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戰爭催化(二)(2 / 2)

而由於很多需要進行手術的士兵遠在聖菲、科連特斯甚至亞松森,路途遙遠轉運不便,而且數量比較多(前線作戰部隊密集,加上仆從軍總兵力最多時達一萬五千余人,因此傷病員較多),因此在6軍部的強烈要求下,國內三家船廠先後開工建造了三艘醫療船。這三艘醫療船分甲乙丙三等,其中甲等運輸船級別最高,專門運輸重傷員及重病患者,也被稱為醫院船,船內配有外科醫生和醫療設備,可以實施手術;乙等醫療船,配備專業護士和簡單的醫療設備,可對傷病員進行一定程度的護理;丙等醫療船則只配備一些臨時培訓的衛生員,專門用於輕傷員及輕症患者的運輸。

在戰爭剛爆的時候,6軍部才剛剛試探著提交了建造一艘普通醫療運輸船(丙等船)的報告,且還未得到多大的重視。不過在戰爭進入大規模攻堅階段和拉普拉塔的氣候轉壞以後,大量傷病員的出現使得6軍部和執委會都感到了棘手,畢竟用普通拉煤、拉彈葯、拉食品的船只來運送傷員多少有些不太合適,也很不專業,因此立刻責成各大船舶制造企業開始研究設計專門的醫療運輸船。而在戰爭爆一年後的今天,這樣的醫療船已經迅增加到了三艘,其中一艘還是能夠進行手術的甲等重症患者醫療運輸船,極大地推動了華夏東岸共和國醫療事業的進步。

與此同時,吊瓶輸液技術也第一次在東岸國內——可能也是這個星球上的第一次——大規模使用。大量得了霍亂、痢疾以及感冒的士兵們蜷縮在專門開辟出的隔離病房內,由從本土征募來的大量女護士——這同樣是東岸第一次大規模使用女護士——對他們進行專業護理,同時也給他們進行輸液。

說實話,吊瓶輸液技術並不是什么高科技,原理也很簡單,相對而言對技術和材料的要求也不是很高:玻璃瓶是現成模具制作的、輸液管是經過消毒後的鯨魚腸縫制的、針頭是特別手工打制的(機械加工無法達到需要的精度),而生理鹽水什么的就更好調配了。

在這個治療方法中,也許唯一的技術環節就是如何能夠准確地找出血管所在了,而這顯然是可以通過大量練手給練出來的。吊瓶輸液技術在小規模的使用並成功使得一些患了痢疾、霍亂的病人痊愈後,立刻便在全軍各衛生員那里推廣了起來。同時,國內僅有的兩家醫院、數十家衛生所也都接到了通知,立刻派人到東方、平安兩家醫院進行學習,以便在全國推廣。

要知道,以往這種技術僅僅是在東方縣醫院這個小范圍內進行過實驗。當時由於針頭加工不易、輸液管選材問題等等耽擱了好幾年時間,到了去年年初差不多才開始在長山苦役營內給瓜拉尼苦役犯進行實驗性輸液治療——因為當時這里霍亂病爆,死亡多人。實驗結果總的來說喜憂參半,用鯨魚腸縫制的輸液管基本上達到了使用要求,手工打制的針頭卻頗有些關礙——粗大的針頭使得病人感染病菌的危險大增。而且由於針頭打制不易需要重復使用,因此即便多次消毒但依然不能徹底杜絕交叉感染的威脅。

不過雖然存在多種問題,但已經沒有時間給衛生部繼續改進了,戰爭前線大批量的患病官兵們等不起。因此,在軍部的背書下,衛生部終於同意在前線大范圍推廣尚未完善的吊瓶輸液技術。至於由此產生的感染、副作用什么的,那都是小節了,畢竟你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患病士兵們一天天虛弱下去而無動於衷吧。

戰爭雖然不是什么好事,但它顯然加快了東岸國內一些醫療技術、制度和裝備的普及度。比如衛生部正在研究的血型鑒別和輸血技術,這對於戰爭的重要性是相當高的,目前衛生部下轄的大魚河高等醫學專科學校正在進行深入研究,希望在不遠的將來能夠取得突破。

如果您喜歡,請點擊這里把《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方便以後閱讀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更新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