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0(1 / 2)

算是為難人了,一來,題目的字越少往往越是難答;二來,程岩一介平民,偏讓他品論帝王之學,豈不是強人所難?

關庭飛快地瞅了皇上一眼,微不可察地皺了皺眉。

庄思宜更是心頭狂跳,腦中一片空白,明明答題的不是他,可他卻比任何時候都要緊張。

片刻後,太和殿中響起了程岩的聲音。

「回皇上,帝王之學本原在於一心,欲求帝王之治,當求帝王之道;欲求帝王之道,當求帝王之心。」

前生多年的殿前奏對經驗,早已鍛煉出了程岩的急智,他分條析理,侃侃而談。

真帝見程岩言之有物,博學多通,面上的笑意愈發明顯。

不少人都暗自松了口氣,庄思宜低著頭,想象著程岩此刻的風姿,只覺得心馳神往,竟跟著興奮起來。

等程岩結束了奏對,真帝又招來張懷野和庄思宜,這次倒是沒提出考校,只閑話了一番。

眼看殿試的時辰快要到了,真帝終於揮手讓現任首輔張心嵐宣讀聖旨,旨意中也包含了策問的題目。

「蓋聞道之大,原出於天,巢湖無極太極之妙……」

洋洋灑灑,一共五百多字。

殿試的題目,都是由皇上親自所出。

這篇策問,真帝先問了何為「道」?隨後,他就天象、人文、帝王治政、綱紀制度、社會風氣、國計民生等八個方面提出問題,最後又總結了一番大安當下面臨的困境,並表示疑惑這些情況的出現,究竟是天道失去了威嚴,還是教化沒有普及?

所有學生聽完聖旨,便跟隨禮部左侍郎退出殿外,依次在東西兩廡入座。

等鍾鼓聲齊鳴,立刻有執事官發放策題和答卷紙,考生們便能答題了。

所謂策問,也就是針對題目所提出的問題加以辯證和分析,並表達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是非常有難度的一種策題。策問不但要求考生熟讀經史,筆力深刻,還要擅於觀察、思考,更關鍵的是,要把握好度。

因為策問看似是皇上來問你,但不代表皇上真的要請教你,你若真把如今的制度貶得一文不值,肆意指責朝政,那你多半要涼。

考生們提出的建議一定要委婉,委婉的同時還得吹捧皇帝,吹捧又不能太過明顯。

程岩和許多學生一樣凝神苦想之際,對策問特別擅長的庄思宜卻已下筆。

他先就試題中的「道」做了一番見解,稱道存乎於天地人心、上下四方、古往今來、陰陽五行之中,是修家治國平天下,是禮樂刑政,是道德教化的核心。

接下來,他就開啟了吹捧的節奏。

說真帝如何一心以「道」治天下,如何勤政愛民,而後話鋒一轉

「上而天變不能以盡無,下而民生不能從盡遂……」

從提筆以來,庄思宜沒有半點停頓,他將皇上的八問合為四問,一一作答。

到了考卷的最後一小部分,庄思宜又施展出他表忠心的技能,非常隱晦地表達了自己的赤誠。

等他作完一篇策文,時間不過剛剛到正午。

而這時候,大多人還在奮筆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