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2 / 2)

希特勒傳 未知 6290 字 2021-02-13

就在這極端的失望中,他下定了決心。「是步入政界呢,還是繼續當建築師,我一直搖擺不定。現在我再不搖擺了。當晚,我便下定決心,如視力得以恢復,便步入政界。」

希特勒之二度失明,在醫學上找不到解釋;福斯特醫生更加堅信他初期的診斷,即他的病人「是帶有歇斯底里症狀的精神病」患者。然而,希特勒本人則堅信,他永遠失明了。

11月11r,德國在康比恩森林投降。投降所帶來的恥辱,使他痛苦萬分。生活似乎是無法忍受的。但是,到了當晚,或者次晚,當他在絕望中靜靜地躺在小床上時,一種「超自然的幻影」(或許是福斯特醫生故意招來的)(注:希特勒之幻覺,可能是福斯特醫生之催眠術所致。一本書名叫《目擊者》的小說相信此說。這本小說系寫希特勒與福斯特的,作者是福斯特的朋友埃恩斯特·威斯。他原是個醫生,後來改行寫小說。小說中有這樣一個情節:1918年,一位名叫「a·h」的士兵,來到了巴斯瓦爾克陸軍醫院,宣稱自己為毒氣所傷。有位精神病醫生,即故事敘述者,為他作出了診斷,認為他之失明系歇斯底里所致。醫生還用催眠術招來幻覺。將他從痛苦中解救出來。與聖女貞德一樣,他聽見許多聲音在向他呼喚,要他拯救德國。突然間,「奇跡發生了」——籠罩在希特勒周圍的黑影消失了。他重見光明了!如同他允諾過的一樣,他庄嚴地宣誓,他要「成為一位政治家,用畢生的精力,去實現他得到的命令。」

當晚,在巴斯瓦爾克冷清清的醫院病房里,20世紀一股最凶殘的勢力出世了。政治投身於希特勒,而不是希特勒投身政治。

第一章根深蒂固

1889—1907(1)希特勒很少談及自己的家事,但對其少數心腹,他卻也承認,自己無法與父親相處,因為父親獨斷專行。他母親是個x格安靜而溫柔的女人。希特勒雖然極尊重母親,但家庭的主宰卻是父親。父母都是瓦爾德維爾特爾人。這是個奧地利的農村,位於維也納西北部,離現今的捷克斯洛伐克邊境不遠。據希特勒族中人說,他的家族有摩拉維亞人的血統。在奧地利,希特勒是個很普通的姓氏,有可能是從捷克人的姓「希德拉」或「希德拉切克」演變而來。1430年以來,瓦爾德維爾特爾村姓希德勒的,其姓氏有過許多拼法,從「hyd-ler」變為「hytler」再變為「hidler」(這三個字拼法不同,讀音卻極相似,不同者只是「德」與「特」而已——譯注)1650年,阿道夫·希特勒之母親的直系祖先有位就叫格奧爾格·希德勒(gehiedler)他的後裔有時也將其姓拼成「huttler」或「hitler」在那個時代,像莎士比亞時代的英格蘭一樣,拼寫既無關緊要,也不規律。

瓦爾德維爾特爾的風景平淡,地處丘陵地帶,多樹林。斜坡上長滿了整齊的林子,也有勤勞節儉的農民世世代代開發出來的耕地。希特勒的父親於1837年6月7r出生在斯特隆斯村,其母生他時是個42歲的未婚女人,名叫瑪麗亞·安娜·施克爾格魯勃。因為村子小,斯特隆斯還不能獨立成為教區。所以,新生兒便在多拉薩姆登記,名叫阿洛伊斯·施克爾格魯勃,「非婚生子」父親姓名一直是個空白。於是,便產生了至今仍待揭開的謎:他可能就是鄰近村子的。希特勒的祖父也有可能是位有錢的猶太人,名叫弗蘭肯伯格或弗蘭肯雷德。瑪麗亞·安娜曾在格拉茲這位猶太人家里當過佣人,使她懷孕的可能是主人年輕的兒子。

