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部分(2 / 2)

狼圖騰 安波舜 未知 6304 字 2021-02-13

老友們驚愕!酒量已不如當年的蘭木扎布忙改口道:不……不對!不……不罰酒!罰你把你的高級車借……借我開一天。我要過……過過好車癮!

楊克說:是你說,我這個「羊羔」配不上額侖最漂亮的「小母狼」的,我哪敢娶她啊,全怪你!借車好辦,可明天你開車不能喝一滴酒!

蘭木扎布一人把著一瓶瀘州老窖,狠狠地灌了一口說:我……我沒眼力啊!你沒娶薩仁其其格倒也沒啥。可我為啥就沒把我的小妹妹烏蘭嫁給你,要不,草原上打官司就有北京的大律師上陣啦。這些年破壞草場的人太多,還到處挖大坑找礦石,找不著,也不把坑埋上……北京少給我們草原一點錢都不要緊,最要緊的是給草原法律和律師!他又灌了一口酒高叫:說好了!明天我就來開你的車!你先把鑰匙給我!

接著,沙茨楞、桑傑等各位老友都來借車。

楊克已醉得大方之極,連說:成!成!成!往後你們打官司也找我吧。說完便把車鑰匙扔給了蘭木扎布。

眾人狂笑。接著便是全部落的豪飲高歌、男女大合唱。唱到最後,大伙兒都選擇了蒙古最著名的歌手騰格爾的歌。歌聲高亢蒼涼,狼聲歐音悠長,如簫如簧:……這……就歐……是……蒙古歐……人……熱……愛……故歐……鄉的人……

酒歌通宵達旦,眾友淚水漣漣。

酒宴上,陳陣和楊克像北京「二鍋頭」一般,被好客又好酒的各家定了單,一天兩家,家家酒宴,頓頓歌會。那輛藍色「切諾基」成了好友們的試用車、過癮車和買酒運酒的專用車,並用它接來其他小組的老友們。巴圖家門口成了停車場,第二天下午幾乎半個大隊的吉普和摩托都停在這里,騎馬來的卻很少。牧民說,要不是冬天雪大,騎摩托放不了羊還得騎馬,可能蒙古馬早就沒人養了。原來二大隊的四群馬,現在就剩一群,還沒有原來的半群大。巴圖說:狼沒了,草少了,馬懶了,跑不快了,個兒頭也沒從前大了,額侖馬沒人要嘍。陳陣還發現,畢利格那一代的老人都不在了。楊克教的那些小學生已經成為額侖牧業的主力軍。

尾聲(6)

三天之內兩人喝得血壓升高,心動過速。不過,草原上的漢家菜園子已成規模,酒桌上天天頓頓都能吃到大盆的生蔬菜蘸醬,要不然,他倆的血脂膽固醇也要升高。連日的酒宴,小組的牧業也癱了一半,全靠外來雇工支撐。陳陣問過雇工,他們每月的工資是200元加兩只大羊,同時管吃管住,干得好年終還有獎勵。有一位雇工說,他是額侖西南邊400里一個蘇木(鄉)的牧民,前幾年他家也有1700多只羊,日子不比額侖的牧民差多少,他家也雇了一個牧工。可是草場一年不如一年,前年一場大旱,沙起了,草焦了,羊渴死餓死一大半,他只好出來打工。可是一年下來掙到的二三十只大羊也不能運回老家,老家沒草,活羊沒用了,只好賣掉,換成錢帶回家……

兩人在各自的老房東家睡了整整一天才緩過神來。第四天,陳陣又和嘎斯邁一家人聊了大半夜。

第五天清早,陳陣和楊克駕車開往黑石山方向。

關於狼圖騰的講座與對話

吉普一過邊防公路,就可以隱約看見東南遠處的黑石山。楊克駕著車在草原土路緩緩行駛。

陳陣嘆道:草原狼的存在是草原存在的生態指標,狼沒了,草原也就沒了魂。現在的草原生活已經變質,我真懷念從前碧綠的原始大草原。作為現代人,在中原漢地最忌懷舊,一懷舊就懷到農耕、封建、專制和「大鍋飯」那里去了。可是對草原,懷舊卻是所有現代人的最現代的情感。

