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六章 誰去古北口?(1 / 2)

戰隋 猛子 2138 字 2021-02-11

宇文述把自己的激進之策做了一番呈述。

談判尚未開始,安州就處心積慮地搶走了主動權,占據了談判先機,迫使長城內不得不向安州妥協退讓,這對聖主和中樞來說是奇恥大辱,不可忍受。實際上妥協不算大事,但被小小的安州牽著鼻子走,被一群宵小逆賊所羞辱,這就是大事了,這嚴重損害到了天朝的尊嚴和臉面,挑釁了聖主和中樞的威權,必須給予迎頭一擊,必須讓安州付出慘重代價,而最好辦法無疑於借刀殺人,然後堂而皇之、輕輕松松地摘取勝利果實。

另外養虎為患的風險並不可控。安州實力越大,齊王翅膀就越硬,對聖主和中央的對抗也就越強,而隨著南北大戰臨近,南北形勢日益緊張,誰敢保證齊王不會乘機難要挾訛詐聖主,甚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借南北大戰之便舉兵謀反,給聖主來個前後夾擊,陷中央於腹背受敵之窘境?既然未來風險可以預見,當然要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而且還要盡快下手,以免夜長夢多,如此一來借助第三次東征高句麗來摧毀安州這股新興勢力,剪除齊王的「鷹犬」,也就在情理之中。

當然,若能借助南北戰爭摧毀安州就更好了,就能更大程度榨取安州的價值,但是,因為今年西疆形勢顛覆,大片疆土丟失,西突厥的變數無限增大,導致中土已經無力有效控制這場戰爭的進程。

西突厥狡詐,它的承諾根本不可信。今年西疆危機就由西突厥一手造成,它在中土的背後下黑手,聯合吐谷渾虎口奪食,硬生生從中土嘴里奪走了西疆五個郡,橫掃了西域諸國,雙方新仇舊恨一起爆,這種情況下中土不是展開凌厲反擊,而是忍氣吞聲,足見中土是抱著「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之心,打算各個擊破,先把對自己威脅最大的大漠突厥解決了,然後再集中力量攻打西突厥。

既然未來的風險完全可以預見,東、西兩部突厥又豈能上當中計,重蹈當年衰落之覆轍?中土是它們共同的敵人,中土對它們雙方都構成了嚴重威脅,如果能夠重創中土必然可以給它們帶來巨大利益,所以關鍵時刻利益至上,只要雙方能夠在利益上達成一致,隨時都會聯手攻打中土,因此南北戰爭的對陣雙方雖然是中土和大漠,但中土國力隨著這些年的對外征伐急下降,真正決定這場戰場勝負的已經是西突厥,西突厥倒向誰,誰就是最後的贏家。

聖主和中樞擁有打贏南北戰爭的絕對信心,對戰爭進程的復雜性亦心知肚明,但在明知西突厥已不可控的情況下,還允許齊王和安州這個變數的存在,那就是「玩火」了,搞得不好就是玩火***所以宇文述的這個計策完全正確,防患於未然,把危險消滅於萌芽中,符合國祚利益,更符合聖主和中樞利益。

君臣商討良久,反復分析推演,最終還是接受了宇文述之策。

從聖主和中樞的立場來說,沒有更多選擇。距離年底不足一個月了,地方各郡朝集使、諸藩朝貢使,已經抵達東都或正在趕赴東都的路上,時間不是緊張,而是到了極限,不容一絲一毫的浪費,聖主和中樞必須在年底前拿出讓人滿意的成績來,逆轉今年政治軍事經濟上的一系列頹勢,否則就算聖主和中樞躲在河北的高陽宮,也無法逃避中央威權的淪喪和中土信任危機的爆,而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將給地方和諸藩以嚴重沖擊,地方郡縣會無視中央政令越來越無法無天,諸藩亦會離心離德甚至背信棄義倒戈一擊,那么可想而知,國內外形勢會急驟惡化,一潰千里,一不可收拾,到那時不要說第三次東征難以成行,南北戰爭亦無力准備,就連兩京政治危機都無法緩解,一旦內亂加劇,兩京分裂,則國祚搖搖欲墜,統一大業更有分崩離析之危。

而從大漠北虜的角度來說,這是危險亦是機遇,如果抓住了機遇,避免了危險,則南北戰爭勝算大增。此刻距離白賊攻打安州已經兩個多月,距離白賊擊敗磧東南牙旗的叱吉設阿史那咄捺也有一個多月,相信到了這個月底,白賊北征弱洛水、松漠牙旗的步利設阿史那咄爾舉兵造反和東北易主的消息就會傳到牙帳。由此不難預見,到了明年正月初,牙帳就會拿出最新對策,大漠就會對安州和東北實施攻擊或者招撫,但無論牙帳實施哪一種對策,對中土來說都是壓力,都是威脅,回旋余地會越來越少,最終甚至一敗塗地,白白浪費了大好局面。

兩害相權取其輕,與其白白便宜了大漠,陷自己於被動困境,倒不如現在退一步,先把安州和東北納入中土版圖,先讓聖主和中樞拿到開疆拓土的武功,先把日益惡化的國內外局勢緩解一下,以求利益最大化。

初步決策就此擬成,最大誠意招撫安州和東北,最大程度滿足安州和東北的要求,但前提是,安州和東北必須參加第三次東征,必須為中土沖鋒陷陣。

這個決策能否在中樞順利通過?

答案是否定的。

所謂最大誠意、最大程度的極限是什么?如果對方所提條件損害到了中土利益,是否也酌情考慮?這肯定要爭論。

第三次東征都目前為止尚未形成決策,也就是說,事實上根本不存在第三次東征,那么你以安州和東北必須參加第三次東征做為招撫條件,豈不是子虛烏有胡扯八道?這又要爭論。

爭論需要時間,而聖主和他的支持者缺少的正是時間,但中樞很多人尤其是持保守立場的大臣,並不缺少時間,他們缺少的是掣肘、打擊聖主和改革派的機會,一旦碰到了機會,不論決策正確與否,都一概否決,為了否決而否決。

聖主沉思良久,毅然決斷,「先談判,先既成事實,然後以唾手可得的武功倒逼中樞接受事實。」

這就是霸王硬上弓,生米煮成熟飯,你不吃也得吃,不認也得認。而對於聖主和宇文述等君臣來說,安州和東北已經落在了李風雲、李子雄手上,開疆拓土的武功板上釘釘,政敵們拼命阻撓招撫也在情理之中,為此不得不擅自繞過中樞實施招撫決策,但此舉嚴重違律,破壞了高層決策機制,影響非常惡劣,不過考慮到招撫沒有什么風險,還會兼顧到大多數人的利益,結果還是很樂觀的,聖主和宇文述等君臣也就破天荒地破例一試了。

既然聖主不惜代價了,宇文述等人當然鼎力支持,但是,談判容易,在最短時間內達成所需要的談判結果就難於登天了。

「聖上,時間太緊,我們若想在年底前把開疆安州和東北的捷報傳到東都,就必須於本月二十之前完成談判。」虞世基神情凝重,面露難色,「從古北口到高陽宮再到東都,本身就是三十里一驛,傳遞度已到極限,不可能再快了,如此一來,我們即便立即派人乘傳車日夜兼程趕赴古北口談判,安州那邊也給予密切配合,滿打滿算,我們最多也只有四天談判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