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造不如買(1 / 2)

出售工廠給美國人,這事情對法國人來說倒也沒什么大不了的。所以雙方的談判很是順利。當然,從法國訂購鋼鐵,然後再到美國造成大炮,再考慮一下因為配套設施,以及規模,以及工人工資上的差距,美國自己制造的鋼炮,在成本上顯然是要遠遠高出法國人在歐洲制造的鋼炮的。

更何況美國的兵工廠的那些老板們,難道就真的因為「愛國」就不愛錢了?真要是這樣,當初他們怎么就不愛「聯合王國」這個祖國了呢?「聯合王國」怎么壓迫他們,侵害他們的自由了?不就是為他們多收了點稅嗎?多收一點稅,就「不自由毋寧死」了,還想讓他們不賺錢?怎么可能呢?

所以,幾乎可以肯定,美國人造出來的大炮,賣給美**隊的價格,肯定是要比法國人包運費貨到北美的價格要高得多。甚至可能比英國人通過加拿大賣給印第安人的大炮的價格還要更高。

不過,這並不是法國人需要考慮的事情,甚至也不是羅伯特·李維頓需要考慮的事情,反正又不用他掏錢。

而且也許是因為考慮到美國遠在新大6,對法國危險有限,加上兩國一向友好,法國人的要價也不高,於是這筆交易便迅地敲定了下來,美國政府向法國訂購一個年產兩百門大炮的鋼炮廠,以及一座水力電廠。

這還是法國第一次向國外完整的出口整個的水力電廠。不過考慮到相關的科學已經公開,出口這類工廠其實也不是什么大問題了。

至於價格問題,約瑟夫是這樣解釋的:

「美國的兵工廠,所有的原料都要從我們這里進口,所有的技術人員都要依賴於我們。電站也同樣如此。所以今後我們可以通過服務,將錢都弄回來。如果我們直接要一個高價,結果把他們嚇退了,反而不好。」

這其實是後世的一些企業玩爛了的花樣。什么機器虧本賣,耗材賺回來;什么機器不賺錢,維護賺回來——其實都是一個套路。甚至於,在後世還流傳著這樣的一個讀者體的故事:

「2o世紀初,美國福特公司正處於高展時期,一個個車間、一片片廠房迅建成並投入使用。

客戶的訂單快把福特公司銷售處的辦公室塞滿了。每一輛剛剛下線的福特汽車都有許多人等著購買。

突然,福特公司一台電機出了毛病,幾乎整個車間都不能運轉了,相關的生產工作也被迫停了下來。

公司調來大批檢修工人反復檢修,又請了許多專家來察看,可怎么也找不到問題出在哪兒,更談不上維修了。

福特公司的領導真是火冒三丈,別說停一天,就是停一分鍾,對福特來講也是巨大的經濟損失。

這時有人提議去請著名的物理學家、電機專家斯坦門茨幫助,大家一聽有理,急忙派專人把斯坦門茨請來。

斯坦門茨要了一張席子鋪在電機旁,聚精會神地聽了3天,然後又要了梯子,爬上爬下忙了多時,最後在電機的一個部位用粉筆劃了一道線,寫下了「這里的線圈多繞了16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