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巴庫涅槃(2 / 2)

鋼鐵時代 十年殘夢 1588 字 2022-07-15

可是中國方面,極為的大方,直接的說到了,以現在的價格為基准,提升10%收購,只要國際上面的價格低於這個,都會按照這個價格來,一旦國際上面上漲,那就按照國際上來。

德國方面沒有想到,中國會這么的大方,按照現在的標准,一噸大概等於7.35桶,目前每桶原油的價格不超過4美元,提升10%的話,每噸會達到33-34之間,僅僅是這個價格上漲,每年的收入又多了7億美元,如果巴庫的產油量全部出售的話,會達到80億-90億之間。

這可是極為大方,雖然說,油井產量有多有少,大部分都是在50噸以下的,可是一些高產的,一個油井等於幾百個,一個日產2500噸的,就能夠達到6000噸左右,最高的,產量高達4800噸的,會是多少。

事實上,在10天之後,4800噸的油井完成了改裝的工作,日產高達11000噸,成為了世界第一個的,日產原油在1萬噸以上的油井,這么一個小小的油井,甚至比一些小國的普通油田都要強悍,年產量在400萬噸的油田,即便在這個世界上,也屬於大型的油田之一。

德國方面是興奮無比,直接不顧一切的簽署了協議,按照之前的約定,增產的會有7成屬於中國,3成是投入和產出的分配,會持續10年,當然了,這些會按照采油成本來,4成則是配額,回按照這個比例,僅此一項,整個德國在未來1916年的石油銷售收入,會達到48億美元左右,這筆錢,即便扣除了購買油井設備的5億,也足以支撐德國在接下來的大動作了的。

關於巴庫石油,在中國表現出神奇之後,塵埃落定,中國也相當的興奮,按照約定,最少有1.5億噸的原油,會交易給中國,這是一大筆石油資源,足以應對中國的石油危機,哪怕是現在,中國擁有各種機動車輛超過2000輛,可是1.5億噸的進口量,不但可以支撐車輛的全方面運行,也可以讓的中國儲備更多的石油。

發現了大規模的石油資源,是一件好事情,可是如何把這么龐大的石油給運出來,就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巴庫靠在里海旁邊,距離黑海也不遠,可惜這不是和平年代,否則,直接修建一條從巴庫前往巴統的輸油管道的,在黑海沿岸建立大規模的港口,就可以把東西運出來。

現在戰爭年代,無論是直布羅陀海峽,還是蘇伊士運河,都控制在英國人的手中,他們是不可能讓油輪過境的,那么要想把這些東西給運出來,需要的,只能夠是鐵路。

從德國開啟了對巴庫的戰爭開始,中國就已經准備了,鐵路是這個時代,陸地交通最佳的工具,沒有之一,在海路上面,已經被否決的前提下,鐵路就是唯一的選擇,從伊斯坦布爾,甚至是3b鐵路位於伊拉克境內,直接貫通一條通往巴庫的鐵路,這是最近的,也是最節約人力的選擇。

中國工程隊伍,施工的速度相當的快,這一貫是中國的傳統,預計到1916年2月,通往巴庫的鐵路就會直接的貫通,無論是物資運輸,還是機械運輸,都會得到極大的提升,只不過,這中間,稍稍的有些變故,巴庫是石油城,產品是液態的石油,而不是其他的資源,所以這一條鐵路需要大量的液體車廂。

不過這個鐵路的運力即便再大,按照一列火車1500噸的數字,1.5億噸,需要10萬輛車皮,則個數字,平均到每天之上,就是300輛,安排一下,倒不是不可能的,這樣的話的,按照3天一個來回的話的,最少需要900輛火車,1500噸一列的貨車,最少需要25節的車廂,如果全部都是液態的車廂的話,必須要提前的准備,因為只是開采石油,沒有考慮液化石油氣,制造的都是普通的容器類車廂,難度比高壓密閉的車廂小的多,只要有足夠的模具和生產工具,投入一定量的人力,就可以快速的生產出來,這一點,楊元釗不擔心,他更加擔心的還是另外一方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