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〇四章 站邊(1 / 2)

寒門狀元 天子 4417 字 2021-01-18

對於何鑒來說,近來朝廷很多事務都處於停滯狀態。

吏部衙門本來負責官員任免和考核,但所有一切都要有御批才能施行,這導致近幾個月來,朝廷在人事方面做得一團糟,自從張苑卸職後,基本上所有人都在等皇帝回來,或者是內閣跟司禮監之間重新形成聯動,可結果卻等來皇帝私自出游、司禮監掌印依然空置的消息。

何鑒做事跟梁儲一樣,都力求中庸,不出差錯,這也是儒官最基本的做官原則。

所以何鑒近來基本是大事不管,小事不問,最後居然倚老賣老,在京城當起了最清閑的尚書,什么事都拋到一邊。

梁儲找到何鑒之前,何鑒已經有五六天未曾去吏部衙門點卯,因為他知道就算去了很多事情也定不下來,不如等謝遷回來後再說,畢竟謝遷即將回京的消息已傳揚開來,何鑒試著跟謝遷取得聯系,但出去的書信始終沒有回應,這讓他深感失望。

「……何尚書,您說這可如何是好之厚做事最懂分寸,一直都很克制,但朝廷卻不信任他,若任由事態展下去,怕是未來朝中介夫不好跟之厚相處了。」

梁儲為人寬厚,沒有刻意偏向誰,只是實事求是地站在沈溪不會謀逆這一立場上說事,爭取緩和楊廷和跟沈溪間的矛盾。

何鑒聽完梁儲一番話後閉目思索,半天後搖頭晃腦地道:「聽你所言,介夫跟太後所請,以及太後讓介夫做的事情,似乎沒錯啊。」

梁儲苦笑道:「在下自然知道這件事本身無錯,但到底之厚功在江山社稷,乃是朝廷新一輩中的扛鼎人物,從最新回饋的消息看,他已有撂挑子的意思,准備親自出居庸關去找陛下……您說他這一走,軍中能不出亂子光靠懷寧侯孫應爵和新寧伯譚佑,能撐得住場面嗎」

「這個嘛,可說不准,畢竟兩位爵爺家學淵源,說不一定表現優異,深得軍中將士愛戴呢」何鑒用一種模棱兩可的口吻說道。

梁儲聽到後很意外,他本來對何鑒寄予厚望,未曾想登門拜訪後才現何鑒倚老賣老,一手推水磨的功夫簡直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跟他印象中任勞任怨的孺子牛形象有很大區別……之前沈溪跟謝遷生矛盾,出面調和最多的就要數何鑒。

梁儲道:「何尚書,您就不出面調和一下事情展到這個地步,太後或許是對之厚產生了一定偏見,但至少咱們這些同僚不該有此偏見,之厚把跟隨他出征草原的嫡系兵馬都留在宣府,態度還不夠明確嗎」

何鑒看著梁儲激動的神色,不由嘆道:「叔厚,你來之前應該跟介夫見過面,結果如何介夫什么脾氣你會不知道嗎現在他不覺得這么做有何過錯,又奉有太後懿旨,且朝廷派應寧去平叛本身沒有太大問題……」

「應寧曾經擔任過三邊總制,領兵作戰經驗異常豐富,他出馬不會出任何問題。另外,有些事你應該盡可能相信之厚,他能理解朝廷為何會這么做的,清者自清,難道他還怕別人對他有偏見」

當何鑒說到這里,梁儲基本上聽明白了,何鑒就是不想輕易摻和進來。

楊廷和跟沈溪間孰是孰非並不打緊,或者說兩人的矛盾不那么重要,因為何鑒已做好隨時離開朝堂的准備,早在戰事生前他就一直向朱厚照請辭,態度非常堅決,只是不知何故皇帝那邊一直留中不罷了。

梁儲很識相,站起來行禮道:「何尚書,若您覺得沒問題,那在下就不提了,但何尚書莫要忘了,大明自開國以來,有多少功臣沒得到公正待遇不要到了咱們這里成了獨一份兒,遺臭萬年!有些事很容易適得其反,若把一個人傷害得太深,誰能確保人心始終如一」

何鑒苦笑著搖頭:「我還是那句話,一定要相信之厚。如你所言,咱們是該做點兒什么,但絕對不是現在……能讓之厚徹底安心下來,不是你我能做到的,其實能真正讓他安心的只有陛下,若陛下早一步明白之厚當前的不利處境,急著趕回來消除惡劣影響,那所有困難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梁儲道:「為人臣子,當替君分憂。」

