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1 / 2)

希特勒傳 未知 6290 字 2021-02-13

內容提要

阿道夫·希特勒也許是屬於亞歷山大、愷撒、拿破侖這一傳統的大冒險家兼征服者中最後的一個,由他主導的這段二戰歷史也成為人類歷史上最血腥、最恐怖的夢魘。

本書試圖還原我們一個真實的歷史:希特勒的出現並不是偶然的,而是德國被壓抑和損害的民族利益情緒的極端爆發。

瘋狂的不僅僅是希特勒,還有數以千萬計的德國人民,德國人民造就了希特勒狂妄的個x。

希特勒率領德國人民進行了一次大賭博,在歐洲大陸搶占更多的生存空間是驅使他們鋌而走險的誘因。

在本書中,你可以看到希特勒如何從一個落魄的街頭流浪漢、不入流的軍隊下士,成為德國工人黨黨員,進入政壇,最終爬上德意志最高元首的寶座。希特勒鼓吹擴大德國「生存空間」瘋狂向外擴張,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先後吞並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和法國,將魔掌一直伸向北歐、非洲和阿拉伯地區,殺害了千百萬人,成為歐洲霸主和摧殘世界的一代戰爭魔王。

同時,也可以看到希特勒在政治上的欺騙力。對部下的控制力、對群眾的煽動力、對敵手的迷惑力、對女人的吸引力,以及他個x中的羞澀、內向、乖戾、殘忍、暴戾等,矛盾的側面。

前言

也許,阿道夫·希特勒是20世紀撼動歷史的最偉大的人物之一。在我們這個時代,毫無疑問,誰也沒像他那樣毀滅了如此眾多的生靈和招來如此巨大的仇恨。他曾博得了廣泛的尊敬,也曾是數以百萬計的人們的希望和理想。在他死後的30多年間,無論是敵人還是朋友,對他的看法都沒有多大的改變。今天,我們對與他同時代的其他領袖人物——羅斯福、丘吉爾、墨索里尼、斯大林——的看法已經不同了,比較客觀了,但希特勒的形象卻仍與從前一樣。在希特勒的某些追隨者看來,他是一個英雄,一個失敗的救世主;在其他人眼中,他仍然是個瘋子,在政治上和軍事上是個蠢才,是個不可救葯的殺人犯。他的某些成就,純系通過罪惡的手段取得的。

與許多人一樣,我本人的生活也曾受過希特勒的破壞,在寫他時,我盡力壓抑自己的感情,把他當作百年前的古人來寫。我會見過許多深刻了解希特勒的人物——有崇拜者,也有嘲笑者。許多人對不幸的過去均侃侃而談,且談得很詳盡。數年前的那種一談到元首及其行徑便因害怕觀點會遭到歪曲而表現出來的吞吞吐吐的情形,現在已不復存在了。我與希特勒的副官們(普卡梅爾,貝羅,恩格爾,根舍,溫舍和舒爾茲)、秘書(特勞德爾·容格,格爾達·克里斯蒂安)、飛機駕駛員(波爾)、醫生(吉辛,哈塞爾巴赫)、心腹軍官(斯科爾茲內,魯德爾)、心腹建築師(施佩爾,傑斯勒)、第一個新聞發布官(漢夫施坦格爾)、軍事領導人(曼斯坦因,米爾契,鄧尼茨,曼特福爾,瓦力蒙)及他最崇拜的女人(里妮·萊芬斯達爾,特魯斯特教授夫人,赫侖納·漢夫施坦格爾夫人)等會見的次數不下250次。這些會見作錄音的就有幾十次,這些錄音帶現在國會圖書館內保存。會見時的談話,已列入本書的,其本人均讀過有關章節。他們不但作了修改,還提出了許多有益的建議。

為了解開希特勒之謎,我還使用了眾多的文件、報告和專題研究文章:美軍反情報部的檔案,包括一個特工人員與希特勒的妹妹保拉的會見記錄;國家檔案局未發表過的文件,例如,1918年對希特勒作的精神病之秘密報告;英國政府檔案館未公布過的文件;新近發現的戈林與納格萊里1924—1925年間的通信,這些信件為納粹與法西斯的關系提供了新的證據;希姆萊的秘密講話;未公布的r記、記錄、回憶錄等,包括希特勒的最年輕的秘書特勞德爾·容格的回憶,該回憶作了不少披露。

