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部分(2 / 2)

狼圖騰 安波舜 未知 6335 字 2021-02-13

然而,逐漸擴大的農耕生活,慢慢消蝕游牧民族遺留下來的狼性性格,並慢慢破壞已經逐漸縮小的中原牧地的狼性造血功能。到商末時期,西部的周族開始崛起,當時周族已開始農耕,但是,由於周國地處西部,國內居民大多是戎狄游牧民族。周古公曾費大力氣改革戎狄舊俗,建立新的封建生產關系。一般說來,游牧民族尚武善戰;農耕民族尚文重教化。周國內部存在的農耕與游牧雜居融合的民族現象,就使得周國在民族性格上具有農耕與游牧半羊半狼的雜交優勢。還有,周國經常遭到境外戎狄游牧民族的侵略,被迫與之交戰,從而也得到了性格和軍事上實戰鍛煉。因此,周民族在性格上就比較全面,狼羊結合,半野蠻半文明,文韜武略,智勇雙全,具有比中原農耕為主的民族更多的狼性血y,具有更強悍進取的狼性格,還具有較高的禮儀文明,敦厚待民愛民的向心力。

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聯合八個西方戎狄國,親率「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以東伐紂。」而「戎車」和「虎賁」都標明了周國軍隊的游牧虎狼的特性。周武王在與商紂王七十萬大軍決戰之前指天「大誓」,號召全軍「如虎如羆如豺」勇猛殺敵。而「豺」就是狼。周國凶猛的虎狼之師,以少勝多,取得大勝,滅掉商朝,建立起對中華文明影響極大的西周王朝。

周國在與戎狄民族雜居交融的時候受到了游牧民族天崇拜和圖騰崇拜的深刻影響,後來周國又將這一影響帶進華夏,並繼續把天崇拜作為華夏民族的最高崇拜,周朝的最高君王也被稱為周天子。

周國和周朝的這種半羊半狼的雜交優勢,使周國和西周不僅接受了一次游牧民族狼性血y的輸血,而且實際上還對整個華夏民族,重新輸入一次草原狼性血y。使千年來被農耕羊血稍稍沖淡了的狼性血y,恢復到原有的濃度比例。這次輸血產生了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這些對華夏民族和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的偉大人物。那時候華夏族的聖賢,都具有剛強的游牧精神:性格強悍,胸襟開闊,目光遠大。「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就產生於這個時代,也是對當時民族性格的准確寫照。而這種民族精神中充滿了中華游牧精神。

農耕所必然產生的不思進取的安逸腐化,是商朝覆滅的內因,自強不息的周王朝取代商朝便順理成章。在西周的盛期,文武之道張弛有度,文治武功光輝燦爛,為華夏民族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陳陣背靠車輪,伸開腿,繼續說:中華民族以後的道路就是按照中國特色的路線發展下去的。農耕必定軟化農耕民族的性格,而草原游牧必定強化游牧民族的性格,古代中華文明的發展和延續必須依靠游牧民族定期或不定期的不斷輸血。這就是幾千年中國古代文明的發展規律,而這個規律涉及到民族生存發展的根本問題,即民族性格問題。

中國和世界的歷史證明,歷史絕對不是「一堆偶然事件的堆積」,而是有其內在的客觀發展規律的。可是中華文明興衰發展的特殊規律直到現在還隱藏在「偶然事件的堆積」里。如果不從「民族存在和民族性格」的研究角度及其方法來研究分析這些「堆積」,那么中國人就永遠掌握不了中國特殊的文明興衰發展規律和中國的命運。

