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四章 三道考題(第三更)(2 / 2)

寒門狀元 天子 1842 字 2021-01-18

隨著八月到來,考期一天天臨近,城中一些關於鄉試的傳言跟著出來了,有說內定舉人和解元的,還有說考題已經泄露的。

但其實考生最關心的,還是內簾官中的兩名主考官和四名同考官是何人。

景泰三年規定,每到鄉試之年,各省布政司、按察司正官與巡按御史共同推保三十至五十歲之間的現任儒學教官充當考官,形成定例,那些擅長衡文之士往往受到聘請。

至於負責出題的主考官是何人,這就很少有人知曉了,這也基本上杜絕了考生去揣摩出題人之喜好。

至於外簾官,則相對固定,但外簾官並不會參與閱卷,但因為充當考官的儒學署官員職位低微,在評卷取士過程中受到外簾官的壓抑和欺凌。往往影響到鄉試取士的公正性。

到弘治四年,朝廷明令,外簾官不得干預內簾之事,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及巡按御史要厚待考官。不得欺凌斥責,錄取考生之事皆由內簾官所取所定,外簾官不得設立五經官干預閱卷。

但因本身內簾官就是出自保舉,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巡按御史都會找他們信任之人出任考官,想在鄉試中營私舞弊並不難。

八月初六。距離鄉試最重要的第一場考試開考還有三天時間,這天蘇通前來,給了沈溪三道考題。

第一道是「君子之道,費而隱」。

出自《中庸》,算是《中庸》第十二章承上啟下的一句關鍵之語,承開篇「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論述關於君子之道的普遍可適性。意思是,君子之道。廣大而又精微。

第二道是「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語出《大學》,論的是修身之道在於正心,這道題本身沒什么問題,比第一道還要簡單些。

第三道是「優則學,學而優」。

語出《論語》,原句是「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這是一道截搭題,原本的意思是,做官了有余力可以去做學問,若做學問有余力和空暇。就能做官。但如此前後句式一截,意思就變得非常古怪,有空暇則學習,學習了就會有空暇,這題目陡然變難。

蘇通臉上帶著諱莫如深的笑容:「沈老弟,你別問我為何要送這三道題過來。你只管先做做看,若能做得出來最好,做不出也沒什么,切不可與第三者知曉。待明日,我再來與沈老弟你討教一二。」

雖然蘇通沒把話說明白,但沈溪大概能估摸出一些「門道」,這分明是在說,這三道考題很可能是本屆鄉試的考題,也就是說很可能題目已經泄露了。

沈溪不敢大意,他進到房中後,立即把寫有題目的紙張給燒了。

若這真是考題的話,被人查究出來,罪責可不小。

一晚上沈溪都在思索這三道題,以他的學問,要論這三道題,算不上困難,但要把文章寫得十全十美也有些難度,先是無法揣摩出題人的用意,這跟縣、府、院試和歲考不同,童生試和歲考沈溪至少知道出題人是誰,他們的背景如何,而他們出題大致要考核的方向在哪里。

等第二天蘇通再次造訪時,沈溪一個字也沒寫。

蘇通似乎早已料到會是這種情況,輕嘆道:「沈老弟未免思慮過甚,其實這三道考題沒什么,究竟是否本屆鄉試考題根本就做不得准,只能算是打題吧……」

每當鄉試來臨,內簾官要在考前兩天入場,也就是說,初九考試,考生初八入場,內簾官要提前兩日,也就是初六即進場。

進場之後,大門就會鎖上,出題和考試時,內簾官吃住都在考場內不得出來,防止現出的考題泄露。

雖然這規矩看似嚴密,但因內簾官是提前就委任好的,他們可以得到外簾官的一些囑托,提前把題目出好,這樣考題就會提前流出。

沈溪道:「算算時間,內簾官此時應該進簾了?」

蘇通愣了愣,點頭道:「理應如此……沈老弟,你我相交莫逆,在此我老實告訴你,這三道題目,總有一兩道貼近本屆考題,現如今你我提前獲悉,不妨將題目好好參詳,這對你我最終榜上題名,不是大有助益嗎?」

沈溪對此非常無奈。

科舉考試最忌諱的就是泄露考題,沈溪本可以憑借真本事去考,就算提前兩日獲悉考題,其實最多是可以翻看一些程文,再找人加以總結後提前作出考題,背熟之後於考場之內默寫出來。

但這對博聞強記的沈溪來說,根本就沒什么必要。

若事情敗露的話,絕對不單止被剝奪考試資格那么簡單,他以後的科舉之路,也會被徹底堵上。

**************

ps:第三更送上!

啥都不說,天子繼續碼字,爭取再11點前能趕出一章來,大家趕緊投票,不要讓天子流汗又流淚啊!(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