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挺進風下之地(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

「……請想象一下,到處長滿了椰子、竹子、菠蘿、香蕉、龍眼,而在這些植物中間,一條美麗的小溪蜿蜒流淌,岸邊滿是野花和青草,水上漂滿了小船。在這片森林中間用藤條、蘆葦和樹皮建造了許許多多的房屋,然後再對它們進行規劃,這邊留下街道,那邊又隔著不同的小區:在小區與小區之間種上青草和綠樹,當人口增加之後,可以把整座城市的人口分散在這個森林之間。這樣想想,你就會對渤泥有一個確切的了解,你也會同意這種別具一格的城市會給過路的陌生人增添無窮樂趣。」

4月底的文萊港內,年輕的丁威中尉正在拆開一封由葡萄牙商人寫就的報告。報告是用葡萄牙語寫成的,因為常年學習的緣故,丁威中尉並不難以理解。這個商人目前就住在文萊港內,采買了一大堆樟腦、訶黎勒果、蠟、胡椒、煙草和西米的他,正在等待西南季風的來臨,從而可以一路北上抵達中國,將貨物賣一個好價錢。而作為常年跑中國貿易的商人,他自然而然地也被東岸國家情報總局的官員們給盯上了,然後發展成了線人,專門幫東岸人收集各類海外情報,如今丁威中尉讀到的就是由情報官員們轉交給他的報告。

這個葡萄牙商人仍然習慣將文萊成為渤泥,這似乎是因為他們的人第一次抵達這里時,這個國家就名教渤泥國,其國君也才剛剛皈依綠教不久的緣故。不過說真的,即便在葡萄牙人已經抵達東方一兩百年了,綠教在風下之地乃至整個東南亞的信徒其實並不算太多,大部分摩爾人教徒都集中在沿海區域,且人數也不算太多,內陸廣闊地區的人信仰的其實還是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總體而言這里其實是一片宗教的蠻荒地帶。

以文萊港為例,這會城內信仰綠教的人口怕是還不到一半,而這還是在其國君率先皈依綠教的情況下的結果,不然怕是還要更少。現在城里面,綠教教士們整日忙著傳教,勸人們皈依真主,但因為文萊港地處風下之地的貿易中心,是重要的商業城市,經商、航海的人不知凡幾,見多識廣的他們比起一般農夫而來更難傳教,為此,這些教士們還苦心孤詣地編了一首歌來傳教,翻譯過來便是:「手中銅錢天天數,怕丟你就穿成串;東奔西跑似小鹿,慈愛真主花了眼;放棄人間俗世界,真實自我最關鍵。」

由此可見,教士們為了勸這個商業氣息濃厚的國家的國民信教,當真已經是費盡了心思了。歷史上他們也是又花了很多年的時間,才讓文萊絕大多數人接受了綠教獨一無二的地位,即便後來被基督國家殖民也沒改變這一點。不過在17世紀的這個時空,一個全新的殖民強國東岸闖進了檣櫓林立的著名商港文萊,他們會給這個國家乃至整個加里曼丹島帶來什么樣的變化,怕是只有真主、耶穌、佛陀或天尊才知道了。

丁威是東岸陸軍的預備役中尉,三十許人的樣子,非常年輕。他父親是登萊大名鼎鼎的新軍第七師師長丁大興,防區是萊州首府掖縣,手下額兵三千人。近年來隨著登萊經濟開發的程度加深,掖縣這個位置不錯的城市也被煙台方面看中,想要收回自己經營。為此,他們已經通過非公開的渠道放了幾次風聲了,說正在研究補償方案,即取消掖縣的軍管狀態,給予第七師上下一定的貨幣或實物補償。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煙台的廖大帥並沒有提到將第七師移鎮他縣,而是直接提出用經濟補償的方式收回掖縣,解決這個歷史遺留問題。事實上隨著由東岸政府自己直接組建、訓練的新軍體系的逐步完善,原本如董大郎、牛貴、丁大興、孫守正之類的小軍閥、小藩鎮的地位是越來越尷尬,在登萊和寧波體制內也愈發刺眼。

因此,近年來兩地政府興起了削藩收地的運動,並取得了一些成果。早期削掉的秦尚行、王家忠、翟從諤等部就不提了,近年來第十師和第十一師的整體裁撤更是重大成果,其他沒被撤掉的仆從師其員額有的也被減掉了不少(如駐扎即墨縣的第四師陳全忠部)。總而言之,收地削藩是大趨勢,統治越來越穩固的登萊、寧波政府無法容忍轄區內一個個獨立山頭的存在,即便他們已經恭順已極了也在所不惜,一定要慢慢削掉。

丁大興繼承父業,家族在掖縣經營了足足兩代人,關系盤根錯節,利益遍布各處。這若是擱在清國或順國,那就是妥妥的一個地方豪強,還是有名義、有兵馬、有錢糧的那種,朝廷處置起來也得小心小心再小心,生怕一個不好人家造起反來,糜爛各處。可在東岸人的統治下,精兵強將屯駐各處,火槍大炮、錢糧物資充足,還有輪船、鐵路調兵,數萬人馬瞬息可至,你敢反么?怕不是被一朝撲滅啊!

因此,丁家現在也開始學蓬萊縣的董家,派子弟出去做官,這樣一來,即便未來封地被收走,他們也可以靠著官面上的關系,繼續維持家族的富貴榮華。其實這是一種很不錯的思路,因為東岸人正在著手削藩,那么即便為了統戰需要,也會吸收一部分比較恭順的藩鎮子弟進入體制,另外還會給一些經商上的優惠政策,算是一種等價交換了。

丁威是丁大興的小兒子,年輕的時候曾在煙台學院學習過,畢業後進入了軍隊,先在遼東新軍第一師服役,與清廷韃子面對面交戰過。後來又被選入了軍官顧問團,到潮州府幫助李元胤整頓軍隊,履歷還算是非常豐富的。

後來,丁某人被借調進入了台灣陸戰營擔任顧問,充作訓練官的副手,在香山縣一干就是兩年。這次荷蘭東印度公司與東岸人交惡,煙台的廖大帥立刻與鄞縣方面緊急磋商,然後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除派遣海軍陸孝忠少校率領的分艦隊南下前往帝力港外,他們也害怕不保險,又派了「大角星」號和「老人星」號輕巡洋艦,護衛著兩艘運輸船,打著貿易的名義直接南下文萊港。

文萊蘇丹一開始並不沒有太過在意,因為這個年代來倒他們這兒進行貿易的商人實在是太多了,阿拉伯的、印度的、中國的、葡萄牙的、荷蘭的、英國的、法國的、丹麥的等等,幾乎所有有志於南洋貿易的國家都會在這兒摻一腳,港口內常年停泊著數十艘來自外國的商船,其中很多甚至是武裝商船。因此,當東岸人這五艘船剛抵達的時候,文萊港方面太過關注,甚至就連入港手續都是一天後才派人來辦的。

不過,當東岸人隨後又從船上下來了一百多名攜帶武器的士兵時,文萊人又驚呆了。他們幾乎立刻就從城里調集了數百名士兵過來,其中超過一半持有火槍,而且還有四門陸軍火炮。與西方商人貿易了整整一個多世紀的他們,並非沒有見識的土包子,事實上西方的火槍大炮從明末開始就在整個東南亞流行開來,各國軍隊開始使用熱武器作戰,軍隊中列裝熱武器的比例越來越高,遠超當時的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