我這本書沒有主題,書中若有什么結論,那都是在寫作過程中得出的,其中最有意義的也許是這點:希特勒要比我所想象的更復雜、更矛盾得多。格拉漢姆·格林筆下的一個人物說過,「最偉大的聖人,歷來是那些具有超凡作惡能力的人們,最凶惡的人有時也難免有點聖潔之情。」

由於天堂被剝奪,希特勒選擇了地獄——說實話,他是知道這兩者是有所區別的。因為受到要將猶太人從歐洲大陸上盪滌凈盡的美夢的折磨,到頭來,他仍不外乎是個卍字騎士,一個變態的天使長;是普羅米修斯和柳西胡的混神。

序幕

背後c刀(1)1918年10月中旬,一列滿載傷兵、車身兩邊貼滿了革命口號的火車,緩緩駛過德國,朝帝國東部邊界安全地帶駛去。

在車內的數百名傷兵中,不少是剛在比利時的一次毒氣戰中被毒瞎了雙眼的傷員。13r晚,英軍以毀滅x的炮火猛轟德軍前沿,然後便施放毒氣。這次炮擊,系三個月前戰局急轉直下以來德軍所承受的一系列無情打擊中最猛烈的一次。德軍雖在後撤,戰線也在彎曲,但未崩潰。在這次戰役中,首當其沖的是巴伐利亞第十六後備步兵兵團,他們躲在山間和田野間的戰壕里,抬不起頭來。戰場已被打得七零八落,到處是彈坑,簡直成了沼澤地。士兵們個個精疲力盡,蜷縮在戰壕里;英軍的炮彈在他們四周一顆顆爆炸,將地面撕裂。德軍陣線上,謠言四起,說不少德軍業已嘩變,這又使他們沒精打彩,士氣低落。老兵們全身麻木,新兵則嚇得魂不附體。

猛然間,一陣被炮彈掀起的塵土,帶著刺鼻的品味,涌進戰壕。不知誰高喊了一聲:「毒氣!」

這是他們首次碰到芥子氣。有人聞著,它是香氣;有人聞著,它卻辛辣刺鼻,但人人的情況均相同:它不絕於鼻。士兵們慌忙戴上防毒面具,彎腰曲背,一動不動地靠著戰壕的土牆。幾小時過去了。防毒面具內的空氣已變得渾濁不堪。有個新兵,因憋不過起來,將面具取下,以圖吸取新鮮空氣,但吸進的卻是致命的毒氣。

「毒氣一進他的喉嚨,他便仰身倒地,窒息得口吐白沫,咕嚕作響,接著便慢慢死去。」

到了拂曉,毒氣才慢慢消散,可炮擊又重新開始。士兵們撕下面具,大口大口地吸著清晨的空氣。「空氣中還帶著芥子味」有個人寫道,「還充滿了火葯味。但對我們說來,這已算是天堂了。」

這陣間歇卻又是短暫的。這是旨在使敵人瘋狂的一種殘酷的、無從預測的方式——喘息未了,空氣中又充滿了毒氣和硝煙。來不及戴面具的,像新兵們那樣,便立即翻身倒斃在地上。那些幸免一死的士兵,個個成了瞎子——只有一人除外,他仍有一點模糊的視力。他向眾人建議,大家彼此抓住衣尾,由他領路逃生。這樣,士兵們排成單行,跌跌撞撞地前行,半瞎的領著全瞎的,一直來到第一個急救站。

在被從窒息的死亡中營救出來的士兵中,就有一名年僅29歲的下士,名叫阿道夫·希特勒。

列車帶著希特勒東行時,他仍是個瞎子,且處在身心全部崩潰的邊緣。與其他受害者一樣,他雙眼紅腫,臉鼓鼓的,像個氣球。這些士兵說話的聲音,像鬼似的,有氣無力,非常可怕。若有護士前來照料,他們往往大發雷霆,予以拒絕。

他們不吃不喝,不准人們去治療發炎的雙眼。不管醫生怎樣說他們的視力很快可得到恢復,這都無濟於事——他們受欺騙的時間太長了。他們所需要的,是一動不動的躺著呻吟,將痛苦解除,即使靠死亡來解除也好。

