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部分(2 / 2)

大家很詫異,但老人的態度卻平和,與往日沒有什么區別。

接著,他與大家從容議論y陽生死出入之理,又寫了自己的墓前對聯:滿山芳草仙人葯,一徑清風處士墳。

至夜,老人談笑而逝,享年八十歲。

乾隆皇帝知道後,很是惋惜,撥給了老人的兒子路費,讓他扶老人靈柩回江南安葬。

這位老人就是清朝著名醫學家——徐靈胎。

這位徐靈胎同志是個中醫歷史上比較搞怪的人,此人完全自學成才,對中醫基本全是自己百~萬\小!說看會的,水平還很高,對當時的醫生基本上三個字兒——瞧不起!但是我翻遍了他的書,想給他總結出個學術思想來,感覺非常困難,此人屬於雜家的,哪一流派的東西都用。最為可氣的是,他除了搞中醫之外還什么都搞,五花八門的都會,而且還都水平頗高,能把人的鼻子氣歪——一輩子專業搞中醫的人還沒他厲害呢。

這位徐同志最擅長的一件事情是跟帖,就是別人寫了什么中醫書,他拿來,一段一段地跟帖,冷嘲熱諷,搞得當時的很多人都不敢輕易在「網上」發帖子了,但是,他跟帖的水平非常的高,跟帖跟出了巨大的成績,當時中醫的很多不良風氣都被他的跟帖給罵回去了。

現在出版的清代著名中醫大家葉天士的一個「長帖」《臨證指南醫案》就是和徐靈胎同志的跟帖一起出版的。

估計葉老地下有靈會很後悔發這個帖子(其實和葉老沒關,是他的徒弟擅自發的帖)。

那么,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他對中醫學有什么貢獻呢?乾隆皇帝為什么兩次召他進京呢?

下面,讓我們從頭來講述徐靈胎的故事吧。

【他到底想干什么】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1693),這位後來的天才出生在江蘇吳江的一個讀書人家,他的祖父當年曾舉博學鴻詞,授翰林檢討,後來曾參與纂修明史,在官場混了四年以後,覺得自己實在不擅長阿諛奉承,於是稱病回家,癸未歲,康熙皇帝南巡,兩次下詔書讓他返職,但是他都因老病推托了,他是清朝初年一位很有名的辭章家,詩畫俱佳。就是這位祖父不知道出於什么樣的靈感,給徐靈胎起了名字叫徐大椿,字靈胎,據說這靈胎兩個字出自道家,是練內丹的一個術語,但是徐靈胎自己說是和佛家有關。後來由於乾隆皇帝在召徐靈胎入京的詔書中用的名字是徐靈胎,為了表示對皇帝的尊重,他就把名字改成了靈胎。

總之這個名字起的雖然怪怪的,但是卻無比的准確,顯然這位徐靈胎同學就是按照這個名字的思路發展的,所以剛剛生了小寶寶的家長可以參考一下。

接著介紹徐靈胎同學的家長,他的父親叫徐養浩,對水利工程比較愛好,曾經被聘用修編《吳中水利志》,看來是位理工科的人才,這在當時的中國應該是一個比較冷門的專業。

徐靈胎同學上學的時候跟大家一樣,都是從私塾開始讀的,上學的年齡也差不多,七歲進私塾。

徐靈胎同學在私塾的表現如何呢?為了讓大家了解這段秘史,我們節目組特別采訪了他的私塾老師,給大家來個獨家爆料。

私塾老師:「感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這個學生呢,當時感覺他就有點與眾不同,具體的表現就是不願意隨大流,喜歡獨立思考。至於學習成績嘛,很一般,每天僅僅能背誦幾行課文,而且最大的特點是記得快好像忘得也比較快(猶復善忘)。」

好的,感謝私塾老師的爆料,看來徐同學此時並沒有什么特別之處,讓我們以後繼續觀察吧,感謝前方的記者,下面我們轉回到演播室。

話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似乎該考慮科舉之途了,這也是徐家上下的期望,於是徐靈胎同學在十四歲的時候開始學習八股文,這回學習得還不錯,在模擬考試排行榜中還是名列前茅的,於是徐靈胎同學的干勁來了,開始就找到了老師,問到:「老師,我們學的這個八股文什么人寫得最好?」

