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3章.性格與命運.(2 / 2)

攝政大明 蟲豸 2476 字 2021-10-18

吳應熊見到吳三桂的訓斥,立刻是垂頭認錯,道:「父親教訓的是,兒子較之趙閣臣只是虛長幾歲罷了,不應該缺少敬意!」

吳三桂輕輕點頭,老臉上又閃過了一絲羨慕,道:「不過,你的想法並沒有錯!趙俊臣的所作所為,被許多人認為是當世英雄,也有許多人認為是梟雄之風……

但這個世界上,無論是想要當英雄、還是想要當梟雄,都要有機遇才行……為父雖然戎馬一生、功勛無數,但最終只能帶著咱們吳家困據在這山海關內,就是因為沒有機遇啊。」

說到這里,吳三桂又面現疑惑,喃喃道:「但有一件事,讓我有些奇怪……我對於趙閣臣一貫以來的行事作風,也有過詳細了解,此人一向是善用陰謀與隱瞞之術、喜歡打對手一個猝不及防,他當初在陝甘三邊的時候就是這般做法,在朝廷中樞的時候也大多是這般做法……

但這一次,趙閣臣把自己的重病消息到處通報,就相當於通告天下、擺明了自己要與遼東鎮為敵,卻不像是他一貫以來的風格,反而像是堂堂正正的陽謀之道,當真是令人費解。」

聽到吳三桂的這般說法,吳應熊與吳世霖皆是一愣,卻是經過了吳三桂的提醒之後,才後知後覺的察覺到了趙俊臣的風格變化。

於是,吳應熊不由是面現疑惑,道:「若非是父親的提醒,兒子恐怕也察覺不到此處蹊蹺!當初趙閣臣途徑咱們山海關的時候,他大概是擔心陛下猜忌,並沒有與咱們有任何接觸,咱們也出於同樣的考慮,只當是沒見到趙閣臣的途徑……

與此同時,也正是考慮到趙閣臣一向是行事隱蔽,所以咱們還刻意幫著趙閣臣隱瞞了行蹤,就是希望趙閣臣能打何宇一個措手不及,沒想到趙閣臣竟是作風大變、鬧了這么一出,確實是好生奇怪。」

吳三桂思索片刻後,並沒有想到答案——誰能想到趙俊臣竟是要把遼東鎮作為自己初次嘗試陽謀手段的試金石?

最終,吳三桂只是把目光轉向了吳世霖,問道:「接下來,你就要親自動身前往胡家庄探望趙閣臣了吧?」

吳世霖也是迅速點頭道:「正是如此!」

「你父親是怎么交代你的?」

吳世霖如實答道:「父親說,孫兒見到趙閣臣之後,只要沒有遇到危害咱們吳家利益之事,就要盡量配合趙閣臣打壓遼東鎮,最好是趁機動搖遼東鎮的地位;

與此同時,也不能與趙閣臣靠得太近,否則就會引來陛下那邊的更多猜忌……

最後則是讓孫兒率一隊關寧鐵騎同去,因為何宇去探望趙閣臣的時候,十有八九會帶著遼東鐵騎,咱們把關寧鐵騎帶過去,也能壓一壓他的風頭。」

吳三桂先是不置可否的輕輕點頭,隨後又補充了自己的意見,道:「你父親的做法基本都對,但有些過於謹慎了……趙閣臣乃是朝廷的財神爺,咱們該接觸還是要接觸一下的,只要沒有表現出結盟之意,陛下那邊也不會有太大反應。

所以,你去見了趙閣臣之後,一定要拿捏住其中分寸,既不能讓陛下那邊認為咱們吳家主動向趙閣臣靠攏,也不能讓趙閣臣認為咱們吳家刻意疏遠他!

