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接踵而至(2 / 2)

也就是,它一年就虧掉近19億歐元,近25億美元,關鍵是,目前還很難看到好轉的那一天,有多少人能經得起這樣的虧損

「從我們初步掌握的資料來看,奇夢達的資產,當然是以十億美元計,」科恩說。

這是自然。

奇夢達這樣的高科技公司,和硅谷的以互聯網為主的高科技公司不同的是,因為在全球各地擁有5家工廠和7家研發中心,所以擁有價值不菲的固定資產。

誰都知道,一家芯片制造廠的投資,至少都在20億美元以上。

「但與此同時,他們至少也有超過10億美元的債務,」科恩補充道。

難怪英飛凌想摔手不要。

「英飛凌的第一位ceo舒馬赫,」

這位和車神舒馬赫好像是同鄉的英飛凌第一任,馮一平在資料上看到過,很有個性,他也喜歡賽車。

這並不只是因為他也姓舒馬赫,而是汽車電子本來就是英飛凌最重要的業務,占比近三成,因此在當年剛從西門子獨立出來,日子好過的時候,英飛凌曾是奧迪賽車的大贊助商。

「他當年就不止一次表示過,應該把公司總部搬到瑞士,或者哪怕是新加坡,因為德國的稅負太高,」

馮一平合上手上的資料,「謝謝你的提醒,科恩,」

科恩這前後兩段話,聽起來不太有關聯,但馮一平聽懂了。

對接手奇夢達的人來說,如果你指望德國政府承擔一部分奇夢達的債務,那么,奇夢達在德國的所有機構,包括工廠,肯定都不能取消。

而在德國運營這樣的業務,長期來說,肯定不劃算。

所以從長遠考慮,最好就別指望德國政府會承擔一部分債務。

「那么,關於我們的出價」馮一平剛准備討論這個問題,康明斯的助理走進來,「奇夢達的ceo希望能來拜會您,」

這個,馮一平也是有些無語。

彼得鮑爾前腳剛走,你又來,這是比著賽嗎

「先見一見也沒關系,」科恩建議道。

馮一平也是這個意見,本來來德國,就是為了見他們的嘛。

反正這樣的會面,自己又沒必要對一些關鍵議題進行表態。

「那好,我們遲些再討論,」他笑著說,「我想,在這之後,總沒有人還會主動找上門來要見我吧,」

「馮,我想告訴你一些我們剛剛得到的消息,」科恩又說。

馮一平明顯感覺,自從自己成了高盛的股東之後,這享受的待遇,是明顯提升。

至少這次科恩的工作,真的是非常盡職。

「你說,」

「根據相關人士透露,德國政府之所以拒絕出資援助,主要是因為奇夢達獅子大開口,他們出了要求德國、葡萄牙、英飛凌,一共提供3.25億歐元的紓困金之外,還額外要3億歐元的營運資金,」

馮一平有些不知道說什么好,「呵呵,一共超過6億歐元,對此我很羨慕,」

自己把公司經營得快倒閉,卻這樣向政府和大股東這樣獅子大開口,這特么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上市公司嗎,這分明就是我們的國企嘛。

「德國政府於是擔心,如果這次投了3億歐元下去,不但沒有回收的機會,未來還可能會成為奇夢達提款機,因此,拒絕再資助奇夢達,」

馮一平拍了拍他的肩膀,「我明白了,就讓我們見見奇夢達的這位ceo,」</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