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9【清華講課】(2 / 2)

事實上,自清華歷史系設立後,國學研究院的學生已經變相並入歷史系,許多教授也變成歷史系老師。

「大家好,」周赫煊朝台下鞠躬,然後說道,「鄙人周赫煊,才疏學淺,沒進過正經學校,連中學文憑都沒有。被陳主任、梁教授邀請來清華講學,在下深感惶恐。不說在座的各位老師,就是任何一位同學,都比我文憑更高。所以今天我講的內容,大家認同的就鼓掌,不認同的,就把它當個屁放了。」

「哈哈哈!」

台下傳來一陣輕笑,所有人臉上都帶著笑意。

在寒暄客套後,周赫煊終於進入正題,他說:「西方史學界,自十年前的大戰以來,開始興起一種新的史學研究思潮,跟文藝復興史學有很大不同,我們姑且稱之為現代史學。」

周赫煊在黑板上寫下「現代史學」四個大字,台下師生立即安靜重視起來。因為這種史學研究,在西方都沒有形成完成規范的理論,還在逐步探索當中。

周赫煊指指台下的梁啟:「梁任公先生,在他的《中國歷史研究法》中說,人之生命極短,人類社會之生命極長,社會常為螺旋形的向上展。他認為歷史和社會是連續性變化展的,強調歷史的總體性、連續性和因果性,我很贊同這個觀點。但是,我認為還不夠!」

台下師生齊齊朝梁啟看去,梁啟搖頭苦笑,周赫煊是他請來講課的,結果一上台就把他當靶子豎起來。

「我認為歷史研究,必須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周赫煊在黑板上分別寫下「歷史」、「政治」、「經濟」、「民族」、「外交」、「文化」和「個人」。

他繼續說:「這里的歷史,就是傳統意義上的歷史事件。而政治、經濟、文化,是歷史研究非常重要的三個因素,他直接或間接的推動歷史事件。歷史並非孤立的,所以外交和民族也得研究。至於個人,就是歷史人物的影響,比如秦始皇、漢武帝的雄才大略。歷史人物的行為活動,很多是偶然的,但其影響卻非常深遠。」

台下師生露出思索的神情,他們中的很多人,其實也做過這方面研究,但卻沒有周赫煊講得這么概括和全面。

周赫煊又說:「至於單獨的歷史事件分析,我認為應該從這四個方面著手。」

他又在黑板上寫下「起因」、「過程」、「結果」和「影響」,說道:「我們拿甲午中日戰爭來舉例,它的起因是什么?這就要分析當時所處的歷史環境,還有中國和日本,甚至西方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外交、個人等因素。戰爭為什么會打,為什么能打起來?先來說說日本方面……」

周赫煊先是分析日本的明治維新,以及日本當時所面臨的展困境,得出的結論是日本想要繼續展,就必須實行「征韓侵華」政策。而中國內憂外患,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朝鮮是中國最後一塊遮羞布,當時的統治者又不大看得起日本,自然要力圖維護我大清的尊嚴。

說完戰爭起因,周赫煊又講戰爭過程,兩國的外交、兩國的制度、兩國的經濟、兩國的軍事力量等等對比,包括慈禧修院子也在其中:「中國輸掉戰爭是必然的。在戰前,中日兩國經歷了2o年的軍備競賽,中國的海軍策略是以防御為主,而日本則是進攻型海軍。1889年美國海軍報告中,認為中國海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甚至排在美國和日本前面。李鴻章對此沾沾自喜,認為渤海門戶不可動搖,日本深感海軍力量不足,最大限度的增加海軍軍費,斥巨資建造了三艘口徑大、航快的軍艦。在隨後的幾年,中國海軍停步不前,而日本還在加快海軍展度。結果此消彼長,到戰爭爆前,日本從軍艦數量上已經越中國,軍艦的許多性能也過中國,整體實力其實已經越中國海軍,位列亞洲第一。」

「這是軍事方面,再來說外交。中國毫無外交可言,只能是列強瓜分的對象。而日本呢,美國、英國、德國和法國,都支持日本動戰爭,中國在外交上處於孤立狀態。」

「為什么這些列強會支持日本侵略中國,這就要從他們自身的政治、經濟展說起……」

等周赫煊把甲午中日戰爭的起因和過程講完,台下師生已經聽得目瞪口呆。這一戰對中國人來說太熟悉了,相關研究不計其數,但還真沒哪個像周赫煊講得如此透徹。

「啪啪啪啪!」

周赫煊正待繼續講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果和影響,台下已經爆出熱烈的掌聲。他等掌聲結束才繼續說:「戰爭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我不再復述。現在來說它的影響,戰爭中國雖然輸了,但國人卻在思想文化上徹底覺醒,許多改良派人士逐漸轉為革命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