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清高(2 / 2)

十國千嬌 西風緊 1613 字 2021-01-18

曾經經歷過極度自信膨脹的郭紹,此時情緒十分復雜。現在的國家並沒有想象中那么大。

他下意識地用手掌丈量了一下距離,最後還是把目光投向了東北面「北京」那塊地方。相比西邊的失控,幽州才是最具威脅的失地。

郭紹將這份奏章單獨放起來,說道:「咱們要積極回應歸義軍的奏章。」

此事得到了空前的重視,政事堂和樞密院都查閱了很多以前的檔案,大概弄清楚了河西這些年的情況。

唐朝中期以後,河西走廊的漢人脫離吐蕃的控制,實力很強,擁有十一個州的地盤,上表奉唐朝為正朔,張家為歸義軍節度使。

唐朝滅亡後,歸義軍內亂,實力衰微,成為甘州回鶻的附庸。沙州大族曹家恢復了歸義軍,據有沙、瓜二州,一直到現在。

最近上書中原王朝的人就是曹家的人,名叫曹元忠。

奏章里的內容太少,中原這些年無暇西顧,對遙遠西邊的具體形勢了解甚少。諸臣議事,大多是一番猜測。

大臣們認為:曹元忠派人聯絡東京的原因,是因為這些年大周不斷擴張、加天下一統,威名已經開始傳播到遠方;曹元忠在復雜的河西地區處境艱難,想借中原王朝的名分,在當地樹立正統的名聲。

一時間官員們爭相歌頌皇帝,威名遠播四海,得到了四方的認同雲雲。

郭紹坐在龍椅上,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兒,很容易被臣子們歌功頌德自我膨脹。但他內心還是清楚事實:連後世的都北京都沒收回來。

君臣一拍即合,大方地回應歸義軍,給曹元忠正式冊封名號:河西節度使、西域大都護……

沒有一個人反對,因為周國的勢力現在根本到達不了河西,實質上本來就管不了。當地人主動來奉正朔,又不要錢和兵,名分當然給的十分大方。

朝廷的態度,曹元忠不僅能名義上管河西,還能名正言順地用中原王朝的身份與西域諸部來往。

郭紹決定派一個使團和歸義軍使者去河西,帶上朝廷的詔書,前去摸清情況。

就在這時,翰林院官員盧多遜主動請纓為使。

攻南唐之戰時,盧多遜冒死到江寧勸降,但功勞對於南唐戰爭作用不大,加上他資質太淺,回朝後依舊沒得到重用。

這次他再度請纓,郭紹答應了他的要求。並叫樞密院下令秦州的王景接待朝廷使者,並派兵護送。

……東京客省使與吳越國來往密切,希望吳越國能納土歸降;江南士林德高望重的韓熙載也在試圖勸說錢家。但進展不大,吳越國態度恭順、每年進貢,但是國內仍舊保持著大量的武力。大周一方面找不到理由對吳越國動兵,一方面也覺得勞民傷財……吳越國並不是很好打,當初南唐國與它戰爭了幾十年都沒滅掉。

去年大周也派了使者帶詔書去南漢國聯絡,不料南漢國主回應朝廷,竟然自稱「朕」,以「大漢皇帝」自居。這郭紹君臣十分惱怒。

今年初又派人去談,要求南漢國主放棄帝號,向周朝稱臣……大臣們認為這是合理要求。而今大周坐鎮中原,並吞蜀、南唐以及一干割據政權,已是最大的國家;而南漢國偏安一隅,向中原稱臣理所當然,而且也是明智的做法。

不料盧多遜剛離開東京那幾天,忽然得到江南的奏報:南漢國主與大周使者沒談攏,竟然怒而殺之!

群臣聽到這個消息,滿朝嘩然。

人們無法理解南漢國主為什么要那么做,王朴徑直說道:「南漢國主是個昏君!」

眾臣紛紛議論,立刻對南漢動戰爭。諸將也紛紛請纓,要求帶一支兵馬過去滅了南漢國……武將們十分積極,他們看出來南漢國比較弱、內部也很昏暗,這是顯而易見立軍功的機會。

但郭紹沒有馬上表態。他雖然也和朝臣們一樣憤怒,但不能打亂了陣腳;觀察王朴、李谷等大臣,也沒有急著喊打喊殺。

郭紹不禁琢磨,具體的考慮……調兵太遠了,現在的江南沒什么能戰的兵,南唐國滅亡後精兵被抽走、兵權被分化,主要是提防吳越國和內部謀反,進攻兵力不足。

其次,現在貿然動幾千里外的滅國之戰,需要耗費時間。而大周之前的大略是「先北後南」,通過北伐建立威望,然後借勢收復南方偏遠的地區;現在再度動南面的大戰,就是在改變戰略方向了,不能輕率就動手。

郭紹現在需要一個調整後的整體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