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誤解(1 / 2)

楚臣 更俗 1785 字 2021-01-18

文英殿位於宮城的東側,作為天佑帝的寢宮,自然也是楚國真正的中樞所在。

這時候夜深人靜,其他宮院的門都已經落鎖,文英殿通往東邊樞密院的宮門還敞開著,十數錦甲侍衛還打起精神守在大殿外。

沈鶴抱著一桿拂塵坐在二道門外的小廳里,他雖然才還沒有到五十,但精力明顯感覺不大如以往,即便白天補過覺,但這會兒才二更天,他坐下來就感覺眼皮子軟垂無力,隨時能睡過去。

沈鶴身為內侍省少監,真要躲起來偷打一會兒盹,即便是陛下知道也不會責怪他,但沈鶴還是往鞋底塞了兩顆青棘子,以便困乏松懈時,青棘子的毛刺能將他扎醒過來。

「這是混帳話?」

聽到里側傳來壓抑的不滿責罵,沈鶴驚醒過來,不知道生什么事,顧不得將鞋底的青棘子拿出來,強忍住硌腳小跑進內殿,就見銅燭燈下那個令人心畏的魁梧身影,正將一封奏折摔到桌角上。

「又是什么折子惱著陛下了?」沈鶴見陛下只是為一封奏折惱火,沒有其他什么事情,笑著問道。

「韓道勛上書說四城飢民塞道,有礙觀瞻,建言京兆府驅趕飢民——你說這是什么混帳話,這是有礙觀瞻的事嗎,真是讓他在宏文館編書,編糊塗了?」魁梧的身影在燈下抬起來頭,將案角上的那封奏折拿給沈鶴看。

韓道勛的這封奏折僅短短三四百言,力陳飢民塞道諸多不便,請驅逐之。

「韓少監或許有什么話不便跟陛下言明吧?」沈鶴猜測道。

沈鶴與兵部老侍郎韓文煥倒是有過接觸,是一頭老狐狸,但跟韓道勛沒有怎么接觸過。

他只知道去年樞密副使、文英殿學士、承旨王積雄與太子不睦,又病重難任國事,一心求去,在王積雄還鄉前,陛下要王積雄從州縣推薦官吏入朝,這個韓道勛是王積雄所推薦的第一人。

只是韓文煥的長子韓道銘剛得蔭襲,升任池州刺史,韓道勛在朝中資歷甚淺,調入朝中,樞密院合吏部考功,補到宏文館,任秘書少監。

王積雄離開金陵時,沈鶴奉旨去送行。

王積雄子嗣族人皆死於戰亂,僅有年幼的孫女王珺隨行,五車行囊,除詩書外,別無長物。

沈鶴自以為這輩子都不可能做到王積雄這般,但他相信王積雄不會隨便推薦韓道勛,而安寧宮將韓道勛之子硬塞到三皇子身邊,大概也是看到這點吧?

只是王積雄辭行離京前進薦書,被陛下召到文英殿談了一個多時辰,當時沈鶴都被遣出去,也沒有一個宮官在場,並無人知道王積雄到底跟陛下談了什么,也不知道王積雄到底怎么跟陛下介紹韓道勛。

「難不成對我說話,還有什么要藏著掖著的嗎?難道要我絞盡腦汁的去猜他留下來的啞謎嗎?」天佑帝氣惱的說道。

有時候他不是不知道下面人的小心翼翼,但有時候恰恰如此,猶叫他氣惱——這叫他感覺自己身為一國之君,也不可避免的深陷在一張掙脫不開的網中。

「陛下真要想知道他心中到底在想什么,明日將他召到宮中便是,或者這時派人出宮傳召?」沈鶴說道,小心翼翼的將看完的奏折遞放到桌角上。

「有什么好召來問的?」天佑帝揮了揮手,說道,「韓道勛沒有在奏折里將話說透,但想想江淮之內,哪里有什么地方能安置十數萬飢民?」

「……」沈鶴這時候才知道陛下不是氣惱韓道勛的不聰明,而是氣惱韓道勛的太聰明。

國舅爺徐明珍所領的壽州,一直以來都是楚梁相爭拉鋸的主戰場,這也導致壽州境內丁口流失嚴重,真要將十數萬飢民從金陵附近驅趕走,壽州是最大的安置地。

除了壽州之外,即便是楚州也安寧好些年沒有戰事,土地皆有其主,哪里有地方安置這些飢民?

韓道勛這時候莫名其妙的上這么一道奏折,原來是想討好安寧宮那邊啊!

不過,沈鶴轉念又想到一事,感覺又有些不對勁。

聽說四城之外水蠱疫甚烈,飢民染病者十有二三,那么說,韓道勛這封奏折的用意,是要將這些飢民都驅趕到壽州,對壽州到底是福還是禍啊?

沈鶴偷窺了天佑帝一眼,心想陛下應該不知道這情況,但想到韓道勛到底支持哪一方他都沒有搞清楚,有些話還真不能隨便說。

要不然的話,他將話說開去,還真不知道討好到哪邊,又得罪了哪邊,糊塗帳更不容易混啊!

「留中!」天佑帝也不想將韓道勛喊過來置氣,直接一言斷定這封奏折的命運,就是不批復,也不交給下面的朝臣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