性格對於個人來說,是其能否成功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對於民族來說,民族性格則更是一個決定民族命運的生死攸關的國家大事。從世界各民族興亡盛衰的歷史看,民族性格屬於民族脊梁問題。歷史證明,一個民族的性格強悍進取,這個民族生存發展的機會就大就多;而一個民族的性格軟弱,這個民族被淘汰的可能性就增大。從世界上實際存在的民族價值標准看,民族性格軟弱是一個民族最致命的缺陷。因為,軟弱的民族性格是萬惡之源,它將導致一系列最可恥、最不可饒恕的罪惡:不思進取,坐井觀天、喪權辱國、割地賠款、叛賣投降、俯首稱臣;人民被殺戮、被販賣、被奴役、被歧視;民族被改種、改文、改姓、改身份等等。世界上無數古老農耕民族就因其性格軟弱,而被殘酷的世界無情淘汰。世界發展到現在,人口激增,生存空間和資源日益短缺,民族性格問題更加突出,因此,必須更加充分重視民族性格問題。為此,就必須從民族性格的視角重新審視中華文明的演變發展史。

我認為,中華游牧民族對中華民族和文明的偉大貢獻,最主要是在精神上性格上的貢獻。而剛強進取的民族性格則是創造和支撐中華文明的支柱。華夏農耕民族是創造古代中華文明的腦與手,而游牧精神和游牧性格則是整個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脊梁。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從西周以後,華夏民族一個主導性的盛衰規律也由此開始:一旦華夏民族性格中的羊性太強於狼性,華夏就被異族入侵,山河破碎,任人宰割;一旦狼性太強於羊性,華夏中國就專制暴政,或軍閥混戰,民變蜂起,戰亂不休。只有華夏民族在性格上的狼性羊性大致平衡,狼性略大於羊性時,華夏中國才疆域擴大,國富民強,經濟文化繁榮昌盛。

下面,咱們就來看看中國的歷史是不是按此規律發展的,而且中國歷史發展的事實是不是又印證了這一發展規律。

到西周末期,長期的農耕和平環境,使得君王荒y無度,玩物喪志,烽火戲諸侯。君主性格軟化,無心富國強兵,結果周幽王被野蠻強悍的犬戎族攻殺,幽王的寵妃褒姒被擄,象征華夏最高權力和地位的「九鼎」寶器也被犬戎掠往草原,都城豐、鎬西北被犬戎占領。強盛約三百年的西周覆滅。此後,犬戎便成了華夏民族最可怕的敵人,直到唐朝,中原民族還把一切西北游牧民族統稱之為「犬戎」和「戎狄」。在唐代宗年間,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說:「犬戎犯關度隴,不血刃而入京師……」在唐德宗年間,大臣柳渾對德宗說:「戎狄,豺狼也,非盟誓可結。」這個「犬戎」的「犬」字帶有漢族特點的強烈的侮辱性,而且說戎狄是「豺狼」也准確地指出了犬戎或戎狄族的狼性格。至春秋初期,犬戎又成為秦國的強敵。後來犬戎的一支北遷到蒙古草原,成為蒙古草原最早的游牧民族之一。研究中國的游牧民族、游牧精神和游牧民族的圖騰,也必須從古匈奴葷粥和犬戎開始。

根據文獻記載,犬戎族就是自稱自己的祖先是二白犬,並以白犬為圖騰的西北最古老的游牧民族,屬於西羌族,是炎黃族先祖的近親。早在炎黃時期,犬戎族就是炎黃族的勁敵。《後漢書》就有記載:「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高辛氏就是黃帝的曾孫,堯帝的父親。史料只記載了犬戎族的圖騰是白犬,但並沒有說明白犬是野犬還是家犬。但是,白犬到底是野犬還是家犬,關系重大,這涉及到民族性格問題、中華游牧民族和中華民族的圖騰起源等一系列關鍵性問題。

我認為,白犬可能就是白狼,據《後漢書》記載,至漢朝,在原來犬戎活動范圍內曾出現一個人口眾多的西戎白狼國。到東漢明帝時,「白狼……等百余國,戶百三十余萬,口六百萬以上,舉種奉貢,」自願歸屬東漢。白狼王還命人作詩三首,合稱《白狼歌》,獻給東漢皇帝。因此,我認為白狼國就是犬戎國的變種,白狼王則是犬戎的後人,而白狼族就是崇拜白狼,並以白狼為圖騰的部族。白狼國的存在,也可以證明犬戎所崇拜的白犬很可能就是白狼。

