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部分(2 / 2)

豬八戒會種地,在高老庄的產業都是他耙田種地換來的,但丈人老頭子居然以他長得丑為由把他趕出去。

豬八戒會燒飯,取經路上除化緣外,都是豬八戒燒的飯,他們都不會,卻說豬八戒最貪吃。

豬八戒取經十一年只攢了四錢五六分銀子(合人民幣約45元6角),都是牙齒上刮下來的,舍不得買了吃,留了買匹布做件衣服的,卻被孫悟空惡詐去了,銀子的下落不明不說,還給他扣上個攢私房的罪名!錢呢?

還是如來知人善用,知道他的食量大,知道他沒別的目的,當和尚只是為了混飯吃,所以如來抹殺了他打妖怪的功勞,打擊了他的投機取巧心理,又給他多吃會更實在更賣力。

豬八戒的食量大,究竟有多大呢?

小雷音寺一回,豬八戒被吊了幾r,餓得慌了,師父、師弟們各吃了兩碗,這呆子即吃了半鍋,這是餓極了吃的。

到如來處,吃了大餐出來,肚子是飽的,陳家庄的人又請他們吃。三藏不吃,孫大聖也不吃,沙僧也不甚吃,八戒也不似前番,就放下碗。行者道:「呆子也不吃了?」八戒道:「不知怎么,脾胃一時就弱了。」

這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在如來處都是吃的好東西,不餓。

2。因為大家都不吃,八戒不好意思了,也不似前番,就放下碗。

3。他再不愁吃喝了,當然沒有以前那副窮樣了。

可是大家堅持要他吃,家家戶戶都來送吃的,八戒笑道:「我的蹭蹬!那時節吃得,卻沒人家連請十請;今r吃不得,卻一家不了,又是一家。」略動手又吃過八九盤素食;縱然胃傷,又吃了二三十個饅頭,已皆盡飽又有人來相邀。三藏道:「望今夕暫停,明早再領。」

那時節挑擔子賣苦力,沒人請他吃,今天是架雲來的,不餓,卻都來請他吃,只略動手,就吃過八九盤,這八九盤應該是有半鍋或小半鍋的,又吃了二三十個饅頭,若不是唐僧止住,真不知他還能吃多少!

(70)西游記的主旨是什么

西游記的主旨是什么?這么多年來,一直是眾說紛紜,答案千奇百怪,大致有如下幾種說法:

1)搞怪說。僅是神話小說,(或惡搞歷史上的玄奘法師),滑稽搞笑,看了好玩,並沒有什么寓意。

2)宗教說。是一本宗教小說,講的是佛道並重,或是以佛證道。

3)煉丹說。講的是丘處機道長(或其他道士)的煉丹口決。

4)謗佛說。看起來是在講修佛,其實是在譏諷誹謗佛教。

5)修心說。心生則魔生,心滅則魔滅,講的是如何養x收放心的學問。

6)養身說。講的是氣功口訣,養身怯病(魔)之道。

7)諷刺說。諷刺官場腐敗。

8)揭露說。揭露現實社會的黑暗。

9)懲惡揚善說。

10)反映人民斗爭說。

等等。主流的大致就這些吧。

所謂主旨,是具有唯一x的,看看上面這些說法哪一條是的?哪一條都不是的!以上這些說法,西游記中確實都函蓋了有,時不時的都有所體現,這只能叫:西游記從側面反映了有如上現象,但卻都不是當做自始至終的主線來寫的。

西游記自始至終的主線,其實非常清晰明了。

開頭,唐僧師徒因為種種原因,聚到了一起,上西天去取經,無論他們是真心實意也好,虛情假意也罷,反正是朝著目標出發了。

過程中,他們遇到了無數次的艱難險阻,面對環境的惡劣,敵人的攻擊,上級的壓力,內部的糾紛,他們都挺過來了。

故事的結尾,皆大歡喜,都成功了,是以圓滿成功結束的。

所以,西游記的主旨寫的是如何成功的故事,這才是貫穿全文的主線,起因、經過、結果,無不是緊緊地圍繞著這條主g在寫。其他的,諸如上面的那些說法,都是枝葉,不過是從側面反映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已。

我說西游記的主旨就是如何成功,有些朋友可能不太認同,這種理解太膚淺了吧,太世俗了吧,尤其是有宗教信仰的朋友會反對,他們硬是要固執地堅持西游記講的是佛家的修行。

佛是真正的大智慧者,說句不好聽的話,佛的境界,又豈是你一個凡夫俗子所能理解得了的!西游記你都看不懂,你還能看得懂佛經?!