楊克用一只手揉著太陽x說:我也懷舊,一到草原,我滿腦子里涌出來的都是原始游牧的場景。二三十年前的事,就像昨天發生的一樣。

楊克又說:從草原回城後,咱倆各忙各的,你苦干了那么多年,這次也該把你研究的東西好好跟我講講了吧。

陳陣說:這些年我有了一個全新的角度和立場,可以重新認識華夏的農耕文化和華夏民族的國民性,可以重新認識游牧民族對中華文明的救命性的貢獻,這樣也就可以基本弄清「中國病」的病根。「中國病」就是「羊病」,屬於「家畜病」的范疇。

楊克說:咱們那段經歷,還有草原游牧精神,真值得好好挖掘。

陳陣馬上進入主題,他加重了語氣說道:中國病的病根就在於農耕和農耕性格。過去知識界也有不少人認為中國病的病根是在這里,但是就是批判得不深不透,還遭遇強烈的抵抗和反批判。我認為,這場關系到中國命運的思想斗爭,之所以持續了近一個世紀還沒有結束,不僅是因為中國農耕性格的勢力太深厚,還因為批判陣營沒有找到有力的批判武器。對於中國農耕意識的深厚傳統的批判,零敲碎打不行,必須進行歷史的、系統的分析、批判和清算,最關鍵的是必須使用比農耕歷史更悠久、更有生命力、更有戰斗力的游牧精神武器。

我所說的游牧精神,是一種大游牧精神,不僅包括草原游牧精神,包括海洋「游牧」精神,而且還包括太空「游牧」精神。這是一種在世界歷史上從古至今不停奮進,並仍在現代世界高歌猛進的開拓進取精神。在歷史上,這種大游牧精神不僅摧毀了野蠻的羅馬奴隸制度和中世紀黑暗專制的封建制度,開拓了巨大的海外市場和「牧場」,而且在當前還正在向宇宙奮勇進取,去開拓更巨大更富饒的「太空牧場」,為人類爭取更遼闊的生存空間,而這種游牧精神是以強悍的游牧性格、特別是狼性格為基礎的。草原的「飛狼」最終還是要飛向騰格里、飛向太空的啊。

楊克贊道:開篇不錯。一下子就點到我最感興趣的興奮點上。

陳陣從挎包里掏出文件夾,里面是電腦打印稿。他清了清嗓子說:我的講座比較長,我沒有帶書稿,只帶了一份提綱和一些卡片。這回和你一起來草原,我也想跟你講講,再聽聽你的意見。今天我只能簡要地講,還希望你參與和補充。

楊克說:那沒問題。

陳陣平穩地說:我覺得,華夏農耕文明的致命缺陷就在於,這種文明內部沒有比階級斗爭更深層更廣泛的殘酷激烈的生存競爭。

楊克點頭道:可是游牧文明恰恰相反,游牧生活內部的生存競爭太殘酷,也太普遍。農耕社會哪有草原這樣不間斷的激烈生存競爭。嚴師出高徒,嚴酷的競爭出強悍的狼群、戰馬和民族。兩種生存環境一對比,兩個民族的性格差異就對比出來了。真有狼羊之別啊。難怪草原民族一直把自己比作狼,把農耕民族比作羊。那幾年蘭木扎布就不叫我楊克,他在我的名字後面加了一個「奧」,管我叫「羊羔」。可我就是摔不過他,干沒轍。那年集體勞動,人特多。休息的時候,蘭木扎布真跟狼摔羊羔似的,一口氣把我摔了六七個跟頭,那些漂亮的蒙古丫頭看得都沖他笑。蘭木扎布還指著薩仁其其格說,額侖最漂亮的小母狼哪能嫁給羊羔呢,她要是忍不住把你給吃了,咋辦?一圈人都笑了,連我也笑了,笑得苦膽汁都倒流到嘴里面。這次喝酒他又提起這件事。