退一步說,即便白犬不是白狼,那么白犬也一定是像藏獒那樣的比草原狼更高大更凶猛的野狗。據史料記載犬戎族極為野蠻凶悍,根據我對游牧民族的長期研究,歷史上最古老最野蠻的犬戎族,按其民族性格來說,他們絕不會崇拜性格溫順聽話的家狗,就像蒙古草原上從古到今所有馬背上的民族,無一例外都不會以馬為圖騰的那樣。因為馬是草原人所馴服的動物,性格凶猛強悍的所有中華草原民族,絕對不會崇拜被自己所馴服的動物,也更不會把家狗家畜作為自己民族的圖騰。而且,圖騰是草原民族神聖的精神崇拜,而家畜卻是受牧人鞭打驅使的奴仆,絕無神聖可言。咱倆在草原上生活了十年還不知道嗎,牧民雖然很愛狗,但是在草原人的心目中,狗與狼地位極其懸殊,狗是草原人的戰友,而狼則是草原人的神靈。

因此,我的看法是:犬戎族崇拜的白犬,或者是白狼,或者就是野生白犬,一種與狼同科,與狼同形,比狼更凶猛的自由野狗。所以,當時犬戎族的「犬圖騰」就等於「狼圖騰」,古犬戎就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最早崇拜「狼圖騰」的古游牧部族之一。

說犬戎是最早崇拜狼圖騰的部族之一,這是因為,據史書記載犬戎的母族——古羌族也崇拜犬圖騰。《資治通鑒》第一百九十卷里說:在唐朝初年有「白簡、白狗羌並遣使入貢」,而且,唐還「以白狗等羌地置維、恭二州」。這說明古羌族也崇拜白犬。實際上,從民族歸類上看,犬戎族就是西羌族,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羌,西戎牧羊人也。」因此,犬戎就是西羌,西羌包含犬戎。那么以上所說的「犬戎」、「白狗」和「白狼」等族就都是西羌族。由此可以斷定,西羌族是以白狼或白犬為圖騰的游牧民族。而「以戰死為吉利,以病終為不祥」的勇猛古羌族當然也不會崇拜馴順的家狗的,因此古羌族崇拜的「白狗」不是白狼就是比狼更凶猛的野生白狗,因而,古羌族就是崇拜狼圖騰的古老民族。由於華夏人文始祖之一——姜姓炎帝族是古羌族的一支,而黃帝又與炎帝同族,那么,如果追本溯源的話,白犬圖騰,或狼圖騰,是中華民族的最原始最主要的圖騰。

狼圖騰崇拜起始於華夏最古老的羌族、犬戎族和古匈奴葷粥,後經白狼、匈奴、高車、鮮卑、突厥、契丹等游牧民族,一直延續到現代的蒙古民族。這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游牧民族圖騰,在強悍的西北和蒙古草原上,一個又一個的游牧民族被更強悍的游牧民族打敗,民族來復去,而狼圖騰和狼精神卻永世長存。這種狼圖騰文化和精神從未中斷,甚至大大超過從未中斷的華夏農耕文明的歷史長度。可惜,狼圖騰所包含的巨大精神價值,從未被怕狼恨狼的漢人重視和研究過,甚至還故意將其打入冷宮。

特別重要的是:中華大地的這兩個「從未中斷」的文化,以游牧民族的狼圖騰文化更有生命力,也更有價值。如果沒有「從未中斷」的狼圖騰精神和文化,那么華夏幾千年的農耕文化和文明就可能中斷。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從未中斷,這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世界文明歷史中的奇跡,而奇跡背後的奇跡卻是歷史更久遠、又從未中斷的狼圖騰文化。狼圖騰之所以成為西北和蒙古草原上無數游牧民族的民族圖騰,全在於草原狼的那種讓人不得不崇拜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和強悍智慧的精神征服力量。這種偉大強悍的狼圖騰精神就是中華游牧精神的精髓,它深刻地影響了西北游牧民族的精神和性格,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也深刻影響了全世界。