老師得意地回答:「我們大清朝的一些前賢寫得那算是最好了。」

徐靈胎同學又滿臉天真地問:「那我學幾年能趕上他們的水平呢?」

老師的回答也很鼓舞人:「你學個幾年也就該差不多了。」(看來老師對徐靈胎同學的智力水平很是滿意)

徐靈胎被老師鼓勵得有些暈,下面問的問題就有些出格了,他問:「那幾年以後,我就不學習了嗎?」

嘿!老師一看,這孩子怎么沒完沒了啊,我還真得把他給堵住,就回答:「那就要學經學,經學那是學無止境的。」

沒想到徐靈胎同學更來勁了:「老師,在諸經里面哪本經最難學?」

老師望著這位愈發囂張的同學,只好回答:「《易經》為諸經之首,經中之經,當然是《易經》最難學了!」

徐靈胎同學非常認真地:「好的,那我就開始研究《易經》了!」

然後留下已經暈菜的老師,走了。

但是他可沒過完嘴癮就算了,他開始行動了,好在徐家書是不缺的,很快,徐靈胎同學就抱出來了一大摞的注解《易經》的書籍,放在自己的桌子上,然後像一個研究生一樣,開始寫關於《易經》的論文。

這個同學真的很不尋常啊,也不知道是誰教給他的這套學習方法,其效果之好出人意表,有小孩的看官和自己正在苦讀的看官您注意了,我要在後面講述徐靈胎同學的這種學習方法,其威力之大難以形容,您若是領會了,那么他日蟾宮折桂,又焉知不是您呢?

讓我們睜大眼睛看著吧,徐靈胎同學令人瞠目結舌的表演開始了。

在把《易經》已經領會得差不多的時候,十幾歲的徐靈胎同學開始對老子的《道德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回干脆不用問老師了,自己來吧,於是他又找來了有關《道德經》的各家注釋,開始研究,有問題不懂的就翻這家注釋看看,再翻那家注釋看看。但並不是這樣看就算了,他決定開始著手自己注釋《道德經》。

我的天啊,各位看清楚了吧,我們的徐靈胎同學在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自己寫書了,他是一邊學習一邊寫,學完了,也寫完了。

反正他也不著急,一天寫點兒,一天寫點兒,這本書一直寫了二十年,然後出版了,被收入《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提要》評價到:「其訓詁,推求古義,取其上下貫通者;其詮解,主乎言簡意賅……在《老子》注中尚為善本。」

您可別誤會了,千萬別認為他這二十年什么都沒干,光在這注解《道德經》了,如果這樣,那就不算是天才了。

在他十八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對他說:不要僅僅盯著文科那點東西,要學習一下理工科,我看水利工程這個專業就不錯嘛,你可以研究一下。

徐靈胎同學正有的是精力不知道往何處用呢,聽了父親的話後忙問:「水利工程有什么用呢?」

徐父:「當然有用了,水利工程可以使更多的農田得到灌溉,可以防范洪水,其用大矣!」

徐靈胎同學很高興,原來水利工程如此有用!於是又拿來了成堆的水利工程專業的書,開始狂讀,然後寫關於水利工程方面的論文,很快頗有心得(看官中如果有學習這個專業的可以私下里和徐同學交流一下)。

二十歲的時候縣庠入泮,補諸生。也就是這個時候,突然對武術產生了興趣(估計是晚上偷著看武俠小說了),加上自己的身體弱,於是開始拜師學習武藝,兩年以後直練得一身武藝,熟練地掌握了散打母子槍g技擊之法。還試著練習舉重,從輕的東西開始舉,每天增加,後來能舉三百斤巨石。當時沒有奧運會,否則徐靈胎也很可能來試試舉重。

同樣是在二十歲的時候,又用了半年的時間,系統地學習了天文學,學習的方法同樣是把漢晉以來的天文著作拿來,一邊研究一邊找星星,於是徐家的人就經常發現一到晚上徐靈胎同學的眼睛就開始放光,拿著書跑到庭院里,對照著書本開始在天空中尋找星星。

大家不要以為徐靈胎同學找到星星就算了,那種層次太低級了(當然,現在不是一定級別的天文愛好者基本上這個級別也都做不到),他還考證了各個星星的運行狀態,「經度行次」,也就是說,真正系統地研究了一下天體的運行狀況。

傳說中的「夜觀天象」的功夫就這么練成了!