阿洛伊斯快5歲時,鄰村希皮塔耳,一個名叫約翰·格奧格·希德勒的游動磨坊工與瑪麗亞成了親。但她與小兒子過的生活依舊很艱苦;5年後她便去世,繼父又開始流浪。此後,阿洛伊斯便由希德勒的兄弟約翰·奈波穆克(住希皮塔耳村,門牌36號)撫養成人。這間農舍以及鄰近的一間,在阿道夫·希特勒的少年時代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希特勒曾在這里度過五六個暑假。

後來,希皮塔耳的情形變得使阿洛伊斯無法忍受,於是在13歲那年,他「打?小小的背包,逃出家門。」

這段c曲(如果屬實)後來在他兒子阿道夫·希特勒所著《我的奮斗》一書中成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他在絕境中作出了決定,上了路,身上只帶著幾枚左爾登(德奧兩國以前的銀幣——譯注)作路費,投身於吉凶未卜的未來。」

一路上,他東打零工,西打零工,一直到了這個冒險青年心目中的麥加城——維也納。在維也納,他當上了鞋匠的學徒。5年後,他學會了做鞋的手藝,卻又決心「g點像樣的活」於是,他便入伍,成了邊防軍。這樣,他便成了一名公仆,比神職還高出一頭。

他勤奮用功,通過了特別考試,到24歲時,已升為監管之類。

這種級別,對瓦爾德維爾特爾村人說來,是一種超凡的榮譽。

雄心勃勃的阿洛伊斯,此後定期得到提升。1875年,他當上了設在多瑙河上的與德國隔江相望的布勞瑙海關的督察。

對阿洛伊斯的起步青雲,最感驕傲的莫過於是將他撫養成人的人——約翰·奈波穆克·希德勒。希德勒之族人,從未有居此高位者。由於沒有男嗣得以繼承希德勒之姓氏,奈波穆克遂於1876年春末決定采取一些措施。(他可能另有動機。村里的閑話說,阿洛伊斯是由他所生。寫過青年時?的希特勒的作家弗朗茲·耶欽格說,希德勒或許是想通過將阿洛伊斯合法化的辦法,確保他的職業。「如他的父親是個猶太人,這是個很強有力的動機。」

6月6r,他的女婿和另外兩名親戚,稍事旅途後,便到了維特拉鎮,在公證人面前作了假證,偽稱「希德勒的哥哥」——他們將他稱為「希特勒」——曾數次當面對他們說過,並在他死前(1857)所立的不可更改的遺囑中稱他曾生過一個私生子,名叫阿洛伊斯。他要求將他合法化,並立他為嗣。

「希德勒」被改成「希特勒」這可能是出於疏忽,但更可能是農民之狡計使然,目的是故意將此事弄得含混不清。次r,約翰·奈波穆克·希德勒與三名親戚一同來到多拉薩姆——阿洛伊斯出生時就在該地登記。在查驗了由三位證人簽署的文件後,年老的教區牧師查閱了該區的婚姻登記冊,並證實,在1842年確有一名叫格奧爾格·希德勒的男人與一名叫施克爾格魯勃的姑娘結婚。他於是便同意更改出生登記。但是,要么因為遲疑,要么因為暗中有所提防,他在將「不合法」改成「合法」並將嬰兒姓名「施克爾格魯勃」劃掉時卻未將另一個名字補上。在最後一個欄目里,他密密麻麻地寫道:「簽字人證實,本欄所登記為『父名』的格奧格·希德勒,與簽字人甚熟,據稱,他根據孩子母親的意見,同意接受阿洛伊斯,承認系孩子之父,並希望本區將孩子列入洗禮名冊。」

三名證人的簽字是由牧師代勞的,由三人依次畫押——各自畫了個十字架。

登記冊修改一事,既沒有r期押腳,又沒有簽名,那位牧師會生疑,這不是沒有道理的。他不僅將父名寫成「希特勒」而不是婚姻登記冊上的「希德勒」而且他也明白,這套手續從頭到尾都是不合法的,原因有二:第一,除非通過法庭,否則已故之人是不能被承認為父親的;第二,做母親的需將事實予以證實。

這件事中,還有一處含混的地方——阿洛伊斯·施克爾格魯勃是否同意接受新名。對他,不合法之私生子並不十分難堪;在奧地利南部,此事已不足為奇,在遙遠的山區,私生子的出生率高達40%。在農村,孩子就是命脈;任何一個身強力壯的男人都是受歡迎的。而特別令他難堪的是更改姓名,因為「施克爾格魯勃」業已多少作出了一些成績。

