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盛況空前(1 / 2)

.

無論狄仁傑怎樣想,該發生的都已經發生了,除了徒呼奈何,狄仁傑竟是無言以對。.

他其實是個極為敏感的人,也正因為如此,才潔身自好,生怕牽涉到任何可能的泥潭里去。

只不過現在,外頭上官辰的人還在等著回復,狄仁傑長出一口氣,瞪了狄光遠一眼,道:「你去復命,告訴外頭上官辰喊來的人,就說明日正午午時,來這里吧,家中的家什不少,怕是要有勞。」

什么恩惠都已經受了,現在拒絕也是矯情,況且這都是滴水之恩,眼下沒必要鬧翻臉。

狄光遠大喜,只道是父親已經承認了這層關系,他卻想起一件事來,道:「是了,父親,還有一事,卻不知幼弟說了沒有」

狄仁傑此時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道:「你說的是承德承德有什么事」

狄光遠笑呵呵的道:「冀州侯寫了一份引薦信,要安排幼弟去太平學里讀書,明年開春就要去,父親」

狄仁傑愣住了。

太平學這個學府的體系非常復雜,甚至可以說,這不是一個單一的學堂,涵蓋的卻是神策府體系的數十種學堂和樹種學制的混合體。

想當年秦少游和太平公主李令月合謀建了學堂,起初的時候,它的作用只是最為簡單的蒙學,專門是掃盲之用,緊接著,秦少游將它締造成了職高學堂,在蒙學的基礎上,又開辦了算學、律學、醫學、工學等等,蒙學是神策府鼓勵轄下適齡兒童非要上的,為此還制定了不少專門的政策,而專門學堂卻並不鼓勵,只不過孟津那兒,乃至於後來的弘農郡各縣的百姓嘗到了這專門學堂的好處,因為這好處看得見摸得著,所以去學的人也是趨之若鶩。

無論是今人還是後人。其實絕大多數百姓,都是十分現實的,在此之前,尋常百姓一般不會去讀書。理由呢更加現實,那是因為就算讀了書,能改變命運的人也是寥寥無幾,在這豪族壟斷一切的時代,幾千幾萬人。未必能出這么一個幸運兒,這對於絕大多數百姓來說,簡直比中彩票還要難一些,因而大家都斷絕了讀書的心思。

而在唐朝之後的人,雖然讀書出來,便有機會考試,有機會去做秀才,去做舉人、進士老爺,可謂一夕之間,便可改變命運。只不過這個性價比依然不高,即便是個孩子,在一個尋常的百姓家里那也是勞動力,況且讀書還需要拜師,購買書籍,花費巨大,可是能做官的機會,怕也是千分之一都不曾有,即便是做一個秀才,窮苦出身的孩子也難有什么競爭力。

可是太平學的昌盛卻是不同。太平學給了那些鄉下的樵夫、農婦們最實實在在的好處,這個好處比起做官,比起做老爺,當然是遠遠不如。只是卻能看得見,也摸得著。隨著孟津和弘農工商的不斷開發,大量勞力的需求固然是旺盛,可是與此同時,各種專科的人才也需要極大,商賈們交易。需要有人算賬,需要有人定制契約,商賈們開了工坊,需要有人制定生產的計劃,需要有人與稅利打交道,需要有人記錄出入庫貨物的數量,需要有人去做掮客,兜售貨物。

這些諸如此類的事,某種程度其實就產生了一種新的職業,姑且可以稱其為職員,這種職員和單純賣體力的不同,他們相較於尋常人更加體面一些,是聯系商賈和工人的紐帶,他們的工錢,往往會比匠人多,工作也輕松,而想成為職員,首先你就得入學。

這幾年,孟津的工坊如雨後春筍一般的冒出來,這也導致整個孟津對於職員的缺口極大,幾乎太平學里專業學堂的人只要肄業,就不愁找不到一個較為體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