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春節序曲三(2 / 2)

等到九點多,把客人都送走,梅秋萍和馮振昌又吵了起來,「我是燉著給一平吃的,你端出去干什么?有豬肉牛肉雞肉還不夠?那么貴的羊肉,你在哪一家吃飯他們有羊肉的?」

農村就是這樣,一方面,都很大方,很有同情心。要是過年的時候有人家因為種種原因,連過年的肉都不夠,那完全不用擔心,會有好些人家搶著送。

另一方面,又斤斤計較的厲害。比如我家待客用的是三塊錢的煙,你家是兩塊的,類似的雞毛蒜皮事說不定會說上幾年的閑話,什么摳啊,不懂事啊。

喝了酒的馮振昌也是不講理的,「就一平吃,我吃不得?再說,人家桌上沒有羊肉,是因為他們沒買羊肉。」

梅秋萍反駁,「志成家就買了,你去他們家吃飯的時候吃到了嗎?」

塆里的加工坊就是就是馮志成家開的,在塆里算的上殷實人家。

馮振昌脖子一梗,「你就在廚房里燉,人家都聞到味道了,不端上桌我好意思出去見人?」

梅秋萍一邊哐哐的大動作洗碗,馮一平都擔心她會把鍋砸破,一邊嘟嘟囔囔的,「你就是見不得手里有幾個錢,有了幾個錢你連自己是老幾都不知道。」

見她話越說越過分,馮振昌越來越惱火的樣子,馮一平真恨不得把那只惹是生非的羊腿丟出去喂狗,那樣還省事。

馮一平知道,他們吵的時候,其實勸也是沒什么用的,誰都勸不服。好像吵架是他們的常態,隔幾天就吵上一架,冷戰幾天,然後和好如初,不計前嫌,在隔幾天又來一次,他們的日子,就是這樣一天天,一年年的過下來的,估計他們自己都習慣了。

父母的世界,他還是有些不懂,不理解的。在一起,經常吵,分開了,又掛念的厲害。那年兒子出生,月子里,梅秋萍過去幫著照顧,把馮振昌一個人留在老家,兩個人至少一天一個電話。雖然舍不得長途話費,每次都說不上幾句話,說的也,沒有什么新意,就是今天怎么樣,累不累?吃了嗎?吃的什么?昨天睡的好不好?翻來覆去就這樣話,但是,那濃濃的牽掛,卻溢於言表。

當然也有可能,就是那句俗話說的,距離產生美。

現在攤上這樣不太省事的父母,有什么辦法呢?馮一平只好大聲的叫,「媽,算了,少說幾句。」

看在他的面子上,梅秋萍總算住嘴。

馮一平又對馮振昌說,「爸,該煮肉了。」

早就聽到有人在放鞭炮,按習俗,在煮過年吃的肉的時候,都要放一串鞭炮。還聽的到不少人家傳來「當當」,打紙的聲音。

所謂打紙,就是在買來明天要燒給先人的的黃紙上,用模子密密麻麻的印上銅錢。

馮振昌雖然也滿肚子的火,還是依言去缸里把准備好的那塊肉拿出來,洗刷以後,放在鍋里煮,然後點著煙,到外面去放了一串八百響的鞭炮。

馮一平和媽媽也沒閑著,把明天要用到的菜擇好,燒了些熱水洗干凈,放著備用。

等肉煮好,按慣例,馮振昌切下幾塊瘦肉,叫馮一平吃,自己和梅秋萍也吃了塊連瘦帶肥的。

趁大家還算好說話,馮一平說,「爸,媽,我們是不是定個規矩。以後要再買東西,你們先在家里先商量好,有爭論的,就在家里爭,把意見統一了,寫在紙上,然後一項項的對著來,這樣好吧!」

夫妻兩個都有些愣住,也有些窘迫,倒是把之前的那些不愉快都拋在了腦後,互相看了一眼。看來不但是父親有意見,兒子也有意見。我們是不是有些任性了?

梅秋萍胡亂的回道,「你說的在理,我和你爸商量下。」

馮振昌則說,「不早了,明天要早起,睡吧。」

是不早,已經接近午夜,草草的洗簌後,一家人連忙上床睡覺。

非常感謝您的點擊!新人新書,出頭大不易,可以的話,能收藏,投推薦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