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十二章 潘帕(三十七)(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

1694年11月8日,裝滿了朝鮮使團成員的小火輪再度拔錨起航,離開了河寧港,朝汴河更上游的明福港駛去。

而在他們這艘船只離開的時候,數艘滿載移民的小火輪正在進港。這些都是內河運輸公司的商船,被國家開拓總局租用,往河寧港一帶運送移民和物資。上頭剛剛確定,在河寧港腹地新設數個定居點,分別是:觀平鄉(位於後世卡西爾達小鎮附近)、金穗鄉(位於後世菲爾馬特小鎮附近)、五鹿鄉(位於後世馬科斯華雷斯小鎮附近)、清平鄉(位於後世拉斯羅薩斯小鎮附近),一共四個鄉鎮,預計首批將安置超過八千移民,從事農牧業生產,以盡快將基礎打牢,為河寧港工業生產基地未來的發展提供助力。

農業,是一切生產經營活動的基礎。民以食為天,只有解決了吃飯問題,本地的移民才能夠安頓下來,才會繁衍生息,才會形成一座城市應有的樣子。即便是在東岸這么一個看似工業化程度比較深的國家,農業依然是一切社會活動的基礎。

滿載朝鮮使團的小火輪逆著河水奮力航行了一天後,於第二天清晨抵達了汴河右岸的重鎮明福港。這座城市的人口真的比較多了,目前大概有了上萬人(全縣人口接近了三萬),在汴河左岸當真是除了上海外的第一大城市。

明福縣地處東西、南北的交匯處,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因此全縣的產業比較雜。但真細究起來,其實還是紡織業顯得更加強勢一些。這不僅僅是因為紡織工業部在此投資興建了全新的紡織工業園區,同時也和北邊查科平原上規劃的大片棉花種植區有關。

查科平原的氣候、日照都非常適合棉花種植、生長和采摘,因此被農業部欽定為東岸本土的棉花主產區。而當地的棉花收獲並粗加工後,基本上都會通過各種方式運到汴河畔,然後再船運到下游的明福港一帶銷售。

明福港現在有全國唯一的棉花路貨交易中心,未來必將成為第一大棉花集散地,因此這里發展棉紡織業的條件其實是非常突出的。現在入駐明福紡織工業園區的企業有好幾家,其中最大的則是著名國營企業大魚河紡織廠。這家廠在南錐一帶有與人合資的毛紡織廠,不過廠本部還是在東方縣,主要產能也集中在那里,以從加勒比海及新華夏島進口的棉花進行加工。不過在經過仔細思考並報經紡織工業部批准後,大魚河紡織廠決定逐步搬離東方縣,並將廠本部設到汴河岸邊的明福港,以就近利用查科平原的資源進行生產。

毫無疑問,可憐的東方縣政府又要損失一個大財源,同時當地也要流失大量的工作崗位。好吧,也許東方縣已經麻木了,近年來真的流失了太多的企業,如大魚河海軍造船廠(遷往上海)、大魚河紡織廠(遷往明福)、大魚河兵工廠(遷往新曹)等等,這座城市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衰敗下去,可能是全國唯一人口在慢慢減少的城市了吧。但不管怎樣,事情正在發生,當地政府和人民要慢慢加深認識,他們家鄉無論是環境還是區位都沒有太多的優勢,是注定留不下這些優質企業的——其實現在還不是東方縣最悲慘的時候呢,想象一下,當首都各部門全數搬離前往洛陽府之後,當地會是一副什么樣的場景?

朴世堂一行人仔細參觀了正在調試機器設備的大魚河紡織廠新廠區,對此嘖嘖稱奇。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紡織企業自然不是朝鮮那些手工作坊可比的,他們生產棉布的效率不知道比朝鮮人高了多少倍,簡直就是亮瞎了他們的眼睛。而且東岸人生產的棉布似乎也遠比朝鮮本地產的土布更柔軟、白皙,樣式也更多,相信若不是距離遙遠且朝鮮農民閑時紡織不計算時間成本的話,東岸棉布早就徹底攻陷朝鮮紡織品市場了吧——其實通過釜山、元山等口岸進入朝鮮的寧波布數量已經不少了,好在朝鮮農民的生產成本實在夠低,使得其市場沒有被大規模侵占,但他們的這種堅持,究竟能持續多長時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