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0 部分(1 / 2)

功能 和功能!太史慈看向高順,沉聲道:「我們現在的任務就是盡快想辦法令袁術的軍隊以最快的速度到達我們想要讓他到達的位置。」

高順點了點頭,對太史慈說道:「如此說來,我和張燕明天就開始演戲給袁術看;就不相信他不上當。」

太史慈想起一事,對高順道:「看來我要給於禁寫一封信,於禁延緩對荊州軍的攻擊,至少要等到我們這一面與袁術軍開戰之後才行。對方有陳宮,若是我們無緣無故地去攻擊荊州軍,我看陳宮會起疑心,這人的大局觀實在是厲害,讓他上一回當實在是不容易,若是我們的意圖太明顯,只怕陳宮會看出來我們青州似亂實穩的真相,弄到最後,袁術的軍隊因此而撤軍,那我們豈非是把煮熟的鴨子給放飛了?未免有些得不償失,你們說呢?」高順和張燕卻齊聲道:「煮熟的鴨子飛了?主上說得真逗。」

太史慈知道自己這個「胡言亂語」的毛病,對兩人道:「我看反正田豐和沮授遠道而去,不妨讓他們多休息幾日。」

高順想了一會道:「主上,我看這事情這么做也不妥,因為只要於禁大軍向張允下手,那個陳宮就一定會懷疑,所以延緩向荊州動手並不是什么好主意。」太史慈皺著眉頭,和張燕一頭,高順這番話說得很有道理,那到底要如何才可令陳宮不再懷疑呢?一時間大帳之中寂靜無語三個人皺眉苦想,想要找到對策。

「我知道了!」太史慈最後終於叫了出來,另外兩人精神大振,看向太史慈,太史慈信心十足道:「我們可以令於禁在田豐和沮授到達河東之後立刻領軍攻擊荊州軍,理由就是已經得到了消息:太史慈在荊州被荊州軍方面的人追殺,這個消息已經傳到了我們青州軍的耳朵里,所以於禁大軍的進攻就是為了向荊州軍報復。」

兩人聽完後不由得拍案叫絕,這個理由絕對的正當,而且誰都不會懷疑到於禁大軍是另有圖謀上去。太史慈看著兩人,沉聲道:「這么做好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令一些對我失蹤的事情一直將信將疑的人徹底放下心來,畢竟我失蹤這么長時間了,青州方面僅僅發出一個尋人通告,懸賞千金,實在是說不通,更何況我青州軍的情報系統這般發達,居然這么長時間內沒有行動和我的消息,怎么也說不通。」

高順側頭想了想,對太史慈贊嘆道:「主上所言甚是,這事情的確引人疑竇。不過讓主上這么虛晃一槍,應該沒有人會在懷疑。」

太史慈默然,不說別人太史慈覺得這件事情肯定瞞不過曹c,畢竟曹c對自己真的太了解了,還有,曹c身邊還有荀彧、戲智才、程昱等著等超一流的大謀士,這些人聚在一起簡直就是現代軍隊中的參謀部,什么事情他們猜不出來?

可是曹c偏偏沒有反應,太史慈的當然知道曹c現在在忙著發展實力。可惜自己卻沒有辦法阻止,甚至連名義和借口都沒有。

也許另一個看穿自己沒有失蹤的人就是周瑜了。

難道孫策和曹c兩人就這樣開始爭奪江東,先決出勝負輸贏?

太史慈想得頭痛,想象不出個所以然來。

拋開紛亂的思緒,太史慈沉聲道:「如此,明天開始,你二人給我演一出好戲,至於伊籍,要他守好烏巢白馬一帶,不可輕易與之交戰,一定要等到徐庶徐元直到來後才能有所行動。」高順點頭。

太史慈又看向沙盤,沉聲道:「至於臧霸,要他馬上掉轉方向,准備隨時介入兗州戰場。」

高順皺眉道:「主上,臧霸介入兗州戰場未嘗不可,可是郭嘉先生那里不能裝聾作啞全無反應吧?畢竟現在藏霸和郭嘉兩人正在做戲給別人看,要別人以為兩人不和。」

太史慈微笑道:「郭嘉當然不能著做無動於衷的樣子,不過我會讓他扮作無暇顧及臧霸撤軍的樣子的,莫要忘了,長安方面現在已經任命曹豹為新的徐州刺史,郭嘉這個在外人看來野心勃勃,想要立足徐州的人怎么可能善罷甘休?讓郭嘉現在對付曹豹好了,反正早晚要對付。」

