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章 法海入劫(2 / 2)

「小和尚,多的話就不說了,我這里有酒有肉,有地方住,有藏書看,你想做什么我支持你。實在不行,你就當幾年縮頭烏龜,這不丟人。」

說到這里,王旭從椅子上站起來,將法海也拉了起來,又道:「你看,等我起來了,我拉你一把,你不也就起來了嘛!」

法海笑著應是,實際上一句沒聽進去。

縮頭烏龜哪是那么好當的,他不要面子啊。

王旭弱冠之年便能鎮壓五階妖王,日後前途無量,法海也信他能拉自己一把。

可是信歸信,那么辦卻是不能。

法海是哪種人,他是那種我們兩個是朋友,如果有一天你富貴了,我落魄了,你開著奔馳從我身邊走過,請不要降下車窗跟我說話,假裝沒看到我,直接開過去就行了,不然我會很尷尬的,他是這種人。

這種人天生骨頭硬,彎不下腰,也不想彎腰,抱著大腿喊666的事,是不會生在這種人身上的。

王旭多少也看出來了,知道再說下去也沒意思,改口道:「你行走江南,治水又治瘟,你看下面的情況如何?」

聽王旭轉口說起了災情,法海果然來了精神,面色凝重的開口道:「很不好,瘟疫不同其他,最怕傳染,雖然大雨傾盆之際,就有有識之士提前察覺到可能會有瘟疫,也有官員向上面奏請防災防瘟,可面對瘟疫依然慌了手腳。

我游走江南,所過之地見得最多的,就是各種隔離區。

染上瘟疫的人不分青紅皂白,都會被驅趕到隔離區中,關在里面自生自滅。

一些只是感冒燒,咳嗽體弱的病人,也被當瘟疫處理了,冤死者不計其數。

更有地方鄉紳,草芥人命,處理染瘟疫的辦法一味的追求活埋,上到七老八十,下到嗷嗷待哺,只要出現染瘟疫的症狀,一律都給坑殺了事,真是觸目驚心啊!」

說到後面,法海心痛難耐,語氣都帶上了顫音。

王旭聽的默默不語,他一直留在杭州府,最遠也就是回了趟金山府,對鄉下的事知道的不多。

沒想到下面的情況,已經嚴重到了這個地步,莫非真是大吳王朝失德,老天逼著要改朝換代了?

王旭一邊想著,一邊安慰道:「瘟疫四起已有多日,算算時間,朝廷也該將醫家的人放出來了。罷黜百家之後,醫家中人多入太醫院為官,還喊出了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口號,勢力不減反增,這些人不會坐視不管的。」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從漢代執行的國策,也是儒家作為正統的標志性事件。

此後,百家中的高人,兵家走邊關,墨家入工部,法家入刑部,陰陽家入欽天監,縱橫家入禮部,小說家入民間,其他流派也並入三教九流之內。

不客氣的說,百家從未遠去,只是藏了起來,披上了儒家的外衣。

不說別人,就是老師薛牧山告訴他,自己是法家的傳承人,王旭其實不是儒士而是法徒,王旭也微微一笑,一點驚訝也沒有。

所以,百家的力量根本不能小瞧,除了沒出過至聖以外,當年都是跟儒、道、釋打過擂台的。

尤其是法家跟兵家,曾經一度打的儒家岌岌可危,單對單拎出來,不去計算聖人層次,在春秋時代難分伯仲。

眼下,儒道釋光芒萬丈,看起無懈可擊。

實際上,儒道釋單對單的對上百家,沒有任何一個敢言勝。

要不然,當年董仲舒的背後,也不會站著那么多佛道兩家的高手了。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道釋三分天下,何嘗不是一個利益同盟。

只不過,儒家棋高一著,又把佛道兩家踢出了權利中心,這才有了三分天下,一分在朝堂,兩分在民間的說法。

遠了不說,大吳太祖逐鹿天下時,遇到的最大對手李世民,可就是有佛道兩家的支持。

李氏不但將道祖李耳奉為始祖,核心成員身邊還有佛道高手保護,其中李世民身邊的十八棍僧,更是隨著征戰闖下了赫赫威名。

最後,要不是儒家見情況不好,為了怕佛道兩家入駐中央,全力支持大吳太祖,而大吳太祖又非常爭氣,籠絡到了百家跟儒家的支持,於渭水河畔三敗大唐,可能就沒有今天的局面了。

別看瘟疫事大,只要醫家肯出面,料想鎮壓瘟疫並不難。

難得,是如何請醫家出面,這就涉及到上層博弈了,畢竟春秋時代的醫家,主張上醫醫國,下醫醫病,可不是無欲無求的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