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夢魘(2 / 2)

官府依靠豪強地主來治理地方,可是地主和豪強卻又需要仰仗商賈,如此下去,豈不是這商賈要控制整個許州?

許州刺史王穎一副無可奈何的口吻,將此事寫在了奏疏上,甚至直言「若朝廷無計可施,則多則十年,少則三五年,天下州縣,商賈則凌駕於士紳之上,官府莫可奈何,甚至亦要仰仗其行事,地方如此,遲早朝廷亦要如此,國之不國,也只在即日了。」

韋氏看到這里,不由深吸一口氣,地方上的事,她是不懂的,不過卻是知道,地方的官府能力有限,諸事都要勞煩士紳,這就是為何,關隴的門閥、關東和江南的士族,最為朝廷看重的原因,因為得士族和門閥者天下,假若有一日,這般的釜底抽薪,豈不是將來,要得商賈者天下嗎?

一旦如此,韋氏當真要死無葬身之地了,天下的商賈,誰不曉得,心里都是向著神策府,都是向著秦少游的,韋氏或者說朝廷,拿什么去和秦少游競爭收買商賈的人心。

至於這第三個問題,則是人心,諸多人去了河南府從商,一夜暴富,於是坊間傳言甚廣,人心更加浮動,這從商,已成了許多人稱羨的道路,凡是商賈,都成了家財萬貫的代名詞,人人向往,人人稱羨。

至於河南府的太平學,亦成了讀人的聖地,那兒的大儒多,而且在那里肄業,有被神策府招攬的機會,更可以在太平學中,打下極為重要的人脈基礎。

許州刺史王穎的話有危言聳聽,他在奏疏中寫道「當初太宗皇帝大肆推廣科舉,甚至放出『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之言,而如今,這天下的人才,卻未必都肯去做官,尤其是寒門子弟,反而在太平學讀,若是學的是經學或是律學,結實了諸多同窗,將來無論從商或是治學亦或為政,都有莫大的好處,士族子弟,多入學讀,以期積攢人脈,而寒門子弟,亦趨之若鶩,妄圖一夕之間改變出身,天下『英雄』,再不復入朝廷了。」

「太平學之興盛,以至許州內外子弟,凡有讀經史者,都以入其學為能,凡又習律學、算學者,也都羨慕入太平學者。坊間刊印的太平學各科文章和討論,都是一夕之間兜售一空,太平學大儒的文章都被奉為經典,人人傳頌。其流傳之廣,令人乍舌。」

這第三條,更為王穎所痛心疾,因為他非常清楚,前兩者尚可以通過其他舉措來扭轉,可是這第三,想要改變人心,卻是殊為不易。

韋氏看著這份奏疏,良久,良久,一直都不一詞。這固然只是許州一地的情況,甚至因為許州距離河南較勁,所以影響較大,其他各州縣,未必就都如許州這般,可是這王穎的『危言聳聽』,確實是給了韋氏一個難以磨滅的印象。

她抬眸,看著韋弘敏,韋弘敏臉上滿是憂色。

其他人都沒有看出這份奏疏的可怕之處,唯獨韋弘敏看到了,這也是為何,韋弘敏脫穎而出的原因。

幽幽嘆口氣,韋氏不再理會韋玄貞這些韋氏子弟,她只是看著韋弘敏,道「弘敏以為,這許州刺史之言,是否言過其實?」

韋弘敏苦笑,道「只怕這是實情,這件事,臣已暗中命人在附近州縣核實,有些州縣,確實受其影響小一些,可是有一些州縣,甚至比之許州更加嚴重,臣以為,這不是危言聳聽,反而是肺腑之言,許州刺史王穎,是真正的忠臣,若是朝廷不能及時遏住這股風氣,遲早有一日,莫說是我們韋氏,便是朝廷,只怕也要被取而代之了。」

韋氏的臉拉了下來,她現在還沒心思去顧忌什么朝廷,不過既然關系到了韋氏,那么就足夠讓她食不甘味,使她不得不正視了。

第一章送到。(未完待續。)

本書最新更新地址請百度搜索一下 .來. 即可獲得本書的最新章節觀看

</dv>

<!-- 代碼開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