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南濟水之戰(五)(2 / 2)

他如果知道六指這邊的命令是不支援、不焦灼,那么他此時一定會讓山丘上所有的齊軍投入戰斗,力求一舉擊潰十三旅。

然而,他並不知道。

齊右軍主將最後回頭看了一眼還在行進的齊中軍的援軍,又看了一眼能夠不混亂選擇結陣反擊的第十三旅,長嘆一口氣,心中已然決斷。

若是山下義師的那兩個旅亦是如此善戰敢戰不惜死,或者說早就聽聞墨者為利天下死不旋踵的風格,以及昨日夜里墨家喊了許久的那些誅心不道之言的蠱惑……真要是選擇全軍壓上,卻有可能導致山丘上的齊軍全部潰敗,到時候亂軍之後無人壓陣,頃刻間墨家就可以瓦解整個平陰軍團的陣型。

由是,齊右軍主將下令:

弓弩火槍手依舊列雁形陣不動,各自准備,以作防守。

沒有參與突擊義師十三旅的步卒在雁陣兩翼之間的胸脯處列陣,做可攻可守之態。

若是中軍那邊的支援可以很快抵達,那么便可以選擇突擊進攻,由那些弓弩火槍手和支援而來的中軍援軍壓陣。

若是不能極快抵達,便看下面的情況,若是己方不能勝,則鳴金收兵,以固陣型,墨家必不敢追。

…………

山丘上,第十三旅和齊軍借勢而攻的一個多旅已經處在了最為危及殘酷的肉搏廝殺之中。

火槍手全部棄槍持短劍或是斧叉迎戰,掩護矛手的側翼。

兩側的矛手連隊穩住兩翼,堅守不動,中間位置的矛手連隊則在旅帥和旅代表以及那些軍中墨者的帶領下,開始反突擊。

從三十步左右火槍手輪射棄槍的時候,十三旅的旅帥便命令中間的幾個連隊結陣沖擊,而不是龜守待援。

矛手結陣也一樣有沖擊力,借山丘而攻的齊人雖猛,可是陣型混亂不堪,根本不能夠有效地形成優勢。

看上去齊人的人數更多,但只要不結陣,那么正面交鋒的人數始終要少於密集列陣的義師方陣。

剩余的人只能在後面,難以投入到廝殺之中。

十三旅的旅帥已經刺死了六個齊人,他身後的那個矛手連隊士氣正盛,旅帥見士氣已振,便撿起一支長矛,投身到了連隊之中,於士卒同列站在前排。

連隊前排,與之同列的連代表非是泗上本地人,而是外來受利天下之言的感召而趕來加入墨家的士。

他見旅帥鐵盔上雉羽高聳,身上札甲皆是鮮血,挺矛而立,不避於人後,心中自有感慨。

心道:「昔年艾陵之戰,冉求持矛挺進,振奮軍心,領矛手列陣迎齊,結纓不散,威風凜凜,以君子之身立君子之功。每讀及此,心中激盪。」

「今日旅帥之威,不下於子有!儒家有君子,墨家亦有死不旋踵的墨者,今日之戰,齊人如何能勝?」

儒家的那些真君子與墨家的這些真墨者,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但卻都有著一樣的豪邁氣勢。

子有持矛迎擊齊軍的時候,一定是峨冠博帶,整束衣衫發髻,迎敵接戰,渾身是血,卻不忘帽子歪到的時候,立於萬軍之前整理冠帽,以正儀容,視眼前千軍之敵為無物。

而墨者旅帥持矛迎擊齊軍的時候,高聳可以讓士卒看到的雉羽之盔,不有傲視萬軍睥睨結纓的氣勢,卻如聳立河邊的橡樹一般任憑風吹雨打而矗立,揮擊矛桿,與百人千人融為一體,如同扎入土地的根須所帶來的不可被吹倒折斷的力量。

雖不同,氣勢卻一樣豪邁。

十三旅的旅帥雙眼盯著齊人中舉起的旗幟,回頭看了一眼兩側已經維持住的矛手,高喝道:「沖擊!」

這一聲叫喊,從他身旁開始回應,最終匯聚成千余人共同的吶喊,鼓聲大作,奮力向前,他所在的連隊直沖齊人旗幟所在的前方。

齊人亦持戈矛,但借勢下山而攻義師不潰反而反突擊,其勢已挫。

陣型不整,又難以在一處集中,後面的人向前擠,前面的人撐不住想要後退,場面愈發的混亂。

兩軍交鋒肉搏也不過短短半刻鍾的時間,但這半刻鍾的時間十三旅挺過去了沒有潰敗,齊人便已經有些撐不住。

…………

山下被突破的齊人營壘處。

接到了不去支援而是整隊命令的兩個旅在整隊的同時,也在觀看著山丘上的混戰。

但現在,中高級軍官們的神情已經從半刻鍾前的緊張化為此時的鎮定。

齊人沒有一舉擊潰十三旅,現在十三旅的陣線已穩,正在緩緩向前推進,齊人已經錯過了一鼓作氣的時機,而論及韌性齊人並不如,十三旅已經可以說是不至於潰敗,至少可以穩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