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五章 躍馬草原(2 / 2)

寒門狀元 天子 3191 字 2021-01-18

韃靼人兵敗榆溪河後,主力人馬只剩下不到兩萬,這兩萬還分成三路,分別由達延汗巴圖蒙克、大王子圖魯博羅特和國師蘇蘇哈三部率領,逃跑的方向雖有偏差,但基本是往東北方敗退,沈溪接下來不過是把之前撤兵的道路再走一回罷了。

這一路,沈溪所部利用繳獲的韃靼戰馬,一人一到兩騎,發起迅猛的追擊。

但畢竟沈溪軍中不是每個人都精於騎術,使得部分人馬只能留守榆溪河北岸營地,或者在接下來幾次小規模的戰事結束後負責把俘虜和傷病員送回榆林衛城。

領軍過了屈野川後,由於遠離大明邊境,基本上沈溪不再留下人馬,就算抓到俘虜,也只能混編進馬隊中,讓他們跟永謝布部的人在一起,若有異心,就直接處決。

沈溪對於俘虜非常優待,隨著消息傳播出去,那些被打散的永謝布部小部族,還有達延部中不得勢的部落,舉族來投,沈溪兵馬也在逐漸壯大。

沈溪從榆溪河出兵時,所部人馬不過一萬一千余,其中還包括兩千多永謝布部人。

當沈溪兵過屈野川後,所部已膨脹到一萬四千。

沈溪領軍深入草原,一路上都有人為他指點道路,草原上有很多小部族,少的或許只有幾十人,多的可能四五百人,這些小部族以前都依托於大部族生存,但在此時,他們不得不投奔沈溪麾下。

沈溪處理這些人的方法很簡單,青壯必須跟隨大軍出征,留下的婦孺老弱則往南遷徙,一律往大明領地而去,他們的牛羊牲畜不會被褫奪,仍舊屬於部族,這減少了這些部族的後顧之憂。

因為沈溪過去幾年把韃靼人打怕了,使得路過之處,基本都是歸降的人馬,並沒有遭遇像樣的抵抗。

就連達延部主力,也就是巴圖蒙克親自統率的兵馬,人員也在大幅度流失中,不過巴圖蒙克的逃跑速度堪稱一流,盡管沈溪一直在追,但還是被巴圖蒙克先一步過了黃河。

沈溪所部抵達黃河岸邊時,已經是七月初五,當天沈溪簡單休整後,便用自韃靼營地繳獲的羊皮筏子搭建浮橋,強行渡河,渡河過程中並沒有遭遇任何抵抗。

再追擊兩日,又收攏了一些殘兵,七月初七這天下午沈溪所部到了雲內以南的地方,從投奔的一個小部族口中得知,韃靼主力已過去兩日,沈溪算了算時間,自己帶領的兵馬距離達延部敗軍越來越遠了。

消息不知如何傳了出去,將士們歸心明顯,他們之前只是憑著一股氣勢跟著沈溪建功立業,當發現無法除掉巴圖蒙克時,就想返回大明,趕緊把功勞領了,然後返回家鄉,舒舒服服過日子。

眼見軍心動盪,斥候突然來報,在附近的山坳里發現一個部族,具體位置是東勝衛舊址與雲內之間。

這個部族是曾經永謝布部的附屬部族,本來是想投奔達延部,但卻未料到他們根本沒等到汗庭兵馬到來,而被明軍一頭撞上了。

隨著沈溪派出騎兵殺到,這個部族組織起了三百多人的抵抗隊伍。在草原上的小部族中,能一次聚攏三百青壯已算不錯了,但沒料到這次他們遇到的是大明正規軍,更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這次的對手是草原人聞風喪膽的沈溪所部兵馬。

三百多人的抵抗隊伍集結到高處准備發動沖擊,卻發現面前敵人數量迅速擴大,後續還有大批騎兵靠近。

這些人受到驚嚇,立即選擇撤退,因為草原上無遮無掩,以寡敵眾的戰事很難打贏,而各部族人武勇差別不大,基本都是用弓弩對敵,遵循的原則就是盡可能不互相滅族,通過以大欺小的方式,將勢弱的一方收編。