何鑒臉色突然顯得嚴肅起來:「那你更應該明白,之厚在這件事上不該有所介懷才對。介夫所做的事情,天經地義,若非太後有所擔心,介夫能主動跳出來挑事包括之前參劾之厚的奏疏,朝中多少人拍手稱快若朝中文武都對一個人有意見,難道你覺得這個人完全沒有問題」

「這……」

梁儲現何鑒的態度比之以前變化不小,不再是一個純粹的中立派,更傾向於已加入倒沈溪的派系中。

何鑒又道:「今時不同往日,之厚不再是當初那個初出茅廬的小子,一舉一動都受世人矚目,自古以來能人異士頻出,但能得善終者有多少槍打出林鳥,這道理是沈之厚不懂,還是你梁叔厚不懂」

這下梁儲無言以對,他心里有些懊惱,覺得此行是自討苦吃,純碎是來找罵的。

何鑒一擺手:「這件事你莫要插手了,介夫做什么我不想干涉,本身也無從干涉,若之厚心存芥蒂,那就由得他。反正於喬回京前會先去居庸關,會面後老少二人有什么不能坦誠的到底朝中官員怎么看待之厚,於喬回京後不就自然揭曉了嗎你若覺得太後對介夫器重太過,等於喬回來一切便會清零!」

梁儲苦笑不已。

他聽出何鑒言辭間潛在的意思,心想:「何尚書以為我因介夫被太後器重而耿耿於懷,想找機會打壓介夫,但我哪里有這個意思」

梁儲點了點頭:「何閣老提醒的是,在下不會再多問了。」

說話時梁儲非常失望,心中充斥著一種不被人理解的痛苦和無奈,面前似乎滿是艱難險阻,讓他倍感無力。

何鑒再度提醒:「叔厚,這件事咱們真的不適合插手,晏子曾雲:見善必通,不私其利,慶善而不有其名。稱身居位,不為苟進;稱事授祿不為苟得。體貴側賤,不逆其倫;居賢不肖,不亂其序。肥利之地,不為私邑;賢質之士,不為私臣。君用其所言,民得其所利,而不伐其功。此臣之道也。」

「故介夫與之厚之爭,無關道義或禮法,切記切記!」

……

……

梁儲本來有為沈溪出頭的打算,但在跟何鑒見過面後,改變了想法,決定先靜觀其變再說。跟他一樣不理解,甚至對楊廷和產生一定顧慮的人,除了梁儲外,還有作為當事者的楊一清。

楊一清這邊跟楊廷和見面後,才知道自己被太後臨時委以重任,領兵去山西平亂,同時身背保護皇帝之責。

「……應寧兄,你應能理解太後苦心,到地方後應以平叛為輔,勸說陛下回朝為主,只有陛下回到朝堂才是正理。之厚那邊無論對你出如何指令,你都不能有絲毫動搖,你此番乃是為陛下安危而去,朝廷上下所有人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你身上……」

楊廷和說話言辭懇切,態度真誠,完全就是站在皇室角度看待問題。

楊一清卻覺得自己被張太後和楊廷和當槍使,本來他跟沈溪間沒什么矛盾,轉眼就要鬧翻。

楊廷和跟楊一清到底誰的能力更強,這是個難以探討明白的問題。

楊廷和的能力主要體現在處理朝政,還有對一些軍略政略的把控上,屬於學術派的代表人物。

而楊一清則屬於實干派的俊傑,楊一清跟沈溪一樣,都長期在地方任職,然後因為功勞和獲得皇帝、重臣的欣賞而提拔,尤其在三邊之地的功勞,雖然沒辦法跟沈溪媲美,但治理一方也算有很大的建樹。

所以楊廷和想收買利用楊一清幫他做事非常困難,因為楊一清比他更加老成持重。

一個年輕人仗著自己內閣大學士的身份,以及張太後的信任,公然利用當朝戶部尚書,實施他的一系列陰謀詭計,這件事本身就不那么合適。

楊一清雖然心里卻不爽,卻不會跟楊廷和翻臉,因為有太後懿旨,他必須領受,但在受命後第一件事就是給謝遷寫信。

這封信不是送到宣府,而是直接送往居庸關,甚至沒有避諱沈溪,他知道謝遷在接下來兩三天時間內便會抵達長城內關。

……

……

京城內,有一部分人對沈溪的遭遇幸災樂禍,其中就包括外戚張氏兄弟。

得知張太後不但派人接管沈溪軍權,還派出楊一清跟朱暉去山西平亂,張鶴齡和張延齡很高興。

張鶴齡一改以往沉穩內斂故作深沉的模樣,在弟弟面前表露出一種寬慰的姿態。

「……就說姐姐站在咱們這邊,她對沈之厚怎么可能會沒有防備現在這一系列重拳下去,看那小子還怎么瑟,老老實實把兵權交出來了,只是派去剿滅匪寇的人是朱暉而不是張懋那老匹夫,不然的話咱在京城的日子會更舒坦……」

