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寶貴的承諾(2 / 2)

逆流1982 刀削面加蛋 1089 字 2021-10-14

「我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而已。」果然,聽到段雲這么說,黃令儀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以後你們工作要注意勞逸結合,別把自己累垮了,你們可是咱們公司技術方面的頂梁柱。」段雲安頓了一句,接著說道:「另外我建議你們過年期間休息個一兩天,家人我都幫你們接過來,真要是把你們累壞了,那我可就成罪人了。」

「謝謝段經理。」黃令儀感激的說道。

「行了吧,那你們忙吧,我先去別處看看。」

段雲說完,對眾人微微一笑,轉身離開了實驗室。

走出研發中心之後,段雲坐在自己的車里,陷入了短暫的沉思。

盡管得到了黃令儀承諾的可以在年內完成nada芯片的承諾,然而對段雲來說,如果想長期在國際芯片產業占據一席之地,它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

而其中之一,就是要保證擁有制造芯片所需的最先進的光刻機。

說起光刻機,後世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荷蘭的阿斯麥公司。

其實在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咱們國家就已經有了國產光刻機。

國產第1台光刻機gk-3型半自動接近式光刻機誕生於1977年,而那個時候荷蘭的阿斯麥連成立都沒有成立。

光刻機是大系統高精尖技術和工程極限高度融合的結晶,被譽為集成電路產業鏈「皇冠上的明珠」。

日本的尼康和佳能於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進入光刻機領域,中國利用光刻技術制造集成電路,大致也是始於同一時期。

但是中國的光刻機產業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1965年,我國第1塊集成電路在北京,石家庄和上海等地相繼問世,1974年9月第1次全國大規模集成電路工業會議召開,國家紀委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大規模集成電路及基礎材料攻關大會戰會議」上,擬定的目標是在1974年到1976年,突破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工藝裝備基礎材料等方面的關鍵技術,司機部組織京滬電子工業會戰進行大規模集成電路及材料裝備研發,突破超威力鋼板,光刻膠超純凈試劑,高純度氣體磁場,偏轉電子束鍍膜機等材料裝備。

1975年12月第2次全國大規模集成電路會議在上海召開,1977年1月第3次全國大規模集成電路會議在貴州召開,這三次會議可以說直接導致了上世紀80年代前後,中科院系統電子部系統地方各研發單位光刻機成果的第1次大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