轉攻為守,這需要撐住,因為調動成功的話,這邊的壓力也就是最大的。

若是調動成功,精銳和主力騎兵以及跟隨旅行動的小型火炮都要利用自身的機動性,繞到左翼。

右翼要是撐不住,那就不能把越人包圍,最多打成擊潰戰。

甚至於若是精銳還沒有機動到左翼,右翼就先崩盤了,義師甚至會陷入混亂和危險。

若是調動不成功,越軍靠河的左翼先行崩潰,那也不過是一場擊潰戰。

騎兵數量不多,打成擊潰戰便無意義。因為這不是一場力量懸殊的守城戰,守到越人退兵就算勝利,而是一場決定泗水流域今後霸權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