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山*東地震(九)(2 / 2)

左營這樣的水平,真的能夠對清軍造成足夠大的牽制作用嗎?郭普夏稍稍有些懷疑。這幫人缺糧、缺錢、缺物資、缺軍械、缺役畜,甚至還缺人——順軍左營士兵的平均年齡比中營、後營大8歲零5個月,比襄陽清軍大4歲零6個月,也就普遍老齡化較為嚴重的吳三桂大軍能和其「媲美」了,而且全營士兵年紀分布極不均勻,差距極大,郭普夏就見過有不滿15歲的左營士兵上陣打仗的記錄——戰爭是一門系統的科學,人們必須遵循其客觀規律,想要戰爭取得勝利,就必須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而不是像很多明清文人腦殘意淫的讀幾本兵書、來幾個錦囊妙計、嘴炮一番正氣凜然的大義就可以的,若如此,當時滿腹經綸的楊督師又怎會被目不識丁的老奴打得一敗塗地?

罷了!不管水平如何,只要他們能夠做出正確的戰略抉擇,腦子不犯渾,關鍵時刻知道該怎么牽制吳三桂,使其不打破中國戰場的均衡,就可以了,別要求太多。大不了,自己這方想辦法給左營多輸送一些武器裝備,幫他們多整訓一些現代化的部隊,讓他們有更多的底氣應對實力日漸上漲的清軍,就可以了。要知道,襄陽清軍的戰斗序列中也正在越來越多地列編火繩槍兵和炮兵編制呢,戰法也有從荷蘭東印度公司偷偷派來的雇佣兵教授,其整體實力是在緩慢上升的,與東岸人之間的差距也在縮小,順軍若是不與時俱進的話,怕是撐不了多少時日!

與劉國昌等人談完軍事援助與未來應對的事情後,郭普夏又提起了是否可以從順軍控制的夔州府搜羅、采購一些草葯的事情,比如某種名為「臭蒿」或「黃花蒿」的植物。這種東西是本土衛生部發來的請求,據說是為了采購一些這種植物運回國內研究、分析,好像是要嘗試提取一種物質的緣故(但目前看來似乎幾十年內都沒可能,技術和工藝水平不達標……),也不知道為何非得指定夔州府的。

他只隱隱約約聽說,夔州府出產的這種植物中某種化學成分的含量最高,可以用於治療熱帶地區常見的瘧疾,也不知道衛生部的老爺們是從何得知的。照理來說,他們是從沒來過東方大陸的吧,居然能夠點名要一種出產自四川內陸山區的草葯,真的很神奇呢。

左營上下對於草葯貿易自然是千肯萬肯,他們僻處窮山溝溝里,要什么沒什么,簡直沒有一樣能拿得出手的貿易商品,平日里幾乎是東岸人單方面的援助——近年來也在李過、李來亨父子的要求下,開始從長沙方面轉交援助物資了,畢竟要突出「恩出於上」這一點嘛,不然長沙朝廷還有什么威信可言——這次東岸人居然看得上他們出產的一些葯材,簡直讓劉國昌等人大喜過望,今後手頭終於有一些活錢可用了,雖然不知道有多少。

處理完這些事情,劉國昌又帶郭普夏等人參觀了一下設於房縣郊外的隨營匠場。這個匠場目前擁有技工三百余人,年輕學徒一兩千,幫工夫子數目不詳,主要是為大順左營七萬余大軍打制一應器具,從旗鼓輜重到甲具刀矛、從弓弩箭矢到火葯彈丸,所有東西他們都能生產,就是產生都十分之悲劇,極少能滿足軍中所需,不靠外界補入簡直就是維持不下去的。

郭普夏注意到,隨營匠場內有不少看著很眼熟的器具,經過劉國昌的介紹,他才明白這是進口自東岸的一些加工器具,順軍上下評價甚好,覺得非常結實、耐用、精細,給他們幫了很多忙。

當然劉國昌等人也提出,能夠給他們弄一些像長沙槍炮工場里那些有用的生產工具,比如劉國昌曾在寧波見過的一些靠水力驅動的機械。對於他們的這個要求,郭普夏只能呵呵了,李過當年能獲得幾台在東岸已被淘汰多年的水力機械,也是花費了極高的人情用大批糧食換來的,這還是東岸人考慮到荷蘭東印度公司同樣可能會把部分水力機械引入到中國大陸,再加上山東受災,極為缺糧且難以為繼的情況下才討到的便宜呢,換平時哪有可能?

如今你左營能有什么資本和我大東岸談這種交易?是你攻取了襄陽還是重慶?你也就是東岸人養的一條狗罷了,還想要這要那的,簡直不自量力!因此,郭普夏心里非常不快,不過面上沒有過分表露出來,而是婉拒了。

與此同時,他的內心也開始愈發警惕了起來,這順軍終究是有自己的意志的,哪怕眼下因為局勢的原因而像條狗一樣對你搖尾乞憐,可一旦得勢起來了,情形勢必會大不一樣,必然會要求更多的東西,其中很多可能還會是令東岸人非常為難的東西。

甚至於,順軍萬一僥天之幸,南征北討之下統一了全中國,建立起了大順帝國,那么將來對東岸的態度可能還要更加惡劣。雙方不因為寧波、登萊的問題全面開戰就不錯了,就別提其他的諸如貿易之類的事情。

對此,郭普夏也有些郁悶,這中國局勢是越來越難以控制了,這次吳三桂的四川的異動就是例子。萬一哪天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再發生什么意外事件,導致脆弱的平衡被打破,局勢在短時間內迅速發生重大變化,東岸人又該如何自處呢?想到這里,郭普夏愈發覺得廖逍遙疏浚膠萊新河、構建防線,同時大力墾荒遼東的舉措是異常正確的,因為這很明顯是為了未來局勢出現變化而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