我認為歷史如此悠久的狼圖騰崇拜和精神,恰恰是永葆其旺盛生命活力的古代和現代游牧精神的本源。現代中國人真應該為中國還埋藏有如此偉大珍貴、悠久豐厚的精神遺產而感到慶幸和自豪。現在到了應該剝去掩蓋它的農耕羊皮,而讓其大放光彩的時候了。它將是當代中華民族性格轉換工程的最寶貴的本土精神資源。「東方睡獅」將由於狼圖騰精神的復活,而真正蘇醒和抖擻起來。

好!帶勁!楊克噗地拉開了一罐啤酒,連聲叫好。他把酒遞給陳陣,自己也打開一罐,仰頭猛喝了一大口說:你這個挖掘真比白狼王挖的狼d還要深,一直挖到炎黃的祖族那兒去了。你的結論我同意,我也認為西羌犬戎崇拜的「白犬」肯定是野狗或者就是白狼。我到現在還特崇拜咱們的二郎呢,羌族和犬戎崇拜的肯定就是這樣的野狗,或者更厲害的藏獒式的野狗,絕不會崇拜聽人話的寵物狗的。要不然真無法理解東方游牧民族為什么會有那么大的能量。你這個觀點能說服我。再接著講!

陳陣一罐啤酒下肚,談興更盛,他挺起身,盤腿坐在沙草地上,繼續開講:西周之後,歷史進入春秋戰國時代,由於華夏民族先祖強悍性格的遺傳基因很強,又由於在陝西、山西、河北、華北北部仍保留著大量的牧地和游牧民族,甚至在現在的河北腹地定縣平山一帶還出現過一個由白狄匈奴所建立的著名的中山國。中山國立國幾百年,以出產「中山狼」而聞名於世,因此中山國民性格強悍,與韓、燕、宋同時稱王,還曾掠占過燕國的大片土地,可見當時中原華北還有不少狼性土地和狼性性格。而且,當時中原國家又經常遭受西北游牧民族的入侵輸血,因此,春秋戰國時期的整個華夏民族的性格依然強悍,甚至強悍到產生不出一個大一統中央集權專制制度來統治他們的程度。在春秋戰國時期,群狼逐鹿中原,諸侯爭霸華夏,血沃中華大地。「卧薪嘗膽,奮發圖強」就是那個時代民族性格和精神的寫照。從民族性格中涌出的銳意進取的力量像火山群持續噴發,此起彼落500年。這一時期,在思想文化方面,更像是一次轟轟烈烈的造山運動,儒家、道家、墨家、兵家以及法家等狼家,百家爭鳴,群峰林立。在華夏古代歷史上出現了思想精神文化上的空前盛世。後來,中國在文化上的幾次復古運動,都試圖恢復當年的民族精神和性格,雖然沒有成功,但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唐代韓愈和北宋歐陽修、蘇軾的復古,造就了文壇上氣勢磅礴的「韓潮蘇海」。歷史證明,在政治經濟上不能復古,否則就是倒退,但在民族精神和性格上必須經常「復古」。西方的「文藝復興」就是一次非常偉大和成功的「復古」運動。

到秦朝,秦國又有一個類似於又不同於西周的開端。秦國也是地處西部,因此它擁有西北千里游牧區和秦川漢中巴蜀農耕區的半牧半農的經濟基礎,和在此民族存在的基礎上形成的半狼半羊雜交的國民性格。強悍性格產生強烈要求改革變法的強大動力和願望,秦國商鞅變法首先成功,而以農耕為主的和信奉周禮的六國,卻因為長期的農耕生活國民性格日益軟化。秦國很快便對六國形成壓倒性的優勢。到秦始皇時代便橫掃六國,統一華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秦始皇開拓猛進的狼性性格,以今非古,焚書坑儒,強行推行「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又築長城,修馳道,建騎兵,擊匈奴。敢作敢為,大氣磅礴,首創了一個強悍向上的嶄新時代。需要說明的是,這「書、車、行」的三同奠定了華夏民族的統一的基礎。中國第一個的「大一統」並不是由儒家帝王建立的,而恰恰是由焚書坑儒的狼性秦始皇建立的。還需要說明的是,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封建專制王朝得以建立,也表明此時華夏民族的國民性格已經開始顯露農耕化軟弱的跡象。