不管出於何種動機,約翰·奈波穆克·希德勒確曾誘使阿洛伊斯改名〔村里人議論說,老人曾答應更改遺囑,借以規勸他改名。希德勒死後半年,阿洛伊斯以五千弗羅令(當時奧地利之貨幣名,一弗羅令約值兩先令——譯者注)之巨款購買了一農庄,這多少證實了村里人的閑話〕。不管怎樣,他決定接受「希特勒」之名一事,確系事關重大。很難想象七千萬德國人同聲高呼「施克爾格魯勃萬歲!」

是個什么樣子!

在希皮塔耳的姑娘們看來,身穿制服、梳著軍式短發,濃眉大眼,留著八字胡,刮得gg凈凈的雙頰旁邊各有一撮濃發的阿洛伊斯,定然是英俊瀟灑無疑了。而他也向姑娘們送秋波。與他的合法父親一樣,他已是一個私生女的父親。他雖然已娶了帝國煙草壟斷公司里一個稽查員的女兒為妻,但對一位喜歡尋花問柳的人來說,這也沒有多大節制作用。畢竟,她瘦弱多病,且比他年長4歲。

在希皮塔耳村,最誘人的姑娘是約翰·奈波穆克·希德勒的外孫女克拉拉·波爾茲爾。她才16歲,x情溫存,長有一副甜蜜的臉孔。她身材苗條,身高差不多與身材結實的阿洛伊斯相等。她很勻稱,又長著一頭棕s頭發。是出於一見鍾情呢,還是單純出於為病妻找個女佣的願望,這均無關重要。事實是,他說服了家人,將她帶至布勞瑙。她與阿洛伊斯的家人一同住在客棧內——在那里,阿洛伊斯已與廚房女幫工弗蘭西斯卡·馬佐爾斯伯格(客人稱她「法妮」有所勾搭。

此種情形是希特勒夫人無法忍受的。她離開了阿洛伊斯,與她合法分居。現在,在希特勒的家庭舞台上該輪到法妮出台了。她儼然以合法夫人的身份,而不是情婦的身份出現。她非常明白,一個漂亮的女佣對易動感情的阿洛伊斯說來,具有多大的引誘力。她的第一招就是將克拉拉弄走。兩年後,即1882年,法妮產下一男孩——與他的父親一樣,是個私生子。

次年,希特勒已出走之妻死於肺癆。他於是便正式娶了法妮。婚禮是非常及時的——不到兩個月,第二個孩子安吉拉便出世了。這樣,阿洛伊斯終於有了個合法婚生子,盡管是在不合法的情形下懷的。他還承擔了取名叫阿洛伊斯·希特勒的第一個男孩的法律責任,而法妮呢,雖然身份已經合法,卻也不見得更加幸福,因為老阿洛伊斯又有朝三暮四的跡象。與她的前任一樣,她也染上了嚴重的肺病,不得不離開布勞瑙,到空氣新鮮的鄰近的鄉間去。阿洛伊斯帶著兩個小孩,又住在波馬客棧的頂層,他會求助於漂亮的侄女,這也是合情合理的。克拉拉同意了,再次住進波馬客棧。這一次,她是女佣,褓姆和情婦。阿道夫·希特勒未來的母親是個心地善良的姑娘。她經常探望法妮,盡力幫她恢復健康。奇怪的是,法妮竟欣然接受情敵的照料。

1884年夏,可憐的法妮生命結束了。不出所料,希特勒家的下一任夫人已身懷六甲。阿洛伊斯要娶克拉拉,因為她可照顧他的兩個孩子,而孩子們也是真正喜歡她。但當地的教堂禁止他們結合,原因是,根據那個假證,他父親與克拉拉的祖父是兄弟關系。阿洛伊斯向牧師投訴,要求羅馬按特殊情況處理。不到一個月,申請獲准。很明顯,這是因為克拉拉已懷孕的緣故。於是,1885年1月7r,阿洛伊斯和克拉拉便在波馬客棧正式結婚。婚禮時在場的有兩個孩子,即小阿洛伊斯和安吉拉,還有三個證人:克拉拉的妹妹約翰娜和兩個海關官員。婚禮的一切准備工作都是新女佣做的。由於她把客廳燒得過熱,在整個婚禮過程中,阿洛伊斯都拿她尋開心。新婚夫婦並沒有過什么蜜月,在簡單地吃了一頓飯後,阿洛伊斯便回海關去了。據克拉拉後來回憶,還不到中午「我丈夫就上班去了。」