與此同時,還有兩件事情你一定要做好,其一是遼東督撫同知方振山,此人乃是趙閣臣的心腹,咱們雖然不能與趙閣臣關系過於緊密,但與方振山接觸之際卻是可以稍稍緊密一些,有些事情也可以通過方振山去向趙閣臣傳話……

其二是趙閣臣本人,你一定要趁著這次機會盡量打探一下趙閣臣的真實心思,譬如他對遼東邊防的看法,譬如他對建州女真的看法,譬如他對咱們吳家的看法……以及,若是將來遼東邊疆再次出現戰事,而遼東鎮則是作戰不力、屢戰屢敗,他是否願意支持咱們吳家全權接管東北邊防之事!

若是趙閣臣他願意支持咱們吳家接掌遼東邊防,你也可以代表吳家向趙閣臣承諾一些回報……至於咱們吳家的回報究竟能到何般程度,就要看趙閣臣的支持力度,以及由你來親自拿捏了。」

聽到吳三桂的這般交代,吳世霖不由又是一驚,問道:「這般重要的事情,祖父您竟是要交由孫兒來做決定?」

吳三桂似笑非笑,道:「當然是由你來做決定,因為你還不是吳家家主,也不是薊遼總督,但你終究是山海關總兵,在趙閣臣眼里,你的態度就是吳家的態度、你的想法就是吳家的想法,但若是將來情況有變,就可以由你的父親出面反悔食言、一舉推翻你的當初表態,若是將來情況再有變化,還有老夫可以出面推翻你父親的表態……明白了嗎?」

吳世霖恍然,連連點頭道:「孫兒明白了!」

另一邊,吳應熊的關注點則是不同,忍不住問道:「父親,您剛才說遼東邊疆將來還會再次出現戰事,而且這次戰事就算是遼東鎮也會無力應付、屢戰屢敗……但據兒子所知,建州女真這些年來一直都還算是安份,也已經向朝廷納貢稱臣,父親您為何認定建州女真一定會再次掀起戰事?」

吳三桂冷笑道:「為父與建州女真交戰多年,豈能不了解建州女真的侵略成性?建州女真這些年來確實是較為安份,但你想一想,建州女真這些年來的安分守己可有為他們帶來任何好處?沒有!完全沒有!反而是因為幾場天災就鬧得餓殍遍野!

所以,現在的建州女真,不僅是餓怕了,也已經忍到極限了,他們向朝廷納貢稱臣,只是想要集中全力渡過眼前難關罷了!

但等到他們渡過了眼前這場難關,回想起這幾年的飢荒慘狀,他們只會愈發覬覦我大明的富饒,那位玄燁大汗為了穩固自身權勢、轉移內部矛盾,也必然會拋棄曾經的安分守己,徹底轉變作風……到了那個時候,建州女真所有人侵略我大明疆土的決心也將會前所未有的堅決強烈!

所以,只要再等幾年,遼東不僅會再次出現戰事,而且還會是前所未有的一場血戰……遼東鎮固然是實力雄厚,但也應付不了如狼似虎的建州女真,到時候正是咱們吳家再次主掌遼東的大好機遇!」

說到這里,吳三桂的精神終於是變得飽滿煥發了,一雙老眼也是愈發精光閃爍。

但很快,吳三桂就再次恢復了此前有氣無力的模樣,搖頭道:「只可惜,為父已經老了,未必能看到那一天,如今也只是竭力為咱們吳家後人鋪好道路、奠定基礎罷了,今後咱們吳家究竟能達到何般程度,終究還要看你們這些後來人……唉,生不逢時啊……」

說到這里,吳三桂有些意興闌珊,很快就揮手讓吳應熊與吳世霖二人離開了。

在吳應熊與吳世霖二人轉身離開之際,卻聽到吳三桂再次把注意力轉移到了幼孫吳世珵的身上,考校道:「剛才那篇螳螂捕蟬你背的很好,現在……你再為祖父背誦一篇《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就這樣,在吳世珵的童聲背誦聲中,吳應熊與吳世霖二人表情復雜的離開了吳家後宅。

在中華文化之中,有「秉性」與「根性」的不同說法。

其中,所謂「秉性」,是指一個人因為自身經歷所逐漸形成的表面性格;而所謂「根性」,則是一個人生而有之的真實性格。

很顯然,吳三桂雖然自認沒有機遇,但他的根性,依然是梟雄之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