頓了一頓,太史慈笑道:「而且賈文和已經傳過話來,說是王允和呂布因為曹豹的事情已經鬧得十分不開心,我們現在正好加上一把火,豈不有趣?」

高順兩人聞言笑出聲來。

太史慈冷然道:「明天我便帶著特種精英出發南下。」

兩人聞言愕然,太史慈一直沙盤,輕聲道:「我的目標是九里山中,伺機劫袁術的後路。」

兗州攻略,就此而定。

剩下的就是和袁術決一勝負了。

第二部天下第八卷第四章兗州(三)

待略作修整之後,太史慈帶著三千特種精英悄然出發,前往九里山。

留給太史慈的時間並不多,因為在他出發後不久,張燕和高順的雙簧就已經開始上演了。

張燕的「勝利」將會直接導致袁術軍隊的行軍速度。所以,太史次一定要在袁術的大軍全面進軍前趕到九里山。

在太史慈走後不久,張燕和高順兩支軍隊終於在東阿和東平之間的平原地帶進行了交戰。

這應該是張燕和高順的第二次交鋒。前兩年張燕還是黑山軍首領的時候,就已經和高順交手過,當時因為抵擋不住高順大軍的騎兵沖擊而大敗。所以這一次,沒有人看好張燕。

就在所有人認為張燕必敗的時候,張燕卻提出要和高順單挑。

張燕和高順雙雙躍馬挺槍,大戰三十多回合,最後,高順的大腿被張燕一槍「刺中」,鮮血直流。

高順「大敗」而回,張燕在身後「追擊」,不過「幸好」青州軍隊訓練有素,所以站穩了陣腳,令張燕的攻擊一無所獲。

雙方混戰不分勝負,隨即雙方撤軍。

在以後幾日,首戰「得勝」的張燕連連「邀戰」,青州軍守住軍營只是閉門不出。畢竟高順「有傷在身」,沒有辦法親自領軍對付張燕的大軍。

這消息傳到了袁術的耳朵中,袁術大喜,沒有想到這個張燕竟然可以打敗青州第一攻擊名將,不由得大喜過望,便要命令大軍加速前進,長史楊大將卻認為不妥,認為沒有必要加快行軍速度,「青州軍喜好使用y謀詭計,主上萬不可輕舉妄動。更何況張燕桀傲難馴,日後一樣是我們的敵人,先讓他和青州軍斗得個兩敗俱傷不是很好嗎?」

袁術深以為然。

於是只是統領大軍向譙郡的武平出發——和太史慈所料一點都不差。

在他所指揮的七路大軍中,只有橋蕤和雷薄兩支軍隊留在了潁川郡在陽人、穎陽一帶憑借嵩山之險布防,防止於禁的青州大軍從這里攻擊豫州。

不過這一切皆不出太史慈的所料——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一段時間,太史慈的三千特種精英才會時間寬裕地來到九里山,在這一片深山中埋伏下來。

張燕和高順見到袁術軍的動向和太史慈所料得一點不差,心中嘆服,更加對兗州戰事信心十足起來。更施展開太史慈臨走時所定下的計策。

於是,張燕的大軍開始「猛烈」的「攻擊」高順的大營,高順「立足」不住,開始向回「撤退」,堅守東阿不出。

面對這種形勢,貪心的袁術依然不肯加快行軍速度,在譙郡左右徘徊。

而就在這時,伊籍在濮陽突然指揮人數多達三萬的大軍渡過大河,來到張燕大軍的背後,開始攻打張燕的大本營東平。

「幸好」張燕留有一部分軍隊在東平,在東平的守軍「奮力抵御」伊籍大軍的「攻擊」,另外一方面派人出城向正在「圍攻」東阿的張燕「求援」。

張燕「大驚失色」,連忙指揮軍隊後撤,這事情誰都能看出來,若是東平失手,張燕將沒有安身立命之地。

張燕大軍迅速的撤回,開始對「圍攻」東平的伊籍大軍進行「奇襲」,伊籍大軍不是張燕大軍的對手,開始向大河退卻,在那里安營扎寨,抵御張燕大軍。明顯使用的「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計策,與士氣正盛的張燕大軍陷入到膠著的狀態中。

