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大國體龐,治軍尤難(2 / 2)

冠冕唐皇 衣冠正倫 1615 字 2021-03-09

想要抑制軍府中更加嚴重的土地兼並,就要打擊元從勛貴群體。然而大唐國勢剛剛走上正軌,四周仍然強敵環立,屁股都還沒坐穩便要對老兄弟們下手,這也實在是太過涼薄。

正因如此,馬周才提議不要管。如果朝廷設立嚴刑峻法,大力打擊逃戶現象,這就會造成大量的軍戶破產,中上層將官們接著朝廷律法狐假虎威,大肆蔭庇蓄奴,從而成為一個個擁曲眾多的實力軍頭。

馬周的這篇奏章是一個孤本存放在長安有司官庫中,因為年代太過久遠,前後關聯的文牘已經不知所蹤,李潼也不清楚朝廷最後對此是怎樣一個回應和處理。但從後續關中府兵越演越烈的逃戶問題中,也能了解到當時的朝廷終究還是沒有大力禁絕。

眼下的國情較之貞觀時期已經大為不同,已經不再是需要考慮要不要管理府兵逃戶的問題,而是徹底沒有了府兵軍戶可管。但馬周所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困境,對於當下新兵制的建立仍然有著不小的借鑒意義。

兵役沉重的問題,李潼也沒有太好的解決方案。眼下朝廷雖然務在休養,但他也始終沒有放棄對四周外敵的各種攻伐設想,等到渡過這一段休整期,勢必要加大向外擴張的步伐。朝廷是必須要保證有足夠的常備武力,這一點絕對不可動搖。

眼下的他能夠想到的降低個體兵役強度的方案,就是盡可能的擴大兵源。像陝西道所組織的州縣團練,還有河北方面新建的漕兵,通過擴大預備役員的規模,盡量保障作戰人員的有序輪換。

至於說更加普遍的義務兵制,在大唐這種生產力環境下,是絕對做不到的。就算開了掛、點開科技樹,基層的組織力想要建立起來,也非一蹴而就,還要防備村霸鄉豪借此滋生,從而破壞原本的鄉里行政結構與職能。

軍隊的資源兼並,從世兵制到募兵制的過渡本身就是在解決這一問題。兵員的組織與錢糧的撥付統統權歸中央,這個問題就會得到極大的緩解。

至於退役的兵員如何維持生計,這一點故衣社倒是有插手操作的空間。

故衣社在半官方化後,李潼雖然沒有那么大的精力去仔細管理每一樁社務的進行,但也做出了一些指示,除了基本的救濟互助職能保留下來之外,他還授意故衣社開展一些方技培訓,教授那些退伍老兵及其家眷們一些經濟屬性更強的工藝技能,諸如養殖、紡織、造紙、陶鑄、木工、制茶等等。

如今朝廷對商貿與地區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重視,除了國中的龐大市場之外,還有周邊四夷眾多市場正快速開辟中,這也給手工業生產帶來了極大的需求。

因為擔心重工傷農,所以對於民間的工藝生產力開放到哪一步,朝廷之內還存在著許多爭議。

但軍士人員由於家庭勞動力不足,在農耕方面本就擁有著天然的劣勢,專注培養他們的工藝技能,既能保障他們的生計問題,也能滿足國中商貿的旺盛需求,同時還能緩解普遍的人地矛盾,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這些相關的政策,都是需要長期的執行推廣,才能獲得一定的基礎與成效。至於維持當下的軍隊規模,解決軍士們前途無望、榮譽缺失的問題,武舉正好可以補足這一環節。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可領!

借著豁免開元以前軍戶逃亡這一時機,公布開設武舉的政令,李潼內心里當然還是希望能夠盡可能多的將原本軍籍人員保留下來。他將武舉的參與條件設定為軍戶專屬,也是增強這一群體的榮譽感,確保他們的政治權益。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參軍都意味著更大的責任與風險。本身不能從事基本的農事勞作,已經讓他們各自家庭在社會經濟生活中處於劣勢,但若要做到普遍補償,哪怕後世物資充盈的時代都是一個頗為沉重的負擔。那么適當加強他們的上升渠道,對於他們也是一種回報。

所以對於武舉,李潼並不打算設定太高的標准,非要選出郭子儀那種存亡續斷的不世名將才肯罷休,而是類似於轉業安置的一種考核,盡量將軍隊中的優秀人才保留在統治結構之中。

因此在制定武舉官職的時候,除了基本的邊戎與宿衛之外,一些州縣佐官與流外胥員也被納入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