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十六章 警醒(2 / 2)

戰隋 猛子 2242 字 2021-02-11

聖主沉吟不語。

趙才繼續進言,「聖上,渡過鴨綠水與攻打平壤是兩回事。現在我大軍雖然不具備攻打平壤的條件,但具備渡河東進的條件,也就是說,為維持積極進攻之態勢,我大軍完全可以渡過鴨綠水,在鴨綠水東岸作戰,以便對平壤形成更大威脅。」

聖主轉目望向虞世基、蕭瑀和裴蘊,征詢他們的意見。

虞世基面無表情地說了四個字,「得寸進尺。」

趙才臉色難看,但並沒有反駁,實際上他這番話是站在軍方立場上說的,而站在中樞的立場來說,既然渡河東進不能攻打平壤,不能擴大戰果,大軍為何還要耗費人力物力,冒著失利風險,進入鴨綠水東岸作戰?這除了滿足軍方的攻擊欲望外,還有其他意義嗎?

聖主眼神微變,厲芒一閃而逝。

蕭瑀權衡良久,突然說了一個建議,「水師正在東萊蓄勢待,而此刻東征戰局對我非常有利,正是水師渡海的有利時機,一旦水師進入戰場,勢必會對戰局產生有力推動。」

蕭瑀倒不是為來護兒和水師謀利益,而是從聖主的立場出,必須利用當下有利時機為水師奪利。

自東征以來,聖主對來護兒和水師百般袒護,其袒護程度甚至已經到了公然違背公平公正、公然違背禮儀律法之荒謬地步,不但讓天下人為之瞠目,亦讓來護兒和水師成為「眾矢之的」,加了衛府內部的分裂。這是一個可預見的巨大隱患,這個隱患一旦爆就是災難級的,必須予以拯救,而拯救的唯一辦法就是讓來護兒和水師在東征戰場上打勝仗,建功勛,洗刷當年平壤慘敗的恥辱,用敵人的頭顱和高句麗的滅亡來為自己正名,為聖主爭臉,回報聖主對他們無底線的袒護。

水師一來,戰局必然變化,相應的其他方方面面的情況也隨之變化,這其中就包括聖主所擔心的一些不利因素,如此聖主的立場也必然隨之松動,或許現在的有利局面就能迅擴大為一場空前勝利。

趙才的臉色愈難看,而聖主則不動聲色,眼里不易察覺地掠過一絲悅色。

趙才為何絕口不提來護兒和水師?原因眾所周知,但一個兵部尚書因為各種紛繁復雜的原因而對來護兒和水師抱有成見,敬而遠之,甚至影響到了他對東征戰局的判斷和部署,這樣的兵部尚書豈堪大用?

氣氛愈沉悶、壓抑。

裴蘊輕聲咳嗽了兩下,緩緩說道,「安東的承諾是,不惜代價攻打平壤,若不能攻陷平壤,則安東軍即便全軍覆沒,亦不會有一兵一卒撤過鴨綠水,所以臣認為,東征戰局展的關鍵不是我中路主力是否渡過鴨綠水,也不是我水師是否迅渡海加入戰場,而是安東軍是否兌現承諾,不惜代價殺到平壤城下並傾力攻城。只要安東軍兌現承諾,只要安東軍開始四面圍攻平壤城,我中路主力大軍和水師就能齊頭並進,暢通無阻地殺到平壤城下,如此高句麗必亡。」

此言一出,所有人,包括聖主,都暗自警醒,思路立即跳出東征戰場這個桎梏,重新回到刀光劍影的政治戰場。

裴蘊當然不是幫安東說話,而是有心置安東於死地。

當初聖主和中樞同意招撫安東的前提條件,就是安東軍隊必須參加第三次東征,其目的就是要借刀殺人,借助第三次東征來打擊、削弱甚至扼殺安東這股剛剛崛起卻不能被聖主和中樞所控制的新興勢力,所以第三次東征的目標不僅僅是高句麗,還有安東,但如今隨著東征開始,隨著東征戰局對己方有利,隨著軍方以挾持東征勝負來脅迫聖主和中樞讓度軍權,聖主和中樞的注意力也隨之產生偏移,安東在有意無意之間竟然被忽略了。

對聖主和中樞來說,如今北疆內部的最大隱患就是失控的安東,還有失控的李平原,而第三次東征是鏟除這一隱患的最好機會,一旦錯過,養虎為患,再加上還有齊王這個可怕隱患與其結盟合作,北疆根本無安全可言,未來危害之大難以想像。

中樞核心層很快形成決策,聖主果斷下詔,詔令來護兒盡快率水師渡海遠征。

同時詔令東征統帥部,中路主力大軍在包圍遼東城和烏骨城、隔鴨綠水與敵軍對峙之同時,分兵出擊,迅橫掃鴨綠水以西城鎮,確保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對鴨綠水以西的完全占領。

詔令安東軍加快攻擊度,盡快渡過鴨綠水攻打平壤,並責成李平原必須兌現承諾,不惜一切代價攻陷平壤,否則後果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