陳陣苦笑道:那時候咱們還真是不行,到草原已經摔打了幾年都摘不掉「羊」的帽子,那么億萬漢民族呢?剛到草原的時候,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牧民總是說蒙古人是狼,漢人是羊。這對我當時的大漢族主義思想沖擊不小,可能正是因為這種精神沖擊,才促使我下狠心去研究狼和羊,研究兩個民族的精神和性格的……

吉普路過當年畢利格老人指揮打圍的獵場。楊克感慨道:那次打圍的場面至今歷歷在目。咱倆總算親眼見到過草原騎兵的驍勇善戰。那還是一場普通的打圍呢。咱們中學時下鄉勞動也參加過農民的打場,真是一點意思也沒有。

陳陣問道:你考慮過沒有,為什么周秦漢唐時期華夏中原民族也曾把犬戎、山戎、匈奴和突厥打得落花流水?到漢唐時期打了幾百年的惡仗,還滅掉或驅逐了強大的北匈奴和西突厥。那是中國古代最輝煌的時期。在文化上也是高峰林立,群星燦爛,為什么那段時期的華夏民族就那么厲害?具有氣吞山河的陽剛雄健進取的民族性格?

楊克不假思索地說:我想那時候華夏族正處在上升階段。上升階段總是沖勁十足。

陳陣說:我認為,因為那個時期華夏民族的血管里「狼血」成份很濃,「羊血」倒不太多。人類脫胎於野獸,遠古時期人類的獸性狼性極強,這是人類在幾十萬年殘酷競爭中賴以生存下來的基本條件。沒有這種凶猛的性格,人類早就被凶殘的自然環境和獸群淘汰了。但是獸性狼性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危害也極大,如果一個國家里的人群全像狼群一樣,這個國家的人群就會在互相廝殺中同歸於盡、徹底毀滅。人類的文明就是在不斷抑制和駕馭人類自身的獸性和狼性才逐步發展起來的。這是古今中外的聖賢、思想家和政治家們所思考的根本問題之一。但是,如果完全或大部消滅了人性中的獸性和狼性,甚至用溫和的羊性和家畜性來替代它,那么,人類就又會失去生存的基本條件,被殘酷的競爭所淘汰,人類的文明也無從談起。

因此,沒有人類的半野蠻,就沒有人類持續燦爛,不斷躍進的文明。西方民族走的就是一條保留人性半野蠻的文明發展道路,而華夏民族力圖走一條人性「無野蠻」的農耕式文明發展道路。形象地說,西方走的是一條「文明狼」的道路,而華夏走的是一條「文明羊」的道路。人家順利地從「古代野蠻狼」走到「古代文明狼」,再一直走到「現代文明狼」,現在正朝著未來真正大寫的「文明人」演進。而咱們落下了不知道多少個階段,而且還是南轅北撤。

華夏先聖,懷著善良朴素的願望,受到歷史發展階段的限制,力圖實現克己復禮,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以為只要鏟除人性中的狼性就能逐步實現這一理想。因此,在性格教化方面,儒家孔學千年淳淳教導:「其為人也,溫柔敦厚」,然而,普天之下牛羊的性格最「溫柔敦厚」,儒家教義具有鮮明崇羊滅狼的農耕性質。到後來的宋明理學那就更極端了,大力鼓吹「存天理,滅人欲」,連正常的人欲都要滅,就不要說消滅人性中存留的獸性狼性了。在農耕民族存在的基礎上,經過千年的教化馴牧,華夏的知識層充滿溫柔敦厚的謙謙君子,華夏下層布滿了軟弱可欺的良民順民,羊性幾乎成了華夏的國民性。這條道路走得太極端,後來敦厚的羊群一旦遇上了凶悍的草原狼群,其結果,二十四史早已記錄得血流成河。再後來,世界變小,敦厚的華夏「文明羊」遇上了凶悍的西方「文明狼」,兩種文明相撞,撞翻的當然是羊。所以,古老的華夏道路必然被西方道路打垮,最後打成了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楊克的談興也濃了起來,問道:我真不明白,古代中國怎么就走到這么一條絕路上去了呢?在周秦漢唐時期華夏族不是走得好好的嗎?

