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石井衛與韓陽城(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

福建自古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說法。八閩大地上山峰竦峙,丘陵連綿,除了少數山間盆地及江河沖刷出來的河谷地之外,就再也沒有多少平地了。

這樣的狀況,對於糧食生產無疑是十分不足的。即便是在引進了土豆、紅薯等可以種在坡地上新式農作物,整個福建依然養不活那數百萬人口。沒奈何,福建人只能盡可能轉向商業,同時大力發展山林經濟作物的種植,以此獲得利潤,然後從外界輸入糧食。

泉州、馬尾是全閩最大的兩個糧食輸入港,大量來自北洋(主要是朝鮮)、南洋(主要是荷屬東印度、暹羅)的糧食在此進行交易,同時運走福建的各類特產商品,最大宗的便是茶葉、干果、瓷器、絲綢了。

不過,即便對外貿易如此興盛,但對四百萬福建百姓而言,生活依然很艱難。東岸人曾經仔細考察過福建八府的社會狀況,指出當地兒童的營養狀況十分堪憂,別說魚、肉、奶等蛋白質了,就連谷物的攝入量都嚴重不足。靠玉米、紅薯、土豆果腹的他們的健康狀況,跟登萊、寧紹等東岸統治區的兒童完全就不是一個等級上的。兒童如此,成年人的狀況也差不太多,各種慢性營養不良。

而營養的不足,無疑會造成人種的退化,長期下去問題會很嚴重。福建鄭克臧政權的人也讀過東岸人的書,知道這其中的道理。他們的解決辦法,就是向外移民,輸出人口,減少福建八府競爭的烈度,盡可能讓每個人獲得更多的資源。

早期的時候,他們沒得選,只能在東岸人的支持下,對台灣進行殖民。經過多年的辛苦經營,目前台北府數縣已經有了九萬人口,經濟與社會的開發程度也突飛猛進,一舉從土人的蒙昧時代躍進為擁有少許現代工業設施的文明時代。在這其中,東岸人的投資與技術援助,福州方面的人口和資金援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畢竟是鄭克臧的「龍興之地」,不砸錢、砸人說不過去啊!

不過,台灣的環境無疑是惡劣的。遠高於一般熱帶地區的瘧疾發病率,以及復雜的地形,都給殖民者帶來了巨大的困擾。最早殖民台灣的福建移民可以說是十不存一,後來的多批移民也有著極高的死亡率。也就是福建的生活條件不好,以及東岸人的堅持,福建鄭氏才持之以恆地在台灣島進行殖民活動,並最終創建了台北府,使得鄭氏集團的力量第一次真正跳出了大陸,進入到了更廣闊的區域。

現在,台灣的殖民活動仍在深入進行,蘭陽縣(大致位於後世宜蘭縣域范圍內,因境內蘭陽溪而得名)、南屯縣(大致位於今天台中市一帶)的相繼設立,使得台北府已經轄有台北、竹塹、基隆、平南、蘭陽、南屯六縣,總人口超過了九萬。目前,鄭克臧對台北府也比較重視,不斷給錢給物給人,同時從福州調了一個師的新軍到南屯,與土著大肚王國的人戰斗,進一步鞏固對南屯縣的占領(現在四野中仍有大量土著在反抗)。鄭克臧曾經對東岸人明確表示,他有信心在十年內,將台北府六縣開發出來,並將當地的定居人口擴大到二十萬人以上,可見其決心。

負責聯絡的台灣銀行代表對此表示贊賞。他們在台灣有著不小的經濟利益,自然希望鄭克臧對自己的「龍興之地」投入更多的資源,獲得更大的產出。為此,他們將盡一切可能幫助鄭氏集團免去來自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壓力,讓他們能夠安心開發、消化台北,並將其建成自己的後方基地——位於大陸的福建八府可不怎么保險,時刻面臨著大順的兵鋒威脅,正所謂狡兔三窟,不搞個退路是不行的。

當然鄭克臧搞的退路並不止台北府一處,位於棉蘭老島南端的石井衛亦是一處。而在某種程度上而言,石井衛(下轄一衛城、三守御千戶所)的開發速度甚至還要超過台北府。至少就人口規模而言,不過區區四座大小城池的石井衛已經有了兩萬上下的人口,比起台北府的九萬人雖然有些差距,但增速足夠快,未來不是沒有趕超的希望。

不過石井衛這邊也不是什么好開發的地方。雖然這片地勢比台灣更加平緩,平原眾多,利於糧食等作物的種植。但說到底這里仍然是熱帶,熱帶墾殖該有的攔路虎一個不缺,只不過沒台灣那么嚴重罷了。鄭氏建立了一口氣建立了一衛所三所之後,短時間內應該不會擴張了。他們就像是一條剛吞了獵物的蟒蛇,躺在那里動彈不得,如今第一要緊的是消化、鞏固既有的地方,夯實基礎,充實人口,發展經濟,十年以後再圖其他。

鄭克臧及石井衛指揮使鄭三刀聽取了東岸顧問的意見,目前他們正想方設法在全閩招募出海討生活的移民,每戶給予補貼,前往台北府的給予五兩銀子補貼,前往石井衛的給予八兩銀子補貼,總之還是下了很大力氣的,誠意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