其實呢,世俗的修行與佛家的修行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矛盾,只是追求的境界不同而已。並且佛也提倡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修行。

任何一個人,起初都有一個立志階段,立志升官,立志發財,立志為僧,哪怕是具體到做某一件事,也都是起緣於最初的一個念頭,所以,立志階段(決定開始)總是在幼稚期完成的,是最不成熟的,因為他處於整個事件的最前端。

沒有立志,便談不上努力。做任何事,先都有個目標,沒有目標,你往什么方向努力?!有了目標,很自然地就要朝著目標去努力。

沒有努力,便談不上懷疑。在前進的過程中,一定會因種種困難而產生種種懷疑(幻象),我的決定是否正確?我的努力是否正確?我堅信的理論是不是有問題?或者理論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或從一開始我就受到了欺騙?這些都是正常的,他說明你認真努力過。

沒有懷疑,便談不上堅定。其實呢,你懷疑的兩個面,他都是對的,同時也都是有問題的,所以你才會懷疑!這個取舍是很困難的,必須取一而舍其他,舍去的其他未必就不是正確的,取的這個一,也未必都是盡善盡美的,究竟站在哪一邊,靠的是信念,而不僅僅是知識。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可以稱之為堅定。

沒有堅定,便談不上成功。懷疑、堅定都是成功的中間過程,你要是在懷疑中,動搖了,或者放棄了,也就等於是在成功的中途,自己主動放棄了。

沒有成功,便談不上無欲無求。只有該有的都有了,才可以很自然地達到無欲無求的境界,現實中的釋迦牟尼佛他從一生下來就是個王子,他當然可以追求更高的無求境界,一個老百姓也談無求,自欺欺人,不覺得很可恥嗎?!這才是真正的曲解了佛意。這些都是混飯混r子的假佛信徒!

沒有無欲無求,便談不上皆是虛妄。不認識皆是虛妄,便不可得無上正等正覺。

世俗的修行以成功為終點,佛家的修行以無上正等正覺為終點(沒有終點)。很顯然,佛的境界比世俗的要高的多。

而西游記只講了從立志到成功這一段,就結束了,並沒有講更高層次的修行,因此,西游記的主旨就是談如何成功,如果你硬要說是佛家的修行,那么也可以看做是修佛的初級階段吧。這是不矛盾的。

(71)《西游記》之成功法則

西游記的起因、經過、結果,一直都是緊緊地圍繞著「如何成功」這條主線來寫的,非常清晰明了,為什么就很少有人這樣理解呢?是作者隱藏的很深嗎?不是的,是中國人的x格使然,因為大家都不以談功利為美德,當然就不願意把西游記與功利掛鉤。

然而,西游記是一本赤ll的描寫功利的書,反復的提到功果、功勞、功績。故事的開始,觀音菩薩就明確的告訴了唐僧:「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不是白g,是有賺頭的,用「去」換取「正果」。就是與取經無關的人,也都是以「功」來衡量的。黃風怪一回,靈吉菩薩說:我拿他去見如來,才算這場功績哩,這個功勞是我的。金角銀角一回,老君說:卻是你今拿住,得了功績。烏j國一回,文殊菩薩說:今得汝等來此,成了功績。

故事的結尾,都成了正果,怎樣成的正果?如來說得只有那么清楚了:都是因「功」成的正果,唐僧取經甚有功果,孫悟空煉魔降怪有功,豬八戒挑擔有功,沙和尚登山牽馬有功,白龍馬馱唐僧有功。