陳陣開始侃侃而談:民族最初的道路主要是由客觀環境所決定的。華夏族生活在世界上最適合農業發展的、最大的「兩河流域」,也就是長江黃河流域。這個流域要比埃及尼羅河流域,巴比倫兩河流域,印度河恆河流域大得多。因此,華夏族就不得不受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農耕生活擺布,這就是華夏民族的民族存在。民族性格也不得不被農耕性質的民族存在所改造,所決定。

而西方民族,人口少,靠海近,牧地多,農業不占絕對優勢。狩獵業、牧業、農業、商業、貿易、航海業齊頭並進;草原狼、森林狼、高山狼、陸狼、海狼一直自由生活。西方民族強悍的游牧遺風和性格頑強存留下來,而且在千年的商戰、海戰和貿易戰中得到不斷加強,後來又進入到現代工業殘酷的生存競爭之中,狼性越發驃悍,所以西方民族強悍進取的性格從來沒有削弱過。民族存在決定民族性格,而民族性格又決定民族命運。這種性格是西方後來居上並沖到世界最前列的主觀原因。

世界上從古到今大致有狩獵、游牧、農耕、商業、航海、工業這六種行業和六種民族。其中,農耕最特殊,因為只有農耕可以自給自足,自我封閉,自花授粉,自行退化,基本上可以不需要競爭、交換和雜交。除了農耕以外,其他五種行業都不是「和平」的行業,不能自給自足,必須競爭交換搏殺才能生存發展。這五種行業都是競爭激烈,風險巨大,環境險惡,你死我活的行業。如果這五種民族沒有像狼一樣凶悍頑強進取的性格,就不能生存。因此,這六大行業中產生出來的六種民族,除了農耕民族以外,狩獵民族、游牧民族、經商民族、航海民族和工業民族這五個民族,都是世界上強悍進取的民族。

而且這五種行業和民族有著繼承關系,從狩獵游牧發展到經商航海,從經商航海又發展到近現代工業。這五種強悍行業是為強悍民族准備的,也只有強民族才敢干強行業。從低級強行業一直干到高級強行業,這就是世界歷史發展的主航線。西方世界基本上就是由狩獵游牧,發展到經商航海,再發展到現代工業時代的。

古代農耕民族的歷史是一個閉門造車,自給自足的歷史支流,他們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但游牧民族及其後代沖進他們的流域,搶走了他們的創造發明,並把他們滅了國,滅了族,或當作附庸,便繼續在驚濤駭浪中揚帆遠航,去創造發明更先進的文明了。華夏民族一起步就踏上農田,走進農耕民族發展的歷史支流,越走越弱,當然在民族性格上就要大大吃虧。

華夏先民的性格絕對不比西方民族弱,同樣勇敢智慧,強悍進取,狼心勃勃。可是一落到華夏這片世界最大的溫良敦厚肥沃的農田里,再凶悍的狼性也悍不起來了。古代中國廣闊深厚的農田,是軟化馴化草原狼和狼性的溫柔之鄉。