【這才叫學習方法】

估計您該暈了,這位爺這根本就不是向著醫學家的方向發展的啊,該不是寫錯人了吧?

是啊,按照這樣的課程安排來看是好像和中醫不搭邊兒了,我以前學習中醫的時候也只知道徐靈胎是清代著名中醫學家,等到後來看到他的學習經過也是目瞪口呆,更離譜的是,有一次偶然翻中國音樂史,看到其中寫著:中國古代音樂家徐大椿(徐靈胎),我更是詫異不已,仔細一看,他的音樂著作《樂府傳聲》在中國古代音樂史上還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有搞水利工程的同學可以幫助考證一下,估計在中國水利工程史上這位徐同學也該有個位置。實際上終其一生,他都在搞水利工程,為當地的老百姓造了許多福。

不但您暈,我也暈啊,做學問做到這種所向披靡、無往不利、落地開花、處處結果的地步簡直令人匪夷所思。

難道這個人是個天才嗎?難道他有什么學習秘訣嗎?

為了解開各位心中的這個謎團,現在讓我們來連線前方記者,采訪一下相關教育專家,請專家幫助分析這位徐同學的學習秘訣。

教育專家:「感謝給我這個機會,這位徐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之所以如此順利,是由於他應用了現代教育理論中的自主學習的理論,這種自主學習的理論目前在歐美等發達國家被廣泛應用,不知道徐同學是怎么搞到這種秘訣的。」

記者:「那么請問,什么是自主學習模式呢?」

教育專家:「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咱們打個比方來說吧,這傳統模式在傳授知識的時候,那就是一個『灌』字兒,就是老師狂講,同學狂記,然後回去狂背,最後狂考,這路講法兒老師講十成,學生記住往大了說也就是十成,一般鉚足了勁兒記住有個七八成就不錯了,而且往往不會舉一反三地應用,而美國的學校也講,但是課後讓你寫有關這個知識的論文,你自己去查閱資料,然後把資料擱到你的論文中,這與徐同學的學習方式比較類似,這樣論文寫完以後,估計你翻閱的資料已經大大地超出了老師講的范圍,老師講的是十成,你翻閱的資料甭說十成了,可能已經是三十成四十成了,就是說,你會舉一反三了,有論文做得好的同學,可以說已經就是這個行業的專家了。美國的教育基本以此為藍本,幼兒園給小朋友留的作業就是回去寫關於大鯨魚什么的論文了,小朋友和家長去圖書館檢索,上網檢索,最後寫完論文後連鯨魚的叫聲、種類、分布規律等等全都了解了,就是說小學前就已經會自主學習了。在澳大利亞文科碩士研究生的作業基本上每周都是兩公尺厚的書籍,回去自己翻去。」

記者:「那么,兩者有什么本質的不同呢?您能給仔細談談嗎?」

教育專家:「這個問題問得好,記者小姐,您總是切中要害!自主學習模式應用的是構建主義的思路,也就是說要由學生自己來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這樣知識是你自個兒的,因為你是在應用中學會的,現在構建主義教育思想占歐美教育的主流;而在灌輸式教育體系中,知識是老師的,你在背的過程中並沒有應用,所以會忘記得很快,等到真正應用的時候,要再翻一遍書,再走一遍構建主義的道路。」

記者:「好的,謝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各位,今天我們專家談的什么什么主義的教育思路非常重要,這幫助我們理解了徐靈胎同學為什么學習效果如此之好,各位如果也能掌握了這個秘訣,相信一定會功力大增!好的,現在返回主播。」

各位聽明白了吧,原來徐靈胎同學成績突出,是因為人家方法好啊!不過我倒是對教育專家的論點有點不同意見,說這個構建主義的自主學習模式是歐美教育的主流,好像是他們發明的似的,實際上我們的徐靈胎同學早在清代不就開始搞了嗎?建議徐靈胎同學回去寫個教育學論文,論述一下我國清代的構建主義萌芽。