這時候,東阿的高順大軍卻從東阿再一次出發,開始對張燕的東平城進行s擾,令張燕大軍「瞻前顧後」,不能「全力以赴」的「攻擊」那背河結營的伊籍大軍。

如此一來,張燕大軍給人一種腹背受敵的感覺。

袁術得到這個消息後大吃一驚,沒有想到前一段時間被張燕追得到處跑的伊籍會這么快便組織起了一支軍隊,更膽大到了從背後襲擊張燕的地步。

他雖然不希望張燕坐大,但是張燕若是吃了敗仗對他來說也有百害而無一利,連忙向手下問計,眾人皆以為必須加快行軍速度。

就在這時,陳留太守張邈也發來書信,那其中更有兗州世家大族的聯合簽名,要求袁術大軍迅速進軍,幫助自己防守陳留,認為一旦張燕大軍被擊敗,沒有屏障的陳留就會成為青州軍下一個進攻對象。到那時,陳留兩面皆敵,高順大軍和伊籍大軍對其威脅極大。

這一點袁術當然知道,更何況在劉岱擔任兗州刺史的時候,張邈的軍隊曾經敗在張燕的手中,當時如果不是高順大軍來援,更殺掉了張燕的大將於毒,張邈大軍和當時濟北相鮑信直接就已經被黑山軍消滅掉了。

後來伊籍在擔任兗州刺史的時候曾經為了打擊世家大族而放縱過黑山軍,當時的白繞等人的軍隊為了尋求生路對兗州各個郡縣的世家大族進行了猛烈的攻擊,後來更被伊籍收編了軍隊,所以說兗州的世家大族對於反抗青州的統治上是有那個心,沒有那個力。

前一段時間,為了支援張燕和高順大軍的「對抗」,各個世家大族拿出了許多的物資,可說是拿出了最後的家底兒,孤注一擲地與青州軍進行最後的戰爭,已經沒有絲毫回旋的余地。

其中陳留的世家大族更是其中的表率,陳留太守張邈也已經押上了所有的身家,這一次,兗州的世家大族輸不起,故此,沒有張燕大軍和袁術大軍的保護,現在兗州的世家大族自保都是個問題。

至於說到張燕和高順的對抗,他們並不看好張燕,畢竟當年張燕是敗在了高順的手中,高順的青州軍的神勇是有目共睹的,他們只是希望張燕的大軍在袁術的軍隊到來之前可以稍微阻擋一下高順大軍的腳步。

幸好,那個張燕不負「眾望」,對上了高順後,居然選擇與高順單挑,更「刺傷」了高順,這令兗州所有的世家大族都長長出了一口氣。

要知道高順乃是青州名將,武功更排在青州將領的前十位,張燕居然可在單挑的時候刺傷高順,由此可見武力之高。

在這些世家大族的眼里,更認為張燕十分懂得揚長避短,既然軍隊的正面沖擊不可能是高順的對手,那就選擇單挑,結果一擊而中,顯然是頗有將才。

經過這件事情,張燕在人們心中的評價立時飄升。

就在兗州的世家大族正為連場的勝利而歡欣鼓舞的時候,伊籍大軍的渡河攻擊再一次令這些世家大族驚慌起來。

誰都不是傻子,張燕大軍雖然厲害,張燕的武功在高順之「上」,但是這又如何?誰都可以想象得到,一旦高順的傷勢好轉,可以上戰場領兵打仗,張燕的好日子馬上就會結束,張燕大軍雖然在投降青州後已經經過了整編,而且軍隊的裝備和訓練都和青州的正規軍一般無二,但畢竟時日尚短。

高順的青州軍乃是天下最精銳的部隊,張燕根本不可能是他的對手,尤其是在東平和東阿之間這一段平原地帶,擅長於山林作戰的張燕更加沒有可能是擅長於平原攻擊的高順大軍的對手。

一旦高順病好,張燕哪里還有取勝的機會?

因為兗州的世家大族對袁術的緩慢行軍表示了極大的不滿,才會在張邈的信件中聯名要求袁術支援張燕。

袁術和一般的諸侯無二,都是依靠世家大族的支援才強大起來的,袁術心知肚明,若是弄得這些世家大族對自己不滿意,那么即便是日後自己占據了兗州,也會有很多的不方便。

因為這許多原因,袁術終於決定出兵武平,派遣自己手中的五路大軍全面奔赴兗州戰場。

不出太史慈所料,袁術把自己手下的頭號大將張勛派往陳留,這個張勛一共帶去了六萬豫州精兵,由此可見袁術對於陳留的重視。

不過這個張勛果然有點眼光,才一到陳留,就馬上發現張邈手下的陳宮非同凡響,醫師親自到陳宮的府邸去請陳宮,請陳宮協助防御陳留一帶。

陳宮欣然而往——雖然沒有說要投靠袁術,但是陳宮卻十分願意聯合張勛防御陳留,痛擊青州軍。

而張勛則完全聽從了陳宮的建議,開始分兵把守陳留地區。

其中汜水關、虎牢關、官渡、陳留城的四地的士兵就足有四萬五千人,更有一萬五千人跟隨張勛屯兵長社,與四地首尾相連。

要知道,圍城這種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外有援兵,只要張勛大軍在長社有援兵,青州軍就沒有圍城的資格。