這個身體受傷,意志消沉,15年後竟成為帝國元首的下士,此時尚不明了德國失敗到了何種地步。4年前,當德軍首次發動強大攻勢使比利時軍、法軍和英軍無法招架時,希特勒所在的兵團,曾在同一地區首次血戰,在不到一星期的時間里,竟不可想象地損兵折將達80%。對血氣方剛的希特勒來說,這些損失並不令人沮喪,相反,這正是德軍之戰斗精神的明證。在給慕尼黑房東的一封信中,他寫道:「……我可驕傲地說,從第一天氣,我兵團就英勇無比——軍官幾乎全部戰死,我們連僅存兩名中士。戰斗至第六天,我兵團3600名官兵僅存611人。」

在那些r子里,許多德國人都興高采烈地認為,這是德國式的英雄氣概。然而,時間一月月地過去,戰爭成了僵持不下的陣地戰。兩軍對峙,中間是無人地帶的焦土,只在一方企圖突破對方防線時發生沖突,前進數英里甚至數碼,都要付出傷亡百萬的代價。早期的樂觀情緒慢慢消失了。失敗主義和失望情緒使像老鼠一樣躲在戰壕里的士兵們士氣低落。在國內,隨著英國人的封鎖,主要生活用品的供應被切斷,飢餓和痛苦在德國人民中蔓延開來。戰爭進入第三年和第四年時,德軍的思想便從勝利轉向活命。士兵們常常斥責高級指揮機關的愚蠢,他們明知再戰也無益。也有少數官兵對這種失敗主義的議論,嗤之以鼻,希特勒就是其中之一。盡管他一再表現英勇,他仍是個下士,不過,盡管未被重視,他也不覺得沮喪。他常常大聲呵斥同伴,特別是對新兵,因為他們帶來了「內地的毒素」如有人與他相爭,據他的一位戰友說:「他便會大發雷霆,雙手往口袋里一c,來回踱步,破口大罵悲觀失望的人們。」

也許,悲觀主義者畢竟是錯了。隨著1918年的到來,4年來一直處於守勢的德軍,擺好架勢,准備再次發動攻勢,除了西線處於僵局,在其余戰場上,德軍均取勝。塞爾維亞、羅馬尼亞,最後是俄國,均已屈服——俄國在德軍的進攻面前屈服,一如它對革命之屈服。與新生的蘇維埃政權簽訂的和約,使德國人得到了烏克蘭的大片平原——歐洲的面包籃。由於東線敵人已土崩瓦解,德軍從東線抽調了100多萬人馬,開赴法國,以求打破僵局,在西線進行決戰。「皇帝之役」——德軍高級指揮機關內職位最低卻又是關鍵人物的埃里希·魯登道夫將軍所說——即將開始。

那年春天,德軍發動了4次強大攻勢,迫使英國、法國先後撤退。由於「勢成背水」英軍被命令戰斗至最後一兵一卒。7月15r,決戰在萊姆斯市(rheims)附近開始,雙方都明白,此仗一打,勝負即見分曉。「如我在萊姆斯進攻得手」魯登道夫說,「此次戰爭我們便贏了。」

聯軍總司令福煦元帥對此看法表示同意。據報道,他曾說過,「如德軍進攻萊姆斯得手,此次戰爭我們便輸了。」

進攻失敗了。德國已無後備兵源。聯軍不但有美國師為之加強實力,武器和糧餉還源源不斷從美國涌來。

在德軍內,逃兵大量增加。無論何處,人們都在議論叛亂和起義。8月初,英軍在亞眠(amiens)附近發動突襲,德軍幾乎一槍未發便全線崩潰。有時候,凱撒的大兵竟向孤零零的一名步兵集體投降。後撤的部隊常對開赴前線的援兵喊道:「破壞者!」

然而,事情並非就此了結。德軍後撤了,但陣地仍在。如果說失敗主義者只是一個,願意履行軍人職責者卻數以百計。不過,國內的信念卻漸漸消失了。罷工事件此起彼伏,在城市里激進的社會主義者都在談論革命。在像希特勒這樣的死硬派人物看來,安全的,未受s擾的後方,以及那里的落伍者、投機鑽營者、裝病逃避責任者、賣國者,還有對德國這個祖國既不熱愛也不尊敬的猶太人,是在最嚴峻的時刻出賣了戰斗的前方。事實上,真正喪膽的是魯登道夫本人,極力催促文官政府簽訂和約的也是他。

