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北海(一)(2 / 2)

白玉堂也曾經認真思考過如今中國大地上各方勢力的技術進步的問題。在他看來,他們的進步有些快了,快到足以讓人有些警惕的地步。他考慮過對這些勢力實行技術封鎖、貿易禁運,但豐厚的商業利益難以舍棄,同時在操作上也有些困難。就像清國,已經被東岸貿易限制得很厲害了,但人家還可以通過英國人、荷蘭人、法國人引進技術和設備,甚至是蒸汽機,東岸人的封鎖注定不會奏效,只會便宜了那些歐洲國家的商人。

如果說僅僅是歐洲商人競爭的話,倒也還不是沒有解法,只不過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罷了。問題的關鍵,還在於如今中國大地上的人得思想已經起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幾十年的割據戰爭,多方勢力鼎力並存的現狀,使得如今的中國大地的競爭程度空前激烈,對各種思想的包容性非常強。即便是看似最愚昧、最保守的清國,朝野上下也在不斷反思,不斷求索,以期能擺脫被東岸人吊打的難堪現狀。

外界武器、思想、文化的流入,在經歷了五十年時間的發酵後,目前已經走到了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各種新學說、新思想雖然極受打壓,但仍然不可抑制地冒了出來,並受到了很多人的重視與推崇。尤其是那幫軍閥起家的順國,因為天生實力弱的關系,他們需要更高的生產力來維持他們軍事機器的正常運轉,因此大力支持資本家,讓他們快速發展,並不惜為此讓人重新定義了儒家經典學說,捧了晚明時期的很多帶有思想啟蒙意思的學者,在思想界掀起了驚濤駭浪。這些思想領域的深刻變化,說實話都不是沒有影響的,未來中國大陸上的各家勢力,或多或少、或快或慢都會走上工業化的道路。

面對如此兩千年未有之變局,東岸人設置的遠東五藩似乎缺乏足夠的應變能力,或者說反應過於遲鈍,沒有及時做出針對性的方案。當然這個方案並不是說阻止中國大陸的工業化與資本主義,那不太可能,這里說的處置方案主要還是如何在此巨大變局之中,更好地維護華夏東岸共和國的利益。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巨大的課題,涉及到文化、思想、貿易、金融、軍事等多個領域,非得遠東五藩及幾個影響力巨大的殖民貿易公司(如台灣銀行等)一起坐下來商談才有可能。如果有必要的話,最好還得把日本、朝鮮及蒙古諸部囊括進來,實行通盤戰略,如此才能最有效率地行事。

白玉堂已經就此事向其余諸藩寫過信,同時也整理過後發回了本土,交由執委會諸公定奪。總而言之,經過五十年的洗禮,中國人已經不可能繼續沉睡下去,整個中國也已經走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不可能再開倒車,東岸人必須拿出相應的對策了。

當然了,在本土得出結論之前,白玉堂還是得面臨黑水地區經濟下滑的不爭事實,並想辦法進行解決。平心而論,黑水氣候嚴酷,人眼稀少,港口還有4-5個月的封凍期,並不是發展大工業的理想所在。當年東岸人把各種重工業設施建在這里,一是為了安全,二是為了保密,但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過後,顯然事情又出現了新的變化。

以寧紹地區為例,這個藩鎮的人口很多,幾有二百余萬,同時經濟也十分發達。各類輕工業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建立了起來,並發展得很好。輕工業起來了,那么為了保障輕工業的順利發展,自然而然地就會催生對重工業的需求,因此寧紹地區對於發展自己的鐵廠、機加工中心、造船廠的願望十分迫切,甚至已經到了有些難以壓制的地步。

黑水管委會轄區目前僅剩的家產就是那些重工業工廠了,這也是他們最大的利潤來源。他們非常清楚如果寧紹、登萊也發展起了自己的重工業的話,對於他們的經濟將是毀滅性的打擊。尤其是登萊開拓隊轄區,他們通過南鐵公司的渠道,已經慢慢滲透進了鐵路機械的加工與制造,打開了一個口子。未來如果持續有資金流入的話,那么以此為支點進軍其他領域,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這對偌大的黑水地區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白玉堂對此還是有些擔心的。他覺得,黑水也許應該轉變發展思路了。因為從長遠來看,黑水的競爭力肯定是比不上溫暖的南方的,那么不如趁著現在還有優勢,干脆大舉投資、入股南方幾大開拓區轄區的重工業工廠,提前布局,以期在將來獲得巨額資本性收益。只是,這樣一來的話,政府的利潤(分紅)可能是有了,但本地的工作崗位勢必會大量減少,怎么看都是一個兩難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