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石井衛與韓陽城(2 / 2)

石井衛目前有一個還算現代化的港口——別懷疑,這個港口是承包給黑水縣交通局進行升級改造的,所需資金也來自台灣銀行貸款——並且已經開始通過這個港口出口一些木材,這也是現階段石井衛唯一拿得出手的商品了。

「山楂」號等三艘船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來到石井衛。船長林小七在表明身份,並繳納了入港費之後,帶人對整個衛城的經濟、社會狀況進行了為期數天的考察。考察的結果讓人很失望,這個地方真的是一窮二白,沒啥搞頭。

好吧,這里確實有木材可以出口,並且按照東岸人的要求制成了標准板材,而且石井衛提供的木材都是密度、柔韌性、抗腐蝕俱佳的熱帶巨木,東岸的遠東諸藩對此有不小的需求。但問題在於,這生意他們沒法做!木材這種東西,必須走量才能賺到足夠的錢。像他們這種臨時停靠的過路船,得有多傻才會整一堆木頭運到寧波去啊?這生意,只有財大氣粗且有足夠運輸噸位的台灣銀行才做得起,別人都搞不了!

不過在石井衛也不是一點好消息都沒有。這不,當地一位小商人在收受了林小七的賄賂後,神神秘秘地告訴他們,在離此東北方數日航程的韓陽港,當地有粗銅出售,且價格相當便宜,應該大有搞頭。

銅這種東西,中國大陸是真的稀缺,東岸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每年都要花大筆資金進口。尤其是馬上電力工業要慢慢發展起來了,這玩意兒的價格指不定要來個暴漲——事實上歐洲的銅價已經漲過幾輪了,畢竟戰爭的陰雲籠罩在所有人頭上,作為鑄炮重要原料的銅價格上漲一點都不奇怪——若是可以搭上當地人的線,不失為一樁好生意。

林小七等人對此深以為然。因此,在石井衛采購了一些糧食、淡水和活禽後,三艘船立刻拔錨起航,朝韓陽港駛去,並在1700年7月16日抵達了位於新韓江入海口的韓陽港,一座處於潮州總兵李元胤統治下的殖民城市。

因為李元胤只有潮州一府的地盤,故韓陽港如今不過幾千人口,且分散在入海口的新築城池(該城目前還在持續建設中,目前只是個雛形)和對面的島上。那個島被李元胤命名為海東島,面積不小,平原眾多,目前已經開發了一部分出來,以伐木和農業為主。

韓陽城也有一些開辟出來的耕地,多位於城池附近。因為有江水灌溉的緣故,這些都是上等的水稻田,分發給了前來屯墾的軍士及其家屬。能夠從多山少田的廣東來到韓陽,這些殖民者們還是挺高興的,並將這些田視為命根子,侍弄起來那叫一個盡心盡力。

當然東岸人對他們的稻田不感興趣,他們感興趣的,其實還是附近發現的銅礦,這才是最有價值的東西。李元胤野心不大,對銅礦沒有獨占的意思,他已經和台灣銀行談妥了,將目前發現的幾個小銅礦打包組成一個合資公司,台灣銀行占60%股份,李氏家族占20%,剩下20%面向社會招股(一般來說是給潮州及韓陽當地人),以換取台灣銀行提供的一筆三十萬圓的貸款,建設韓陽的港口碼頭、疏港公路、海防炮台及城內外的重要公路。

未來的話,該公司還將組建一個規模不小的探礦隊,對周圍地區進行一次仔仔細細的探查。台灣銀行確信當地肯定有規模很大的銅礦,雖然土人沒發現,但不代表東岸人發現不了,技術差距擺在這呢。

發現的銅礦,開采權自然也將歸在這家公司名下了。且按照規定,這家名為韓陽礦業公司的企業必須將開采、冶煉出的粗銅只能出售給東岸的企業或個人,出售給外國人時需提交申請,獲批後方可進行交易。

「山楂」號抵達韓陽港後,船長林小七很快就打聽清楚了這些消息。他發現,市面上流通的粗銅其實不多,大部分銅都以協議價供應給幾個很有實力的貿易商了。不過他沒有氣餒,因為當地人也在想辦法勘探,也偶有新銅礦發現(但儲量都不是很大),這些銅並不在韓陽礦業公司控制下,生意還是有的做的。

林小七在這里停留了大概一周時間。在盡可能采購了市面上流通的粗銅後,他將這些銅當做壓艙石放在船底,然後又和幾個從潮州府移民過來的大宗族族長們吃了頓酒——很明顯,私人采礦必然是由這些地方上的宗族來組織的——聯絡了下感情,這才施施然啟程離港,朝膠州港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