難得的是,盡管阿洛伊斯在私生活上不檢點,他的業務工作卻未受影響。他依舊是個忠誠老實、辦事效率高的公仆;受到了上司和同僚的尊敬。雖然在地方上他的名聲不好——在這樣一個小鎮里,婚外的桃s事件必然會成為人們飯後茶余的話柄——他還覺得自己實在不錯。在眾多謠傳中有一條是,他的第一個妻子還在世時,他就給她買了一口棺材。

克拉拉成了家庭主婦後,可說是萬事如意。論管家,她是個典范;對小阿洛伊斯和安吉拉,她真是全心全意,把他們當作親生子女看待。婚後4個月,她便產下一個兒子;不到兩年,她又生了一個女兒和另一個兒子。小兒子出世後幾天便夭折。此後不久,另外兩個孩子相繼染上了白喉,也夭折了。這個悲劇是克拉拉難以忍受的。幸運的是她可在小阿洛伊斯和安吉拉身上傾瀉她的母愛,但與丈夫的關系卻很不自然。從一開始她就將他看成是高人一等,而自己從女佣到情婦再到妻子的道路,對希皮塔耳的一個普通姑娘說來又是如此復雜,以致她仍稱丈夫為「叔叔」三個孩子的連續夭折,很明顯,影響了她的受孕率,直到1889年4月20r第四個孩子才出世(皇太子魯道夫不久前在梅耶林自殺身亡)就血統而論,他是四分之一希特勒,四分之一施克爾格魯勃,四分之一波爾茲爾,四分之一不明。

在洗禮登記冊上,他的名字叫「阿道夫·希特勒」後來,克拉拉說,阿道夫是個瘦弱多病的孩子,她老怕失去第四個小孩。但,據她家的女佣回憶說,阿道夫「很健康,很活潑,發育很正常。」

不管如何,希特勒太太寵愛自己的孩子,也許寵壞了他。

在波馬客棧,r子過得倒也平靜。做父親的常與朋友相聚,又嗜好養蜂,在這些方面花的時間,比在家的時間更長,但在x生活方面,很明顯,他已不再朝三暮四了——至少謹慎多了。女佣對他的印象很好,說他「對人嚴厲,但很好相處」對下人很體貼。例如,有一天,為了不弄臟剛擦拭g凈的地板,他竟高高興興地脫去靴子。但是,海關新任監察卻認為,阿洛伊斯·希特勒為人冷漠。「他嚴格,說一不二,x情古怪,難以接近……穿上制服得意洋洋,常穿著它照相。」

阿道夫三歲零四個月時,父親又受提拔,全家便遷至巴索。巴索這城不小,在波馬客棧下方,位於河對岸的德國境內,海關督察的辦公室就設在那里。生活在德國的城市里,又與德國孩子們玩耍,這在年輕的希特勒身上留下了永世不滅的痕跡。例如,巴伐利亞南部的方言成了他的母語。他回憶說,它常令他「憶起我的少年時代」很長時間希特勒太太未再懷孕。有人說,她為了好好補一補「瘦弱多病」的阿道夫,一直在給他吃n。直到他快到5歲時,下一個孩子埃德蒙才出生。阿道夫終於掙脫了母親的管教,幾乎完全自由了。因為孩子剛出生,阿洛伊斯的家眷仍舊留在巴索。這樣,5歲的阿道夫便與德國的孩子們東逛西逛,玩個沒完沒了。

這樣自由自在的生活他整整過了一年。1895年春,全家遷至哈菲爾德。這是個小村子,座落在林嗣西南約30英里的地方,他們住的是農舍,座落在占地面積約9英畝的斜坡上。

一個月後,阿道夫滿6周歲,進了一所小學。小學設在弗希拉姆,離家有數英里路程。這樣,阿道夫便又離開了管教?嚴的母親。入學幾星期後,父親退了休。上學本來就受管教,現在,父親的管教又非常嚴格,這就使阿道夫加倍受管。父親服務40年,退隱鄉間後,生活倒也舒適,儼然成了鄉間紳士。

