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4 此身若遣,永匿江湖(2 / 2)

冠冕唐皇 衣冠正倫 2151 字 2021-01-20

「殿下傳書只說要借那蕃女鋪張一些局面,可並沒有……」

另一側韋團兒忍不住開口糾正道,對於皇太後這一點口誤,心里比較在意。

武則天聞言後呵呵一笑:「我孫人物絕佳,能享世人愛慕理所當然。蕃女舉身投獻,既享鋪張之惠,難道還真能容其稱寡為藩?終究不能讓其生離唐家國門,不能容其劃分彼此。」

講到這里,她又轉過話題,不無好奇的問道:「王妃近日勤走,忙碌漢王家事,事情辦的如何了?」

聽到這一問題,上官婉兒才抬眼說道:「仍然沒有什么進展,如今掌管內苑事乃豆盧貴妃。因豆盧相公前事,宮人狹計投好,不肯轉籍宗正寺。宗正少卿薛曜,亦正色端禮,不肯循宜。」

人走茶涼,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不可避免的。雍王如今雖然分陝勢壯,但於朝中勢力卻幾乎已經是盪然無存,以至於就連雍王妃親自出面奔走,事情處理起來仍然波折重重。

「漢王不棄舊好,抬舉細人,是宗家難得多情、專情種,在這種事情上加以刁難,涉事者也實在是蠢!」

武則天聞言後嘆息一聲,語氣已經頗為不滿。

仔細算起來,漢王李光順是她的庶長孫,此前因為人物平庸,武則天關注不多,可在得知漢王深情專意要獨守一人,武則天腦海中關於這個庶長孫的記憶才重新拾起,並對之好感大生。

這樣一個專情篤守的孫子,可遠比那個人前唯情活我、人後磨刀霍霍的小滑頭可愛得多。

在了解到宮人有意刁難以後,武則天稍作沉吟後又說道:「著豆盧貴妃到上陽宮來見,我要問一問她,她那伯父罪跡確鑿,是否要因此遷怒天家兒孫?她配嗎?她若不來,著潞王收拾觀風殿,我要登殿垂問,天家添息,究竟取厭何人,竟如此阻礙我孫家事!」

上官婉兒與韋團兒聽到這話,並是一驚。皇太後幽居上陽宮以來,唯是深居養性,偶爾點評一些時局人事,也都是用一種超然於事外的態度,少見動怒,如今卻為了漢王家事而肝火大動。

特別觀風殿此前乃是皇太後臨朝召見群臣的場所,隨著皇帝一家入居大內便被封存了起來。如果再作啟用,那所傳遞的信號可就太驚人了。

不過在驚訝之後,韋團兒卻是一喜,連忙點頭應聲,然後便步履輕盈的出殿安排人前往大內傳訊。她與漢王將要收納的細人出身仿佛,俱為官奴婢,如今皇太後肯為這樣一位細人發聲,日後她在雍王邸內自然也能受益,不會受到下人冷眼看輕。

韋團兒退出後,上官婉兒則嘆息道:「皇太後陛下以身犯險,聖人應是感恩……」

「只怕他仍是所感老物不死更多。」

聽到上官婉兒這么說,武則天只是嘆笑一聲,語調中不無失望。

如今朝情混亂難當,皇帝面對這一局面也是全無頭緒,行事過於急躁、大失周全,越忙越亂。武則天的存在,對朝廷而言是一個隱患、一個震懾,她這一動彈,必然會令朝情肅然、群眾警惕,不敢再生太多雜想,全心防備皇太後卷土重來。

皇帝如果能夠抓住這一契機,借著朝臣們對皇太後的警惕畏懼而將局面重新掌握回來,之後行事用功自然也能有條理得多。

而如果一些人心中本有亂計暗持,或許也會受此鼓動而主動跳出來,正是加以肅清的好機會。這當中危機並存,只看皇帝如何應用。

當然,武則天也必將因此更受防備,甚至有可能連眼下這種榮養狀態都不能維持。說到底,她只是一個喪權失勢的老婦人而已,所有的威脅都是建立在理論上,沒有一個落腳點。

「無論聖人感想如何,雍王殿下應是感恩。」

上官婉兒見皇太後情緒有些低落,又開口說道。

「天皇家國托我,當中所歷、一言難盡。只盼慎之不要讓他祖母等太久,讓我生見國托能者。」

如今朝廷與行台對立的氣氛太濃厚了,已經干擾到了各自的運作根本,如果皇太後的威脅變得強烈起來,朝廷對行台的針對也會有所收斂,稍留余地。

武則天身在當中,可以作為一個支點,用以維持一種相對的平衡,盡管這個平衡很脆弱,但也是她眼下唯一能做到的事情。

「如果稍後情勢轉劣,你們也就不要再留神都,且赴西京。」

武則天講到這里,又垂眼望著上官婉兒正色道:「今次解決漢王家事,婉兒你的籍名宮卷一並銷去。但你久傍宸居,不是寂寂無名之人。天家守此麟種,可以托大,很是不容易。不要讓私情的迷亂,敗壞了他的名聲。」

上官婉兒聽到這話,臉色先是一羞,旋即黯然,接著便目泛淚花道:「婉兒刑家孽種,一介賤身,幸在皇太後陛下揀選收養,此身能活。絕不敢貪男女情趣而加害殿下……此生只伴陛下,不再貪望其他。」

「但慎之他,不是一個輕舍之人……」

武則天又意味深長的說道,不為上官婉兒戚容所動。

上官婉兒聞言更慟,拔簪刺指,以血為書,叩地悲聲為誓:「此身若得發遣,永匿江湖,絕不在以前朝情孽糾纏殿下!若再踏足內苑,不得好死、人神共唾!」

武則天又是默然半晌,好一會兒之後才嘆息道:「你起身吧,且如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