王陵之親率人馬殺上山頭,卻發現本來嚴陣以待的部族騎兵已撤退,非常失望。

本來按照沈溪所言,這回發現的韃靼騎兵數量不少,有可能是達延部主力,等從山頭往下一看,偌大的山谷部位散布著星星點點的蒙古包,卻沒有大批韃靼騎兵活動的蹤跡。

隨即後方人馬也殺到,加上王陵之所部,大約有四千騎兵,他們很快分散出擊,從三個方向將下面的蒙古包圍困起來。

「回去跟大人說,這不是韃子主力,只是個小部落。」王陵之對身邊的傳令兵吩咐道。

因為沈溪有言在先,遇到韃靼部族,除非對方先動手,否則只能先查看一下情況,畢竟明軍有人數上的優勢,且兵器也領先對手,沈溪准備以懷柔政策吸納草原部族力量,所以對中小部族無法做到大開殺戒。

王陵之等人不確定下面的部落到底有多少人口,大概只知道能出動的兵丁不到一千,在己方四倍於敵的情況下,等後續人馬到來是必須的,經過榆溪河一戰,他變得沉穩和內斂了,盲目沖動的性子改了許多。

很快,沈溪軍令傳來:「不得輕舉妄動,一切等中軍到來後再做定奪。」

因為沈溪統領的中軍距離先鋒尚有十里左右距離,使得王陵之不敢做大動作,因為一旦事情有變,跟山谷里的部族打起來,回頭他肯定會被沈溪責罰。

王陵之下令各部人馬准備好防守陣型,防止小部族發難,同時更要謹防這些人突圍。

日落時分,沈溪帶領的中軍抵達山頭。

此時下面部落營地內已經開始組織防御,周圍架上很多柵欄,又設置拒馬,部族中的牛羊倒是沒辦法趕回來,因為牧民在周圍幾十里范圍內放牧,一時間無法做到完全聚攏。

胡嵩躍和王陵之前去見沈溪,而沈溪則在山上用望遠鏡查看敵方情況。

胡嵩躍道:「大人,查過了,下面的韃子最多也就幾百青壯,如果他們敢輕舉妄動的話,咱對著他們的營地放上幾排槍,他們就完蛋了」

這次追擊沈溪放棄了很多東西,火炮基本被他留在了榆溪河營地,使得手頭攻堅器械嚴重不足。

這一路下來,幾乎都是行軍,就算幾百上千的韃靼隊伍,也都舉部歸降,沒有誰組織防御跟沈溪所部開戰。

王陵之有些惱恨:「如果早一步進攻就好了,剛到這里時他們還沒撤回去,追上去的話絕對讓他們沒機會架設那些障礙。不過這里並非是城塞,想攻進去還不容易」

沈溪沒好氣地道:「你的意思是就算損失一些弟兄,也要攻堅他們在里面往外施放冷箭的話,能確保我軍沒有一點損失」

畢竟之前剛取得一場足以銘記史冊的大捷,士兵們進入草原,目的只是為擴大戰果,並沒有多少拼命的心思。事實上沈溪這一路沒有因為戰爭和非戰因素損失一兵一卒,即便發生小規模戰事,沈溪也是以火器完成壓倒性的勝利。

這也是沈溪軍中最值得自豪的事情,在草原上奔襲千里居然可以做到沒有戰損,只有幾個士兵感染風寒不得已回撤,過了屈野川後更是連傷病號都要隨軍繼續前進。

劉序策馬過來,他也是先行過來的三路人馬中其中一路的指揮官,劉序道:「大人,要不從側翼殺進去我們軍中裝備有小炮,只要架設到高處,可以打出半里,他們的弓弩射不了那么遠這么小的部族,不太可能擁有勁弩。」

一直在沈溪帳下聽用的荊越道:「這可說不准,說好了帶多少弟兄來,就帶多少弟兄回去,咱這么殺進去十有八九會有折損。大人,要不多困他們一段時間」

沈溪板著臉道:「你們的意思,不繼續追擊韃靼殘軍了」

瞬間沒人說話了。

這些將領都有自己的主張,不過最後終歸要聽從沈溪命令,最後沈溪吩咐道:「派永謝布部的人進去跟他們溝通一下,勸他們投降,告訴他們,如果不歸降的話,等於說要跟我沈溪對抗到底我們沒多少時間逗留,最多在這兒駐留一晚,明天咱們就要繼續往北去」

雖然沈溪堅持能不動用武力就不用,但有時候也不得不亮一下肌肉,如此一來等於是給眼前的部族下最後通牒。

要么歸降,跟我們一起去追擊達延部,要么整族全滅。

選擇權在這個部族身上,也給這些人留下足夠的思考空間,不過任何人都明白,只要對方知道遭遇的是明軍主力,甚至領兵者還是赫赫有名的沈溪,應該沒人敢拼命一戰。

「得令」

荊越抱拳行禮,「末將這就去跟那些永謝布部的人說,讓他們找精通多族語言的使者去勸降」</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