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交趾恩怨,大驚沒喜(1 / 2)

大明跟交趾的恩怨,往上追述可以從五代開始算,往下可以從朱重八時期開始算。

黃帝紀年4o66年,洪武元年,放牛娃出身,先後做過乞丐、和尚、義軍等諸多職業,最後成功登上皇位的朱重八同學面臨著一個大難題。

到底要不要收回漢唐故土交趾?

收,就得打仗,此時的大明北邊還有北元殘部,如果再把安南給徹底逼到北元的對立面去,那大明就很有可能腹背受敵,兩線開戰。

如果單純的只是打,那朱皇帝倒也不見得怕了誰,可是剛剛立國的大明卻面臨著一系列讓人頭疼的問題。

比如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沒錢。

名字叫鐵鍋的北元最後一位皇帝妥懽帖睦爾,在跑路的時候干了一件和他名字一模一樣的事情。

他把當時能搜刮到的所有金銀珠寶都一鍋端走了。

沒錢,被打殘了的中原還需要恢復生產,百姓也得安置,諸多原因之下,再加上當時的安南也比較老實,又挫敗過蒙元的進攻,朱皇帝也只能忍下這一口惡氣,只要求包括安南在內的諸多藩國都稱臣納貢。

可是放著這么大一塊地盤在外面,要說朱皇帝心里沒點兒什么想法,那基本上也是扯蛋。

表面上,朱皇帝將安南列為了不征之國,可是另一方面,自認為繼承了漢唐榮光的朱皇帝又帶著一種特殊的安南情節不斷派人去祭祀安南的名山大川,試圖以此來顯示自己對於安南的主權。

然而安南並不領情,仗著自己是不征之國,開始大步邁向了不斷作死的道路,而論到作死,尤其是敢在永樂年間作大死的,除了草原上的阿魯台之外,還有一個後來改名胡季犛的黎季犛。

建文二年,黎季犛父子把當時的安南國王陳日昆殺了,整個陳氏一族幾乎被屠戮殆盡,連陳氐的近屬也見不到人影了。

黎氏在安南鬧得天翻地覆,當時正忙著靖難的朱老四在大明也鬧得地覆天翻。

等朱老四靖完了難,安南卻鬧得更凶了——

北面的鄰居大明是個大國,南面的鄰居占城是個小國,搶了大國不搶小國,干脆兵占城,土地,財物,人口,能搶的一個不拉下。

占城不是安南的對手,干生氣也沒有用,這就想起宗主國大明來了。

永樂元年,占城國遣使來到南京,向大明控安南罪狀,剛剛收拾完靖難這個爛攤子的朱老四本著都著藩屬都是兒子,要一碗水端平的態度曉諭安南:給老子消停點兒!

作死小能手黎季犛很快就派人給朱老四回信:自今以往,謹當息兵安民,以仰副聖訓。

這意思是說,看在您的面子上,我開始收手不打占城了。

當然,這種外交辭令的有效性也就是那么回事兒,大家都會說,大家也都沒人太當一回事兒。

永樂二年四月,安南舟師從海上進攻占城,並讓占城歸順安南,而且還特意警告占城:不許把挨打的事告訴大明!

當時占城國主尋思著你說話不算數,那我答應你不告狀就真的不告狀了?大家都是給人當兒子的,我憑啥就得聽你的?就因為你拳頭大?那你還能比爸爸更厲害?

這么一尋思,所以占城使者又跑大明哭訴了!

占城使臣一哭訴,朱老四心里的火也起來,干脆又派人去了一趟安南,告訴黎季犛:先把侵占的廣西思明府祿州、西平州、永平寨之地還回來;再欺負占城就等著死吧!

如果說前面是抗議,那現在就已經到了嚴重警告的地步了,只不過還沒有達到勿謂言之不預的程度。

可是接下來生的一件事,讓朱老四徹底驚呆了。

永樂二年八月二十八日,安南國王陳氏宗屬中唯一的幸存者陳天平,逃到老撾後又逃到了大明,黎氏父子篡權之事這才真相大白,根本就不是黎季犛說的安南國王陳氏病逝無後,自己不得以才以外孫身份登基。

這一回,朱老四已經不是上火,而是真的動怒了。

永樂三年正月十七日,心心念念就想出塞砸阿魯台場子的朱老四再次遣使安南,對黎季犛連客氣話都免了:「爾為陪臣,屢行篡弒,奪而有之,罪惡滔天,不亡何待!」

接到了朱老四「勿謂言之不預」的通知之後,黎季犛也掂出了份量,知道硬頂肯定是頂不過去的。

不過,干了一件壞事就不在乎多干一件,人品差也不在乎再差一回,所以黎季犛干脆遣使回復朱老四:我以為陳氏無後才稱王的,既然陳氏有後,那就請他回國復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