這種布局最妙處在於可以隨時渡河攻擊大和對面的伊籍大軍。

當陳宮提出這種布局的時候,張勛馬上看出了其中的好處,馬上就要渡河,從虎牢關攻擊在伊籍手中控制的烏巢、延津、平丘、白馬等地。

張勛之所以會有這種提議,乃是因為現在伊籍大軍正在東平和張燕大軍「作戰」,那即是說烏巢、延津、平丘、白馬等地的軍隊一定不會很多,這幾個地方可以一戰而下。

但是陳宮卻否定了這種計劃,他認為張勛大軍在陳留的主要作用不是為了攻擊伊籍,而是為了預防在河東郡的於禁大軍翻過太行山攻擊河內,奇襲虎牢關。

而且因為有大河的阻擋,即便是渡河攻擊烏巢等地,伊籍也會有充足的時間回援。

張勛深以為然。

其實這正是陳宮的優點,也正是陳宮的缺點,正是因為陳宮敏銳的大局觀,使得陳宮才會有此錯誤的判斷。

於禁大軍當然不可能出現在虎牢關前。

而且烏巢、延津、平丘、白馬這四地的兵力加在一起也沒有超過一萬人。以張勛大軍的實力還是可以在伊籍大軍回撤前攻下一兩座城市的。

這算是太史慈兵行險著了,太史慈草就已經算定陳宮沒有這個膽量在這時候渡河攻擊伊籍控制的幾座城市。

其實伊籍手中一共有五萬大軍,乃是前兩年冀州接收甄氏家族的大軍。

這支軍隊並非是青州訓練的正規軍,只可算得上是冀州訓練的民兵,而且遠遠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唯一的長處就是因為曾經是甄氏家族的私兵,所以團結協作能力不錯。

若是按照太史慈的意見,只留一萬大軍在烏巢、白馬、延津、平丘等四地。

剩下的四萬大軍都跟著伊籍大軍從濮陽城出發渡河去和張燕與高順作戲去。

不過伊籍卻覺得這么做太過冒險,為防萬一,所以在黎陽偷偷留了一萬士兵,這么做當然是為了防止袁術的大軍在到達陳留城之後馬上渡河攻擊。若是太史慈日後問起來,當然是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理由。

誰知張勛的行動完全不出太史慈所料,張勛的大軍根本不敢渡河。這令後來退回到大河對岸濮陽城的伊籍佩服不已。

不過這是後話,現在伊籍在烏巢等地的軍隊就是隔著一條大河與張勛大軍對望,平靜得很。

與此同時,袁術命令自己手下的上將陳紀,帶領三萬軍隊,跨過穎水的西岸,來到東岸,在細陽、相縣、蕭縣一帶布防,作出似攻非攻,似守非守的架勢,對蕭縣東北方向的沛國進行嚴密的監視,正如太史慈所料,袁術要把沛國變成一個埋伏圈。

其余軍隊,陳蘭的兩萬大軍固守山陽和豐縣,與陳紀大軍遙相呼應,同時嚴密的監視汶水,以防徐州的臧霸大軍北上。

至於袁術手下的大將李豐、梁剛兩支大軍一共五萬人急行軍直奔東平而來,當然是要支援張燕,與張燕夾擊伊籍大軍,而袁術自己本部的五萬大軍則在後面穩扎穩打,向前前進。

袁術的這些行動當然不可能瞞過太史慈的眼睛,情報源源不斷的向太史慈傳來。

太史慈知道時機已到,於是傳信到徐州,命令臧霸大軍馬上掉頭,准備渡河個,更令郭嘉全面展開對付新任徐州刺史曹豹的行動,以此來混淆袁術和袁紹的視線。

而就在這時,遠在河東郡的於禁大軍也已經接到了太史慈信件,知道了全篇兗州攻略,更知道自己究竟應該在何時開始攻擊張允的荊州軍,可以令陳留的袁術軍隊掉以輕心。

張燕和高順、伊籍在接到袁術軍動向的情報後,馬上開始了下一步圖謀。

首先是張燕軍,在李豐、梁剛兩支大軍趕到河東前,在晚上發動進攻,「偷襲」伊籍大營,一舉得手。伊籍大軍「潰敗」,連夜坐著停留在河邊的船只渡河而去,「逃回」到大河對岸的濮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