說話時,張延齡對張懋可說沒有任何尊重可言,對沈溪更是充滿輕蔑,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樣。

張鶴齡這次倒是沒有反駁弟弟,道:「太後不派張懋,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現在京城這邊也需要穩定。」

張延齡道:「有咱們兄弟坐鎮怕什么張懋那老匹夫,聽說最近一直跟姓夏的家伙下棋,每天都待在府中,也不見他辦正事,就這樣還能指望他不如送到山西去鍛煉鍛煉,他不是什么功臣之後我倒要看看他有沒有沈之厚的本事。」

張鶴齡沒有回答,看著弟弟問道:「太後最近可有派人到你府上說什么」

張延齡一怔,隨即搖頭:「姐姐想要說的,之前咱們兄弟進宮時不都說完了么這次姐姐應該是跟內閣那邊商議的對策吧聽說……謀主是楊廷和」

「嗯。」

張鶴齡點頭道,「宮里的暗線是這么說的,楊廷和這次出手,儼然有跳過梁儲,跟謝於喬角逐內閣輔的意思,卻不知太後為何對他如此信任此人之前跟我們也有過節,還是多加防備為好。」

張延齡一擺手:「他算什么東西內閣三個人,他排最末,就算謝於喬退下來,也輪不到他來當輔,這次姐姐不過是利用他一下而已。大哥,要不咱也做點事情吧……你看是否派人去刺殺沈之厚」

「你瘋了嗎之前的教訓全忘了」張鶴齡對張延齡說的事情非常震驚,隨即憤怒地站起來,氣得指著弟弟說不出話來。

張延齡笑道:「今時不同往日,大哥以為我會貿然動手嗎上次完全就是一次不成功的刺殺案例,該犯的毛病咱的人幾乎全部占齊全了,到現在為止還不知道是否有人在背後搞鬼,不然怎么表現那般拙劣這次咱們精心籌劃,還有……人……暗中幫忙,肯定會一舉奏功!」

「不必再說了!」

張鶴齡黑著臉道,「別以為我不知你跟南方的匪寇有勾連,勸你少跟那些人來往,他們可不是什么善茬,現在朝廷沒時間對付他們,但以後呢你別忘了,當初沈之厚崛起,就是在東南沿海剿滅這些亂七八糟的匪寇,才被先皇欣賞的。」

「知道了!」

張延齡沒去跟兄長爭辯,臉色非常難看,但終歸還是忍住心里想要說的話。

張鶴齡繼續道:「至於你要怎么對付沈之厚,我不管,但有一點你要記住,做事一定要圓滑些,論心機和謀略,你跟沈之厚提鞋的不配,若你跟他來硬的,或者斗腦子,不如直接繳械投降!」

「現在太後能運用的力量都已用上,終於順利打壓了沈之厚的囂張氣焰。若你還想用那些上不了台面的手段,趁早死了這條心吧!」

張延齡一張臉漲得通紅,站起來瞥了兄長一眼,一甩袖道:「那咱們走著瞧!」

……

……

居庸關內,沈溪正在耐心等候謝遷到來。

此時謝遷正馬不停蹄往居庸關趕,路上一刻也不敢耽擱,力求最短時間內抵達長城內關。

但路途有些不太順當,進入九月後,天氣忽然轉涼,時值小冰河周期的宣府地界居然下起了雪,雖然這場雪不大,氣溫卻驟降,宣府到居庸關這段路變得泥濘不堪,謝遷的行程眼看就要耽誤。

路途上謝遷還在體會寒風中趕路的辛苦,而沈溪則繼續在居庸關里享受溫香滿懷,反正暫時不著急走,手頭也沒什么公事需要處理,一到晚上,他就會去惠娘處團聚,這幾天下來夫妻間的感情快升溫。

一直到九月初六,謝遷依然沒抵達居庸關,不過沈溪得知,謝遷已至懷來衛城,再有一兩天就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