即使為時已晚,像希特勒那樣的強硬派人物依然堅信,只要堅持抵抗,勝利並非不可得,解決的辦法總還是有的。前線並未崩潰,後撤進行得井井有條嘛。失敗來自內部,而帶來失敗的正是那些投機鑽營者、裝病逃避責任者、還有——猶太人。

(2)由希特勒作盲目證人的悲劇,以及他毫無疑問地加以尊敬的權力的崩潰,為他自己令人吃驚地最終取得權力打開了道路。他所認識的世界是受古代皇室的後裔即貴族統治的世界;所有高級的職務,外j職務以及軍界的顯赫職務,統統由具有古代貴族血統的人物、具有高級教養和教育的貴族擔任。戰爭改變了這一切。在戰壕里,出身高貴和出身低賤的人們並肩作戰,該由貴族軍官擔任的肥缺也逐漸由一般人物填補。

全歐洲的皇族所把持的權力都是虛有其名的權力。在毫無名望的普通人中,出現了像希特勒那樣即將鑄造實權的人物。這些人物,始時平凡甚至庸俗,但他們駕馭著民眾反戰的無情巨浪,滾滾前來。他們之所以能駕馭民眾,是因為民眾反對要人們為誰也說不清楚的目標而作出犧牲的這場戰爭。

當火車拉著他前往設在波默拉尼亞省之小城巴斯瓦爾克的醫院時,自身的痛苦與失望使他的崇高願望全被拋到九霄雲外去了。但是,經過幾個星期治療後,希特勒恢復了視力。

角膜炎已消去,雙眼也已退腫,眼眶之劇痛也開始減輕,「慢慢地,我看清了周圍事物的輪廓。」

視力一恢復,沮喪的情緒消失了,原來需要柏林大學神經病院主任、精神病專家埃德蒙·福斯特教授專門治療的精神恍惚症也隨之痊愈。由於對芥子氣知之甚少,福斯特醫生診斷認為,希特勒之失明系歇斯底里所致。希特勒的視力何以能恢復,這原是無法解釋的;業已康復這一事實,恰恰證明醫生診斷之正確。事實上,希特勒曾有過芥子氣輕微中毒的一般症狀:發熱、紅腫、呻吟、沮喪,以及可在數星期內治愈。

視力的恢復還給希特勒帶來了希望,使他重新對目前的各種事件發生興趣。柏林本身已實際上被包圍,而新任總理又敦促德皇退位,以便簽訂停火協議。希特勒曾聽人說過,在德國國內,叛亂事件此起彼伏,但他卻認為這些傳聞純屬謠言。11月間,一天早晨,一群」赤s水手」涌進他的病房,企圖說服病人去參加革命。這使他相信傳聞了。希特勒原就討厭布爾什維克主義,又見水手的頭人中有三名是猶太青年,他們無論誰都未上過前線,這就使他更加討厭布爾什維克主義。

「現在,他們卻在國內高舉紅旗。」

憤怒令他休克,他不得不再次卧床。「我卧床不起,痛苦萬分,卻又道不出真正感覺如何。當你覺得德國行將崩毀時,一想到哭泣,我就反感。」

不久,11月9r,一位威嚴的老牧師前來醫院探望他。這位牧師證實,叛亂消息確鑿。連慕尼黑也發生了革命。

據希特勒回憶,當時病人們聚集在小廳里,「當牧師提到,霍亨佐侖市議會不再懸掛德國皇冠,德國已成為『共和國』時,眾人好像全氣得周身發抖。」

而當這位年老的牧師在稱頌霍亨佐侖所作的貢獻時,他「不禁輕聲哭了起來,在這個小廳內,人人心頭沉郁萬分,誰也止不住淚水。」

牧師接著說,戰爭必須立即結束,一切均已失去,人們不得不拜倒在獲勝的「盟國」腳下求饒。在希特勒看來,革命是無法容忍的。「我無法再安坐,那怕是一分鍾。一切又在我眼前重現。我搖搖晃晃地摸路回到宿舍,一頭撲在床上,把頭蒙進毛毯和枕頭下。」

自11年前站在母親的墳前(她痛苦地死於癌症)站在奧地利里昂丁村的墳地里哭泣以來,這是他,希特勒,首次哭泣。他曾在「麻木的沉默中」忍受雙目失明的恐懼和失去如此眾多的同志所帶來的痛苦。「現在,我無法控制自己。現在我才看清,與祖國的不幸相比,個人的痛苦是如何煙消雲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