吉普進入邊防公路以南的草場,草已矮得貼了地皮,像一大片光禿禿的練車場。楊克將車開出土路徑直向黑石山駛去。

陳陣略略翻了翻打印稿,繼續說:黃河流域並不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惟一發祥地,西北草原,尤其是內蒙草原,更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據《內蒙古歷史地理》一書介紹,考古發掘證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內蒙古就有人類活動。著名的「大窯文化」的歷史久遠性令世人吃驚。大窯遺址在內蒙呼和浩特市東北郊保合少鄉大窯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窯遺址有一個遠古人類的石器制造廠,時間跨度從舊石器時代的早期、中期、一直到晚期,前後長達幾十萬年。遺跡最早的年代距今約70萬年,比北京猿人的遺跡還早10—50萬年。到新石器時代,內蒙的古人類活動的范圍更廣。距今為止,在內蒙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約有100多處,而從這些遺址出土的器物形狀和彩陶風格,與中原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有區別。

還有,在西北陝西發現的藍田人距今約80—60萬年,也比北京猿人的歷史久遠。即便是北京猿人,也不屬於黃河流域的中原人,而是遠古北方人。在遠古時期,北方和西北的高原和草原水草豐茂,氣候濕潤,適於人類生活。草原的遠古人類過著狩獵、游牧和采集的生活,而大禹治水以前的黃河中下游的中原,還是定期和不定期的「黃泛區」,許多地方都不適合人類居住。中原是黃土高原水土流失、並由黃河輸送泥沙而堆積形成的平原,因此,西北高原和草原是中原之父,黃河是中原之母。西北草原的人類史自然也就比中原的人類史更久遠,中原的原始先民來自於西北高原和草原。

中國草原先民必定以他們強悍進取的游牧精神和性格,以及流動擴張的特性,慢慢進入和開發中原,並持續深刻地影響了中原部族和華夏文明的形成和發展。

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和黃帝就是出身於西北游牧族,據傳說,炎黃二帝都出自於遠古少典部族。范文瀾綜合了史書記載的傳說後認為:「炎帝姓姜……姜姓是西戎羌族的一支,自西方游牧先入中部」,慢慢開始農耕。古羌族屬於典型的游牧民族,是華夏漢人的祖族之一。西羌族性格剛烈勇猛,這就不是傳說了,而是事實。《後漢書·西羌傳》記載:「西羌……以戰死為吉利,病終為不祥。耐寒苦同之禽獸,雖婦人產子,亦不避風雪。性堅剛勇猛,得西方金行之氣焉。」這幾句評語真是太精彩了,簡直就是在說狼,也是對草原狼和游牧民族性格的高度概括。因為只有草原狼和游牧民族才寧肯戰死,不願病終。這段記載和評語極為准確生動地抓住了西羌族和中國游牧民族的共同本質性格特征——狼性性格;也敏銳地指出了西北游牧民族的性格的來源——「同之禽獸」,也就是同之於猛禽猛獸、同之於草原雄鷹和草原狼;而且又指出了中華民族的金行之骨氣志氣的產地——西方和西北方的游牧區。我真為漢人的先祖有這樣「堅剛勇猛」的性格而感到自豪和振奮。

羌族是中國的一個了不起的古老民族和華夏民族的主要祖族之一,她不僅孕育了包括「犬戎」、「白狗」、「白狼」等大部分西戎族,還孕育了漢族、黨項、土蕃、藏族等民族,而且古羌族流入蒙古草原的分支部族還參與了蒙古草原民族的形成。據有的專家研究,單音節有聲調的漢藏語系就發源於單音節的古羌語。直到現在,許多漢字還帶有華夏祖先羌人的游牧血統的胎記,例如,現在用得最濫的「美」字就是這樣,美字由「羊」字和「大」字組合而成。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美……從羊,從大羊。」徐鉉注釋道:「羊大則美,故從大。」可見華夏先祖的審美觀是游牧人的審美觀。咱們倆都當過羊倌,能夠體會這種美感。羊r是牧人的主食,把一群羊羔養成一群大羊,那心里是多美啊。「羊大」也是草原狼的審美觀,當一條大狼獵到了一只大羊的時候,那它就美得亂哼哼了。如果漢人的先祖是農民,那美字就不是「大羊」而可能是「大米」了。遠古選美選大羊,現代選美選美人,但是美字本身依然是「大羊」。

