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六章 鄉試(中)(2 / 2)

寒門狀元 天子 1863 字 2021-01-18

能來省城參加鄉試的,肯定都知道這句話的出處,但由於截了一部分,便不能按照它本來的意思去理解,一個整句被斷句,意思便明顯不同。

這句話的重點,是在兩個「優」。

要了解詞性的變化,還要去揣摩出題人的心境,這是件極為艱難的事情。

甚至在沒有斷句的情況下,這么一句也會有多種斷句方式,諸如「優,則學,學而,優」或者「優則,學學而優」,這是一個沒有固定答案的題目,怎么寫都行,但就看能不能撞上出題人和閱卷人的想法。

同一篇文章。在不同閱卷人眼中,也會出現極好和極差的情況,在別的題目上不明顯,但這種題目則尤為顯現。

明朝學者丘浚曾在《大學衍義補》中提到:「近年初出題。往往強截句讀,破碎經義,於所不當連而連,不當斷而斷,而提學憲臣之小試尤為瑣碎。」主要就是論述關於「截搭題」的弊端。說是你出的是四書文的題目,只是語出四書文,但其實把經義給破壞了,可能連完整的意思都沒有,就讓考生作答,那可真是能作出許多種似是而非的答案,如何能形成確切的標准來判斷考生文章的好壞?

時間一點點過去,沈溪仍舊無從下筆,他來到這世界這么久,做的文章很多。但這種連落筆點都找不到的題目卻是第一次碰到。

外面有巡邏的人不時將時間相告,沈溪知道再不作答很可能會出現答不完了。在這種情況下,他只能硬著頭皮上,選擇他認為最貼切的論述方向。

「有空暇多讀書學習,學習若有余力,可以明理、傳道、治天下」。沒有破壞原本句式的意思,只是把問題從「當官」延伸開,不但是當官的人有空暇了要讀書,做別的事情的同樣如此,而學問做好了。不但可以當官,同樣可以做別的。

沈溪雖然不知這么寫行不行,但已經是他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解釋方法,沒有去強行找一些理論穿鑿附會。也沒有強行破壞原文大意,更沒有違背先賢之意。雖然這種理解方式略微平庸了些,但平庸的理解,也可以作出高調的文章來。

天色一點點昏暗下來,沈溪不得不點燃蠟燭來完成他的文章。

外面已經相繼有人交卷,沈溪不知道這些人答題的質量如何。他所求的目標是要一榜中舉,三千多名考生中,最後能中舉的只有六十人左右,他不能跟人去拼度,因為完全就沒那必要。

等嚴格檢查完畢之後,連句式都稍微調整過,沈溪才開始最後的謄錄。等完成時,已到第三根蠟燭。

沈溪第一次感覺到科舉考試的緊迫性,之前的考試,他隨隨便便就能完成,根本沒有什么壓力。

到了鄉試,一天下來要做七篇文章,其中還有一篇是連論點都很難找到的怪題,能做完實屬不易。

等沈溪吹滅蠟燭後,外面守衛的兵丁把負責收卷的外簾官叫過來,從門的孔洞,把沈溪的卷子收了上去。

沈溪從孔洞望出去,確定收卷官把他的卷子在木匣中擺放好,終於松了口氣。

鄉試最重要的第一場,到此時算是考完了,後面兩場,即興揮即可,已經無關大局。

此時考棚之外,外簾官忙個不停,巡綽官巡視考場,收掌試卷官負責收卷並立案備查,彌封官負責將考生答卷糊名,謄錄官負責將糊名的考卷進行謄錄,對讀官負責檢查謄錄結果是否正確。

謄錄官和讀對官都要在謄寫的試卷後署名,以保證考生試卷謄寫和校對無誤,若最後有偏差,二者要背負不小責任。

等完成這些後,謄寫好的考卷才會送到內簾官手中,讓內簾官兩名主考和四名同考官進行批閱,先由同考官從所有考生的考卷中找出文筆較好的,呈遞到主考官手中,再由兩名主考官分別給出意見,最後選定錄取名單,排定名次。

沈溪把卷子交出去後,重新把半截蠟燭點燃,倒不是說他要把草稿紙上的文章再審讀一遍,既然已經交卷,就算文章有疏漏的地方,此時也於事無補,因為這會影響到後兩場考試的心情。

沈溪只想找點光亮,不至於吃飯時四周黑漆漆的,那種黑暗會使人心生絕望。等他把考籃拿出來,肚子突然咕咕叫起來,他這才想起,從早晨起來一直到晚上答題結束,整整一天時間他不但沒吃沒喝,連大小便都沒解一下,就這么熬了一天。

直到考試結束之後,身體被緊綳的條才算是松弛下來,一種累得虛脫的感覺襲上沈溪心頭。

*************

ps:七號大爆第一更!

今天是雙倍月票的最後一天,天子將全力碼字,把這幾天欠下的章節回饋給大家!啥都不說,兄弟姐妹們趕緊訂閱和投票支持吧!

月票!月票!月票!

【馬上就要515了,希望繼續能沖擊515紅包榜,到5月15日當天紅包雨能回饋讀者外加宣傳作品。一塊也是愛,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