他家的房子雖小,但很漂亮,座落在小斜坡上,幾乎被蘋果樹、核桃樹所淹沒。屋旁有條小溪,被人工修直。溪內水清如鏡,終r水聲潺潺。在這樣美好的環境里生活,雖然受到新的管教,阿道夫肯定是快活無比的。鄰近也不乏孩子,並且常來與他作伴。

上學,阿道夫和他的同父異母的姐姐得走上一個多小時。

對一個小孩子來說,這路程實在是太嚴峻了。學校的「既破舊又原始」的建築,被分成兩間教室,一個供男生用,另一個供女生用。希特勒家的兩個孩子給校長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據他回憶,阿道夫「思維敏銳,服從師長,又很活潑。」

還有,這兩個孩子的書包「里邊疊得整整齊齊、可說是楷模。」

「我的第一個理想就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希特勒在《我的奮斗》——(這是一本自傳,敘述一般都被誇大。中寫道「野外的玩耍,上學時的長途跋涉,尤其是與那些『野』孩子們的來往,使我根本在家里呆不住。」

即使是在這個年齡,他已能高聲表達自己。不久後,他居然成了「一個小頭目」爾後幾個月,他在家中的處境變得越來越困難。由於不懂耕作,阿洛伊斯退休後的生活變得很沉悶。1896年初,另一個孩子保拉出世,使景況更加惡化。一家五個孩子,包括一個只知道哭的在內,擠在一起,或許會使阿洛伊斯喝酒更加厲害。可以肯定的是,他變得喜歡吵架,容易發火。他的主要目標是小阿洛伊斯。父親與兒子不時拌嘴,因為父親要兒子絕對聽話,而兒子又不聽父親的。後來,小阿洛伊斯痛苦地抱怨說,父親常常用「馬鞭無情地鞭打他」不過,在那個年代的奧地利,打孩子的事情司空見慣,被認為是於孩子有益的。有一次,為了做一艘玩具船,小阿洛伊斯逃學三天。

曾對這種愛好給予鼓勵的阿洛伊斯,狠狠地揍了小阿洛伊斯一頓,還「抓住他的頸背,將腦袋往樹上撞,直至他昏了過去」還有一個說法:雖然他不再如此經常挨打,那個家庭霸主卻「常常打狗,打得它p滾n流。」

據小阿洛伊斯說,甚至連溫順的克拉拉也對它施暴。如屬實,這肯定給阿道夫留下永不磨滅的印象。

至於年輕的阿洛伊斯呢,他再也無法忍受哈菲爾德的生活了。他不但覺得父親虐待了他,後母也對他不聞不問,而且對阿道夫也產生了惡感。「他傲慢專橫,從小就愛發怒,誰的話也不聽」1948年他對一個會見的人說——事隔52年後,他仍耿耿於懷。「我的後母總是袒護阿道夫。他常常想入非非,卻又能逃脫懲罰。如果不按他的想法行事,他就會大發雷霆……他沒有朋友,他對誰都不喜歡,冷酷無情。為一點小事,他都會暴跳如雷。」

由於覺得自己受到虐待和遭到拋棄,小阿洛伊斯步了老子的後塵,於14歲那年離家出走,在老子的有生之年從未回來過。老子心存報復,將兒子要繼承的遺產減到法律所能允許的最低限度。哥哥一走,阿道夫便成了老子發泄怒氣的主要對象。老子給兒子增加了不少額外負擔,要是阿道夫不能達到要求,就必然會挨揍。幾個月後,這位愛嘮叨的鄉紳,不滿現狀,將成了負擔的農場變賣,帶著全家跑到6英里外的朗巴赫過城里的r子去了。全家在雄偉的本尼狄克修道院對面的格斯托夫·蘭加納旅館三樓住了半年。由於擺脫了農場瑣事的糾纏,阿道夫的生活變得愉快些了,他在現代學校里的學習成績也很優秀。在1897—1898學年的大考中,得了12個「優」——最高的學分。他的嗓子也很好;他有時利用下午時間,跑到修道院的聖歌班學唱歌,指導教師是本哈德·格羅納神父。在他回家的路上有座拱橋,上邊刻有修道院的盾形紋徽——最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