羌族的偉大在於她的剛強性格和超人的智慧,與古羌族同時存在的古匈奴等游牧民族早已消亡,而她卻一直頑強生存延續至今,她的兒孫子族的數量已達到令世界震驚的十幾億之巨……

咱們還是回到炎黃時期,在炎帝進入中原之後,傳說中的南方「獸身人言」的九黎族蚩尤也北上中原,與炎帝族發生激烈沖突,開始務農的炎帝族被凶悍的蚩尤九黎族不斷進,「九黎族驅逐炎帝族,直到涿鹿」。炎帝便聯合更加強悍的黃帝族共同作戰,在涿鹿大敗九黎族,並把九黎驅出中原。黃帝族後來又打敗炎帝族,並把炎帝族擠到長江流域,才正式進入中原定居。再往後黃帝族又與炎帝族聯合,共同抗擊南方蠻族。

我認為黃帝族之所以能夠戰勝蚩尤九黎族是有其民族性格根源的。這是因為當時黃帝族仍是游牧族。《史記·三皇本紀》的注釋說:「炎帝黃帝皆少典之子,其母又皆有媧氏之女……姜姬二帝同出少典氏,黃帝之母又是神農母。」因此,黃帝族與炎帝族同屬一族。既然炎帝族起源於西戎羌族,那么黃帝族也起源於西羌和西北高原。史書記載,傳說中的黃帝族發源於西北游牧區,活動范圍在西北,主要功跡和事跡也發生在西北。庄子說:「昆侖之虛,黃帝之所休。」《山海經》說:「海內昆侖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史記·五帝本紀》又說:黃帝族「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而且,黃帝「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史記》的注釋解釋道:「有土德之瑞,土色黃,故稱黃帝。」而黃色之土,乃游牧之地西北黃土高原也。范文瀾認為:「黃帝族原先居住在西北方,據傳說,黃帝曾居住在涿鹿地方的山灣里,過著往來不定遷徙無常的游牧生活。」

在傳說中,黃帝與炎帝打敗蚩尤九黎,發生在涿鹿;黃帝與炎帝三次大戰發生在阪泉,而阪泉在河北懷來,古稱懷戎,是游牧區,就在涿鹿東邊幾十里的地方。涿鹿在華北的西北部,是內蒙草原的延伸地,在上古時期是典型的游牧區。上古時期涿鹿、懷來、媯河和燕山地區是游牧民族的地盤。後來,黃帝又定都於涿鹿。最後,黃帝葉落歸根,「黃帝崩,葬橋山」,而橋山更是地處西北,人所皆知。炎黃二帝起源於西北游牧族和游牧區,因此必定崇拜天,也就是崇拜草原和游牧民族的「騰格里」。《史記》說,軒轅黃帝擒殺蚩尤以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

陳陣從文件夾中抽出一張卡片說:中國西北的游牧族世代崇拜騰格里,這是經過考證的。你聽聽《草原帝國》的作者、法國研究亞洲史的泰斗勒尼·格魯塞是怎么說的。他說,「匈奴人於公元第三世紀後半期時組成了一個統一的和強有力的民族。他們的首領被稱作單於,這稱號的全文譯音為撐梨孤塗單於,漢文內譯作『天子』,我們辨別出撐梨為突厥——蒙古語字根,它顯明的是突厥字與蒙古字『騰格里』(天)的譯音。」你看,從匈奴到突厥,再到蒙古,全都崇拜騰格里。而匈奴是極為古老的民族,古稱葷粥,在夏朝稱為「淳維」,在殷商時期稱為「鬼方」,到漢朝才稱為匈奴。《史記》的注釋說:葷粥乃「匈奴別名也」。在黃帝時期,黃帝就曾與葷粥打過交道,《史記·五帝本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