結論:是因「功」成的正果,不是因「善」成的正果。

西游記的作者是沒有善惡觀念的,他給小說中的人物都有發善心的一面,也有做惡事的一面,所以給人的感覺很矛盾,你不知道他究竟是何立場。

為什么會產生這種感覺呢?問題不是出在作者身上,是我們根深蒂固的慣x思維在作怪。我們從小看電視,就學會了:人物一出場,還沒開始表演,我們就已經認定了他是好人,他是壞人,否則我們無法看下去。

帶著這種思維枷鎖,當然就看不清本來的面目。傳統的行為准則一直停留在道德層面,總是以善惡來衡量評判,可善惡究竟是什么?以何種標准來界定?你說的清嗎?西游記中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作者沒有這么狹隘,都是一樣的。

拿現代社會來說,誰一生下來就是好人或是壞人?不存在的事,再如當今的商場、股場,大家都在里面各施手段,博取利潤,誰是好人誰又是壞人?大家都是一樣的。

西游記是一本描寫如何成功的書,探求的是成功的法則,沒有好人壞人,只有勝利者與失敗者,把個說教式、灌輸式的「勸善」打的粉碎!

所以,你讀西游記,不要管他諷刺什么,揭露什么,這些對我們都毫無意義,只有成功的經驗才具有借鑒價值。

成功是什么?用最簡單最直白的話說,就是達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可現在偏偏要用上:成功是一種信念,成功是一種境界,成功是一種超越,這類高尚的語言,這只會造成理解上的障礙。

沒那么多廢話,成功的准確定義:達到目的。

西游記告訴我們,成功的法則主要有三:

1。能力

西游記展示給我們的是:成功,不僅需要手段,而且還要不擇手段。當然,老君、如來、觀音的手段太高,不是我們一般人模仿得了的。不過,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我們還是可以學的。

你是精英,就學孫悟空,你是賣苦力的就學豬八戒,既不是精英,又不肯賣苦力,你可以學沙和尚緊跟著有望成功的團隊。

總之,有什么長處,使什么長處。

2。合作

成功需要合作。合作,還有兩個意思相近的詞:一個叫互助,一個叫勾結。其實是一樣的,請大家注意,這些感x認識的詞匯僅僅只是生動形象而已,沒什么實際意義的。

唐僧靠徒弟保護,徒弟靠唐僧解脫,彼此扶持,兩不相謝。合作得以成功。

如來靠取經團隊,傳經得以成功,取經團隊得如來封授得以成功。

成功是互利的,現在的說法叫:雙贏。

3。堅持

成功,是由若g個因素構成的,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

要做成任何一件事,至少有個必要時間,取經的必要時間是兩三年,那么,無論如何在兩三年之內是難於完成的。在成功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在沒有阻力的情況下,兩三年時間就夠了,那么,有阻力呢?有強大的阻力呢?需要多長時間?這就是不確定的了。

唐僧本打算三年完成的,結果卻用了14年,這14年他一直堅持著,其中的任意一個時候,他只要一放棄,就徹底的失敗了。

西游記中的如來佛也是一樣,他欲傳經東土,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了,他還在堅持,只到唐僧這一次,傳經才成功,假如這一次又失敗了咋辦?那就再來一次!

沒有什么高深的秘訣,就是一個「持」字,很簡單,真做起來,靠的不是知識多少,不是能力大小,靠的是無盡的毅力!無論你看多少成功的妙招,都起不到實質x的作用,沒有那么多成功的規定,沒有那么多成功的定律,就是一個「持」字,不要輕易放棄。

只要你一放棄,等於你又要重新再來。我們可以回想一下自己過去失敗的經歷,是不是因為主動放棄導致的?再想一下曾經成功了的經歷,是不是也有著不可避免的困難與阻力?這些困難與阻力在你成功後再來看,真的就是如夢幻泡影。

究竟要熬到什么時候,才能成功?誰都不能給你打保票,因為這永遠都是一個不確定的未知數,你只有堅持堅持再堅持,終有成功之一r。

棄清規,破戒律,汝今能「持」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