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甚香!(1 / 2)

且不管其他民族怎么樣,中原堂口自古以來就有一個不可言傳的規矩:

疼孫不疼兒。

上至皇帝下至庶民百姓,大都是可著孫子可勁疼,瞧著兒子不順眼。

直到八百多年之後,才有一些人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兩口子才是真愛,孩子只是意外……

或許是因為出身的原因,朱老四和鄉間的那些老農並沒有什么不同,一樣都是看兒子不太順眼,但是看孫子就怎么看怎么喜歡。

朱高熾能在當初靖難一開始的時候就從金陵逃回順天府,後來朱老四南征北戰,朱高熾監國的時候又將朝政處理的井井有條,哪怕後來當了一個月的皇帝就掛掉了,還能混到一個仁宗的廟號,以經足以說明朱高熾的能力了。

而且,朱高熾看問題的時候往往都能直指根本。

比如在剛剛登基之後,朱高熾就派出御察御史前往鎮江八府去調查稅收的情況。

當然,御史派出去了,朱高熾也龍馭賓天了,這里面有沒有什么不為人知的事情,實在是不太好說。

然而不管朱高熾表現的怎么樣,其實都沒有什么鳥用,反正朱老四就是死活看著朱高熾不太順眼,包括朱高煦和朱高燧也是一樣,怎么看都不太順眼。

唯獨對朱瞻基,朱老四是怎么看怎么順眼,甚至早早的就定下了皇太孫的名分,隔代指定了皇位的繼承人。

結果沒成想,剛剛來到即墨,朱老四就聽到楊少峰和朱瞻基兩個人在那里大放厥詞,胡扯什么用人之道。

用人之道弄明白了可以說是帝王之道,可是這玩意兒要是弄錯了,很可能就是取死之道,尤其是對於皇帝和藩王們來說,就更是如此了。

比如朱允炆。

被朱允炆引為臂膀的那些腐儒,盡管忠心可嘉,但是治國的能力放在那里,最終的結果是什么?

靠著拍腦門子就能做出削藩的決定,空有想法卻沒有與之相匹配的手腕,除了身死,又怎么可能有其他的下場? : :

如果把這些人放置在御史的位置上呢?

比如方孝儒之流,這些人足夠忠心,又重清名,如果朱允炆能把這些人安排去做巡視地方的監察御史,估計就該輪到地方上的官員和藩王們頭疼了。

比如夏原吉之流,這些人不太看中面皮,但是辦事的能力一流,把他們提拔到六部和內閣,皇帝需要做的事情就會變得很輕松,但是把他們安置在監察御史的位置上,可能又是另外一種局面了。

可是現在倒好,楊少峰和朱瞻基這兩個蠢貨在這里胡說八道,偏偏還是說給朱高煦和朱高燧來聽的,豈不是扯蛋?

尤其是聽完了楊少峰和朱瞻基等人打算通過報紙來打擊那些腐儒,通過私產保護來打擊宗權的想法之後,朱老四就擺出了一副嗤之以鼻的模樣:「若是拉攏那些庶出子來打擊宗權,那么連坐制度是不是要改?

自古來律法的修訂皆是慎之又慎,生怕出了什么問題,導致百姓難以接受,你們倆人個倒好,在這里胡說八道也就算了,居然還真打算這么干下去?簡直是不學無術!」

望著徑直趕走朱高熾然後坐在主位上的朱老四,楊少峰心中忍不住盤算起來:

應該差不多就是這幾年吧?怎么現在看著沒有一點兒的跡象,反而還越活越精神了?真這么下去,朱高熾豈不是還要當個十幾年二十幾年的太子?

如果歷史上的朱高熾是被人暗害的也就算了,如果確實是因為不明原因而暴斃,那朱高熾豈不是很有可能熬不過朱老四?

還有這冷嘲熱諷的勁頭,還能不能讓人好好的裝個逼了?

朱老四瞧著楊少峰的眼珠子一直在轉來轉去,忍不住哼了一聲道:「是不是又是腹誹朕?」

結果沒等楊少峰請罪,朱老四就接著說道:「還有你們剛才說的,左右還是宗藩那一套東西,不過是改頭換面一番再拿出來罷了。

但是朕來問你們,極西之地與我大明相比,風土人情如何?地理山河又如何?當地是種植小麥還是稻米?

語言不通,又該當如何?道路不通,又該如何?一路從緬甸修路到極西之地?道路長度幾何?所需勞工幾何?物料幾何?時間多久?」

扭頭瞪了楊少峰一眼,朱老四才又接著說道:「畫大餅,望梅止渴,這些法子你倒是用的熟練,可是實際的情況,你有考慮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