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完顏立童記】(1 / 2)

北平,椿樹胡同。

明清時期這里屬於高檔文化住宅區,先是赴京當官的人來此居住(過渡房)。等當官幾年有了錢換好房子,再把椿樹胡同的房產賣掉,而買二手房的又多為文人雅士。

比如雍正時的吏部尚書汪由敦,便在椿樹三條胡同住過,接著轉手賣給大詩人趙翼。

到了民國時期,椿樹胡同變成文人和藝術家扎堆的地方。

辜鴻銘便是在東椿樹胡同病逝的,京劇大師荀慧生和尚小雲,分別住在椿樹上三條胡同和小二條胡同。

而余叔岩,則住在椿樹上二條胡同。他有半夜吊嗓子的習慣,鐵桿戲迷為了聽他這一嗓子,經常大半夜披著被子跑來院前候著,成為小胡同里熱鬧非凡的一景。

「砰砰砰!」

周赫煊叩響鐵獸環。

「誰呀?大清早的。」開門的是余叔岩的17歲徒弟李少樓。

周赫煊笑著抱拳道:「煩請通報一聲,周赫煊攜妻子孟小冬,前來拜會余叔岩先生。」

李少樓驚訝地看著周赫煊:「你就是前陣子把愛因斯坦請到中國的周先生?」

「正是。」周赫煊說。

「你等一下,」李少樓沒有離開,就站在大門後扯開嗓子喊,「師父,周赫煊周先生來了!」

一分鍾不到,余叔岩快步而來,熱情地迎接說:「周先生快請進。」他突然又看到孟小冬,笑道,「小冬也來啦。」

「余師父早上好。」孟小冬恭敬行禮道。

周赫煊握手說:「余老板,冒昧造訪,還望海涵。」

「無妨,無妨,周先生快里面請。」余叔岩把大門敞開。

眾人前往客廳坐下,余叔岩的徒弟很快把茶奉上,然後站在旁邊好奇地看向周赫煊。

余叔岩屬於中年帥大叔類型,寸頭、戴眼鏡,外形氣質有點像著名演員陳道明。他說話音量很小,甚至有些中氣不足,嗓子天賦遠遠不如其他京劇大師。但就是靠著刻苦鍛煉和高技巧,余叔岩彌補了先天不足,唱出來的聲音跟平時說話判若兩人。

「小冬,你跟周先生是朋友?」余叔岩好奇地問。

孟小冬含羞一笑,沒有作答。

周赫煊說:「小冬是我的妻子。」

余叔岩恍然大悟,隨即笑道:「恭喜恭喜,二位真是郎才女貌。」

周赫煊沒有直接說明來意,而是出邀請道:「余老板是京劇理論大師,我在天津有份報紙叫《大眾》副刊,其中有一版專門肯定戲劇內容。如果有可能的話,希望能夠刊登余老板的文章。」

「好說,好說。」余叔岩滿口答應。

余叔岩因為身體健康原因,已經告別舞台兩三年了,整天在家潛心研究京劇理論,涉及音韻、樂器等各個方面。他不僅被公認為當世京劇老生第一人,也隱隱有京劇理論席大師的地位。

3o年代後,幾乎所有的京劇老生派別,都受到余叔岩的理論影響,從而或多或少的進行改革展。

如果能長期向余叔岩邀稿,這對《大眾》副刊也是有很大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