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3(2 / 2)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這八個字,一直以來被通解為「犬守御,馬代勞,亦能侍奉人」。

但如今卻有南陽大儒對此提出質疑,他認為應該用孟子的「食而弗愛,豕交之也,愛而不敬,獸畜之也」來重新注解此句。

孟子表面上的意思是只給吃的不給關愛,雙方交往的關系等同於養豬;只給關愛而不給尊重,那和養寵物不一樣嗎?他其實在吐槽當時的諸侯表面上對賢人優待,但心里並沒有真正重視,也不遵從賢人的主張。

總之,非常毒舌就對了。

若將這句話引申在「子游問孝」中,便是說沒有關愛和尊敬的供養,和養犬養馬毫無分別,而非此前的「犬馬亦能侍奉人」。

比起原來的解釋,用聖人來解聖人則更為直捷可信,因此在未來很短的時間內,新的注解就被士林所接受。

程岩想,山長交游廣闊,多半已聽說了新解。

但他不知道的是,在上舍,還有一人也偶然得知了此事。

前些日子,謝林從家鄉返回書院,途中遇到個從南陽游學歸來的學子,那人便跟他簡略提了提。

這會兒謝林見先生不表態,心思立馬活絡起來。

他上前一步,「山長,弟子另有一解。」

山長打量了他片刻,道:「可。」

大多人都吃驚地盯著謝林,一來,他們不知這一句還能怎么解?二來,他們印象中謝林的功課平平,莫非還能悟到聖人的思想不成?

謝林很享受這種注視,他相信,很快那些懷疑的眼神都會變作敬佩,所有人都會對他刮目相看。

他定了定神,朗聲道:「孟子曰:『食而弗愛,豕交之也,愛而不敬,獸畜之也』。若只是簡單的供養,那與養豬、養寵物有何區別?便是犬馬也有人養著,親人又豈能同犬馬一樣?因此,只有以誠心的尊敬和恭敬的禮儀來贍養父母,才是孝道。」

話音一落,果然引來眾人驚嘆,謝林滿心以為山長會誇獎他,但山長只淡淡道:「是你自己悟的,還是聽人說的?」

謝林表情一僵,頓時猜到山長多半已聽到了消息,於是不敢撒謊,小聲道:「我、我曾偶然聽人提起。」

山長點點頭,並未多做評價,便又問起了下一題。

從四書,到五經,山長出題皆在其中。

三題過後,他突然點名,「程岩。」

程岩一怔,忙出列道:「學生程岩,拜見山長。」

心里卻想著,山長居然會特意點他,多半是考上舍時的那篇策文湊效了。

山長:「你本經治《周易》?」

程岩:「正是。」

山長:「那你來說說,『聖人體無』何解?」

「聖人體無」並非出自於《周易》,而是前人一位王姓大儒對「何為聖人」的一種理解。

王大儒注《易》並非像以往一樣用象數,而是選擇了老子、庄子的思想來解《易》,並以此提出了「以無為本」的觀點。這種觀點曾頗具爭議,很多人都認為拿道家來解儒家,完全就是混淆儒道、標新立異,因此很排斥。

可自前朝起,士林中受此學說影響的人越來越多,已明顯有取代傳統經學之勢。

但學生們都知道,山長乃是鄭氏後裔,如今學生們耳熟能詳的《周易》注解,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