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雲中春(六)(1 / 2)

但再比如運送過來的璆琳等物,墨家內部自有價格,但實際上肯定還是昂貴的,就雲中現在的房屋也不適合,民眾縱然買得起,也不會住著草屋卻去安一些璆琳。

而絲綢等物,價格又有些過於高,雲中本地的人本質上還是富裕農夫,非是巨富貴人,這些東西就算運過來他們也不能夠買。

民眾首先要保證自己的衣食住行,然後才能夠再從事一些別的行業。

而墨家要在雲中解決的,是吃的問題,那么食物上就不能考慮消費方向。

最後所能考慮的方向,也就是衣和住。

雲中的情況是本地是趙國統治的邊遠地區,姥姥不疼舅舅不愛,同樣的也就導致本地的「苛政」只是個病貓遠不及虎。

當地民眾隨著生產力的進步和鐵器等新技術的使用,實際上是有很大的生產糧食的潛力的。

但是因為貨物運送到這里昂貴、和墨家一直以來的《節用》理念,使得之前運送到這里的多是棉布、棉襖、鐵器等,使得當地民眾的生活水平從飢困數年之內到了飽食、穿暖,解決了民之三困。

可同樣的,民之三困解決之後,因為流通不暢,道路阻塞,遠離中原等問題,又使得雲中民眾對於擴大耕種並不積極:賣了錢,不知道怎么花,既如此夠吃夠喝就行,因為雲中的糧食不參與整個趙國的市場循環,只是糧食而非商品。

國崗便認為,既然雲中要大量遷民,那么雲中城肯定是要重新規劃的,他是見過泗上墨家對於城邑的改建的,現在雲中的城邑根本也容不下即將增加的大量人口。

既是這樣,便可以用《輕重》和《侈靡》中的手段,來引導民眾消費,使他們迫切地需要「錢」,而不像原本一樣對於錢的概念只局限於可以換鐵器鹽等。

那么在修建新城的時候,將雲中本地的人作為《侈靡》中的富戶;而由墨家組織一批遷徙過來的剛解放的農奴氓隸作為《侈靡》中的飢荒之年無以為生的人,由墨家來主導一場透支之後數年的消費。

即在城區之外,主導修建一批新的房屋,因為到時候人肯定是不缺的,而且墨家的建築技術也自然是高出一大截的。

這批新的房屋,以磚為結構,寬大亮堂,又配屬以小的璆琳為窗,同時以低於成本一大截、雲中現在的本地民眾勞作三五年可以償還的價格,售賣給雲中人作為一種讓民眾得利的「贈與」。

那么錢其實暫時不需要經過雲中,既然金玉銅幣只是通貨和等價物,那么在交換的時候可以有也可以沒有。

可以讓雲中本地的人直接用土豆、玉米等糧食交換,並不收錢。

這樣一來,土豆玉米等糧食的價格就可以仍舊壓得很低,因為雲中的貨幣並沒有增加,不會出現大規模的物價上漲的情況。

不但要不把錢花在雲中,還要盡量杜絕一些新奇的貨物進入雲中,使得錢本身在短期之內在雲中沒有意義,花不出去。

還可以采取提前預購的方式,提前讓雲中本地的人在明年住進去,同時又規定好了償還的年限,但只接受糧食償還。

雲中的百姓知道物價,他們也清楚平常糧食的價格,他們肯定會覺得自己核算,稍加引導就會想辦法多種糧食,而且因為雲中的封閉性,也沒辦法從別處買——若是能從別處買,墨家也不用這樣憂愁了。

暫時沒有,可以先畫一個大餅,依靠宣傳去引導,使得民眾接受並且看到近在咫尺的更好生活。

同樣的,在完成第一年的開墾和穩定之後,又可以促進雲中本地工商業的發展,這其中包括木匠、建築、制磚、燒炭等一系列行業,這是一個城邑所能保持擴大發展、使得民眾願意留在本地的重要因素。

雖然明年整個雲中要忙碌的事很多,按說修建新屋新房這樣的事應該排在後面,不該占用人力。

但是,只需要一小部分人力,便可以激發本地先來者的耕種積極性,用錢而不是用信任和強制來解決種植的問題。

同時墨家實際上也沒賠多少錢,本身墨家就是要買糧食的,從別處買運過來價格更貴。

而新建房屋,實際上需要花費的也就是從高柳那里依靠胡人地區的湖鹼和高柳煤礦新建的璆琳作坊的成本價。

那些遷徙過來的民眾本身也是需要吃飯的,他們哪怕是去開墾,第一年也無法做到自給自足,那么就可以在保證基本溫飽的情況下,使用他們的勞作。

到時候也就無非是數百人專職的建築、木匠等人的吃喝費用,和一部分璆琳的費用。

得到的,是當地民眾大量的種植和開墾、是本地穩定的物價、是民眾的信任而不是因為強制手段導致的天然反感。

同時也可以使後來的人在完成初期的開墾、保證溫飽、償還完鐵器之類的貸款之後有了新的目標,還有批量的現在不急著用、但是將來把雲中建為大城邑和墨家在黃河以北城邑中心所不可缺少的成手工匠。

實際上,墨家的錢是花出去,但是花在了外地而不是雲中。

春天到明年土豆玉米收獲期間,吃用的是雲中本地的存糧,等到土豆玉米等糧食收獲後,手里的存糧也基本吃完,但是因為前期的契約可以保證還是原價收購,到時候過量種植的賤食又完全不會引發物價的上漲。

國崗的手段基本上就是這樣,他將一些大略說出後,特派而來的墨者不住點頭道:「你的辦法,聽起來似乎是很好的。」

「但是是否適用,還需要以說知之術再行推算,這就不是我可以弄清楚的,需要報還給上面,由他們再做決定。」

「這只是一時權宜的手段,那么對於雲中將來的發展,你可有什么看法?」

「趁此機會,我也一並報備上去,畢竟你在雲中許久,又多研習這些輕重、侈靡、節用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