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零陵先賢(1 / 2)

漢魏文魁 赤軍 1744 字 2021-02-23

是勛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玩火。,

逄紀熱衷於政治斗爭,初到安邑便有意無意地慫恿是勛插手曹氏諸子奪嗣之爭,這diǎn是勛當然心中有數,隨即他也明白表態了,以自己的身份、地位、名望,任誰最終繼嗣都無可排斥,故此還是抽身事外,絕不偏幫為宜。逄元圖倒也理解是勛的苦衷,認同是勛的決策,但同時……他本人實在放不下那份兒折騰之心啊。

故此是勛將離安邑之際,逄紀就提出來了,打算暫且別去,並且向是勛請求一紙薦書,他要前往「顯甫」身邊我去幫曹沖。

是勛明白逄紀的想法。就曹氏諸公子而言,卞氏三子都在外郡奮斗,等待厚積薄發的良機,暫時不會花費太多精力在政治斗爭上先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人望最重要。逄元圖可以拍得上用場的,一是往依曹昂,為他設謀固位,二是依附曹沖,努力崛起。只可惜曹昂不在都內,其嫡子曹髦年紀又太小了,庶長子則並不成器,都中如今便只曹沖一家獨大……況且就逄紀昔日與審配一起擁戴袁尚爭嗣的經歷來看,他可能更擅長攻而非守,所以才會挑選曹沖。

自從幾位哥哥陸續離開安邑以後,曹沖就每每過府來訪,特意往是勛身邊兒湊,那么但凡有是勛的一紙薦書,逄元圖很可能被曹小象寄以腹心之任啊。

那么要不要放逄紀去折騰呢首先奪嗣之爭已然拉開序幕,無可遏挽,所差的就是扶助哪一位公子而已。是勛雖然不想摻和。卻也攔不住旁人摻和;其次是勛也不希望此事久拖不決。瘡癰以早割為宜,拖得久了,必傷肌體。

便如同數百年後的李氏內爭一般,倘若李淵早早拿定主意,或者悍然奪盡老二的兵權,或者直接廢黜老大而命老二上位,都可以避免玄武門的流血慘案。然而李叔德長期猶豫不決,甚至想要二分天下。以付二子,最終被迫黯然退位這還是老大對政治斗爭太不敏感,依附老大的老三又忒不成器所致,若彼等與老二心機、手段接近,恐怕亂事還沒有那么容易便即收束哪。

故此,是勛也有放縱逄紀去折騰的想法不管最終嗣子之位落到誰的頭上,你趕緊給我鼓搗個結果出來,既息內憂,又省我整天提心吊膽地掛念。

有句話叫「説曹操,曹操到」當然這會兒肯定還沒有逄紀才剛説欲投「顯甫」。那「顯甫」就自動找上門來了。魚他稟報:「曹九公子過府來訪。」

是勛忍不住瞟了一眼逄紀,嘴里説好啊。倒省得我寫薦書了。於是便領著逄紀行至門口,把曹沖給迎了進來。

也不知道是巧合還是故意,曹沖每次過府來訪,都不是孤身一人來的:初次由曹髦領路,二番則帶著朱衡,而這第三次來,身後也跟著一人。是勛略略打量此人,只見對方年紀很輕,雖已著冠成年,唇上卻無半根髭須,應該沒超過十八歲當然也不排除世間正有臉嫩之人,無須之男。

不過瞧服色,乃普通士人也,並非閹宦。

曹沖當然要給介紹啦,伸手一指:「此敝友周元直也,乃新任御史中丞劉始宗之甥。」

是勛還在琢磨,劉先的外甥是誰了歷史上留下過名字來嗎那少年急趨而前,鞠躬如也:「末走周不疑,拜見是公。」

耶,是勛聞其本名,這才恍然大悟,不禁刮目相看:「卿即周元直」

對於這個周不疑周元直,史書上確實有所記載,但准確度並不高。三國志.魏書.董二袁劉傳第六中述曹操得荊州,劉表舊臣蒯越等侯者十五人,其中劉先官至魏尚書令,裴注乃補記曰:「先甥同郡周不疑,字元直,零陵人。」其後引零陵先賢傳簡述了一番周不疑的生平。

是勛一直覺得裴疏似有缺漏,或者衍文,因為劉先是零陵人,説他外甥為其「同郡」,那么自然也是零陵人,還有必要在後面再脫褲子放屁地加上「零陵人」三個字嗎至於零陵先賢傳所記,似乎更不靠譜,後世有引注其原文的,一會兒説周不疑字「文直」,一會兒又説他是長安人,甚至説他十三歲的時候即為曹操所識,竟欲以女妻之,還説「曹操攻柳城不下,周不疑進十計,攻城即下也」。

據説周不疑死的時候是十七歲既有字,當已冠矣,應該在建安十三年含以後,即便他就是當年掛的,則曹操北征三郡烏丸時年方十六,一個十六歲的孩子便即從軍歷險,還能迭出奇計,怎么聽怎么荒誕啊。

前人即有質疑其事者,説:「時劉先未歸曹,不疑烏能於柳城畫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