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潘帕(三十二)(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

1693年7月23日,新汴港,馬氏食品公司新廠區。

39歲的公司掌門人馬京正在技術人員的陪同下走進一家動物育種中心。這家中心是由馬氏食品公司興建的,其中挖了不少來自國營畜牧站的技術人員,廠房、牲畜欄也蓋得高端大氣上檔次,算是下了血本。

馬氏食品公司的規模,目前還是要超過剛剛成立不久的宋河食品公司的,畢竟那家廠才有區區兩個生產線,人員也不多。馬氏食品最初發源於北方鴨子湖流域的馬氏果業,由馬乾祖、馬萬鵬的後人共同投資,前者多一些,後者少一些(所以總經理由馬乾祖之孫馬京擔任),從神武縣、大豐縣的果園開始,慢慢發展到丘布特河、蘆盪河、寶興河流域的果園、果產品加工,現在又在新汴港投資十五萬元,興建了牲畜育種中心及牧場,正式開始進軍奶制品和肉制品行業。

馬氏食品的牌子,在東岸還是可以的,雖然不如大豐食品公司的牌子硬,但在一眾地方性食品公司中殺出重圍,卻也是有其獨到的地方。深厚的背景關系自不必說,這有力保障了馬氏食品公司的發展壯大。但話又說回來了,有背景的企業多了,東岸的二代、三代數量很多,但為什么就馬氏食品做起來了?別說馬京的叔叔馬文強當過執委會主席,前主席劉建國的孫子、劉雪飛之子孟龍也搞了一家生產化學品的公司,但說實話經營得很一般,不但產品線落後、單一,公司組織結構、財務管理都很混亂,在平安縣都算不上什么大企業,更別說放眼全國了。因此,馬家三代人經營公司,除了政治上的庇佑外,其本身能力足夠,可以駕馭公司發展,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馬氏食品的目標,還是通過豐富產品線,做大做強,獲取更多的利潤。再然後,就是質量控制和研發創新兩方面共同努力了,爭取花個十年時間,一舉超過大豐食品公司,成為東岸國內食品界的一哥。

比較有利的一面是,食品行業的專利問題沒那么麻煩。別看大豐食品公司多年來投入巨資研發新產品、新生產線,但其申請的專利在馬京看來非常「脆弱」,因為馬氏食品公司只需照抄其配方,然後稍稍修改其中部分成分,就能申請一個自己的專利。國內很多地方性小食品廠都是這么做的,大豐食品公司發明的餅干、麥乳精、巧克力等風靡一時的食品,現在都有了無數的版本。

客觀地說,這些五花八門的新版食品極大推廣了這些新事物,並使得普通民眾也更多地進行消費,產品價格也不斷下跌,對全社會而言不是壞事。不過像陸海軍、政府部門進行采購時,他們多半會把訂單繼續交給大豐公司,因為他們信賴這家老牌企業的質量管控,更信任其偌大的名氣。

馬氏食品公司要想打破這樣的局面,還是得另辟蹊徑。馬京已經想好了,在夯實基礎的時候,還要主動出擊,花費大量資金打廣告。不但每本報刊雜志上都要打,馬球賽這種萬眾矚目的場合也得進行宣傳,此外還有大型戶外廣告,馬京之前已經與奧列格那個俄羅斯人談妥了,納雷什金大廈頂層將掛上一個巨大的橫幅,用來給馬氏食品公司做廣告。

馬京堅持認為,民眾是很好忽悠的。他們對食品界其實並不十分了解,大豐食品公司之所以有名,那是占了一個先字,即在國家物質尚不豐富的年代,他們率先推出了諸多產品,一下子橫掃全國市場,獲得了極好的口碑。就像他們生產的餅干、巧克力、奶糖、麥乳精及一些罐頭食品,幾乎成了國內廣大中產階級的童年回憶。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他們只要不犯下愚蠢的錯誤,那么幾乎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保持優勢。馬氏食品公司畢竟底蘊不足,想要超越對手,除了瘋狂打廣告以提高知名度外,似乎別無他途。

要知道,大豐食品公司的很多產品現在都已經遠銷外國及海外殖民地了。像歐洲的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低地十七省、奧斯曼帝國等地區,這些商品幾乎成了殷實人家的孩子們炫耀身份的工具,一如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們以擁有海雕樂器廠生產的樂器為榮一樣。

這種軟性的文化入侵,東岸政府也是持支持態度的。強大的艦隊固然可以提高東岸的國際威望,但軟性的文化入侵同樣可以提高東岸「高大上」的形象,並在不知不覺中對他們進行洗腦,讓他們覺得本國的食品、文化是那么地俗不可耐,東岸的「高級貨」才是他們應該追求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