【重大的打擊】

讓我們再來看看徐靈胎同學吧,二十幾歲的他已經比較有學問了,而且八股文作得也不錯,似乎應該走上科舉之路了。

這個時候,古代醫生成長過程中一再出現的悲劇再次上演。

徐靈胎的家人開始患病了。

徐靈胎一共哥五個,他是老大,他的二弟叫如桐,三弟叫如彬,四弟叫景松,五弟叫景柏。

先是三弟病了,家里一片忙亂。請來了很多著名的醫生,給看病開方。

徐靈胎好奇地看著這些醫生看病,他的眼睛睜得很大。

醫生們開出的葯方,在煎煮的時候,徐靈胎都要親自動手,這個時候,他對中醫有了直觀的認識。

接下來,他的四弟景松、五弟景柏也都病了。醫生們手忙腳亂,水平的不足顯示出來了。

很快,四弟、五弟病故。

然後父親因為過度悲傷,也病倒了。

最後三弟也病故。

什么是悲劇?就是美好的東西在你的面前瞬間被毀。

生氣勃勃的徐家五兄弟,現在只剩下孤單單的徐靈胎和二弟兩個人。

往日熱鬧的景象成為了過去,不會再有兄弟間歡笑嬉鬧的快樂場面。

面對著空空的庭院,徐靈胎的心里滿是悲憤。

醫術,到底是什么東西?難道這種學問是如此之難嗎?

這些醫生以這樣的醫術行醫,世界上不知道會有多少兄弟失去手足!

難道歷代的醫術都是這樣的嗎?還是現在這些醫生有問題?

問題到底出現在哪里?!

對難題有著執著的探索精神的徐靈胎覺得全身上下都緊張了起來,這個問題不搞清楚,不知道有多少人還會在糊里糊塗中失去生命!

於是,他決定一定要把醫學的問題搞清楚!不弄清楚決不罷休。

就這樣,他這架功能極其強大的學習機器重新開動了起來,目標是:醫學。

這架機器一旦開動,雷霆萬鈞。

從此,中醫歷史上多了一位了不起的中醫批評家和中醫學家。

他如一陣狂風,摧枯拉朽,向中醫界的某些腐朽之處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中醫應該怎么學啊?中醫可是很難搞的一門學問啊,別擔心,如何學習是人家徐靈胎特擅長的東西,人家還是采取的這個策略——自主學習,他把家里的書翻了個底兒朝上,找出了全部的醫書,嘿,還真不少,於是拿出《難經》,還是那個路子,找來各個學問家對此書的注釋,然後參照這些書籍,開始自己寫一本注釋《難經》的書。

當徐靈胎同學抱著厚厚的參考書走過廳堂的時候,家里人都知道他要干嗎了,紛紛問:「靈胎,又要寫書了?」

徐靈胎同學低頭默默地走過,眼里閃著為弟弟們復仇的光。

《難經》是本什么書呢?它是把中醫里面的一些基本問題,用提問與回答的形式總結出來,共八十一難,徐靈胎先是看了一段時間的這本書,發現里面有些問題,「此書之垂已二千余年,注者不下數十家,皆不敢有異議,其間有大可疑者」,於是就用《黃帝內經》來做參照,參考各家,對《難經》進行注釋。還是那個路子:特別的高,從寫書開始學(這話寫出來特別扭,沒這么干的),一邊寫一邊學,等寫得差不多了,也學得差不多了。

這本《難經經釋》在他三十五歲的時候出版了,此時的徐靈胎對中醫的了解估計已經比其他的同志強了。

然後他還很不滿意,擊鼓再進,又順手注釋了我國最早的葯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也不能說叫注釋,應該說是對《神農本草經》中一百種他比較熟悉的葯物進行了研究。

這本書後來也出版了,叫做《神農本草經百種錄》,是在他四十四歲的時候出版的。

後來他快馬揚鞭,在取得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以後,又寫了著作若干。

我一直覺得寫其他的醫家比較容易,寫這位徐靈胎比較困難,不知道怎么下筆,這位徐同志的路子鬼神莫測,與別人大相徑庭,學習什么東西也沒見他怎么著,就會了,而且還成了專家了。

別人都是拜個老師吧,我還可以寫寫師生情誼什么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