然而,由於秦國立國的基地是在戎狄游牧區。秦國在秦穆公時期滅掉12個戎國,開地千里,成為「西戎霸主」,采用西戎游牧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法律。司馬光說秦「以貪狼為俗」,可見秦國受西戎的狼性格和狼圖騰的影響極深。秦國當時已經是西部大國,秦襄公還曾被周平王封過諸侯。但是,華夏其他諸侯卻認為秦是西戎野蠻國,根本不承認它是華夏諸侯國,還不讓秦國參加華夏諸侯盟會。秦國國內游牧民族的成份確實更重,因此,秦國國民性格的狼性過強,在這塊狼性土壤中誕生的秦始皇就很容易成為一個狼性暴君。結果,暴行激起反抗,潛伏在六國民間的狼性好漢揭竿而起,開始軟弱的華夏民族又被激發出強悍精神,起義遍布全國,秦王朝二世而亡。但是,秦朝對中國歷史影響極為深遠,而游牧民族的狼性性格在其中起到關鍵性作用,如果沒有秦國君民狼性格的因素,中國歷史決不會出現以後漢唐的輝煌上升時期。

秦國到秦朝這段歷史,是草原民族對華夏民族又一次狼性血y的輸血,大大地沖淡了千年來從農耕生活中涌進民族血管的羊血,使剛剛又要羊化和孱弱的華夏民族性格,再一次剛強起來。

公元前206年,劉邦建立西漢王朝。西漢時期,「漢承秦制」,西漢又承襲秦朝狼血,漢武帝在性格上就是第二個秦始皇,史家稱漢武帝「異於秦始皇無幾矣」,凶悍好戰,舉全國之兵力財力,連年征伐,毫不妥協,不滅匈奴誓不罷休。當時的漢朝,主戰派占絕對優勢,「銳勇輕死之士充滿朝廷」,大有古羌族「以戰死為吉利,以病終為不祥」的民族性格。漢武帝還大膽起用李廣、衛青、霍去病等等充滿狼性豪情的將領,以騎兵攻騎兵,以騎s對騎s,凶猛果敢,長途奔襲,深入草原,血戰匈奴數十年,打得匈奴元氣大傷。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甚至還把作為防御性工程的長城,也變成對草原經濟封鎖的進攻性武器,嚴禁鐵器武器葯材出關,斬殺大批違禁商人。

當時華夏農耕厚土上生長出來的儒家,也終於長成大樹,進入官方主導意識形態。儒家主張以農為本,與民休息,輕徭薄賦;並主張施仁政,以馴化軟化國民性格,來換取國家和社會的穩定,為帝王所用。以典章制度治國安民,求得和平發展。漢武帝在認識水平上高於秦始皇,他懂得儒家的作用。因此,西漢時期,狼羊結合,霸道王道雜之,狼血羊血大體平衡。西漢時期,漢民族終於在性格上從秦朝的「野蠻狼」發展到漢朝的「文明狼」,達到古代「文明狼」的最佳性格水平,與同時代的西方強悍的古羅馬民族性格大致相當,國家強盛的程度也差距不遠。當時整個漢民族充滿了勇猛頑強,開疆拓土,消滅強敵的壯志豪情。那時的西漢國運昌盛,國富民強;文史哲經,藝術科技,高度繁榮;並第一次征服西北和西域,擴大華夏的游牧國土,切斷了匈奴的財政來源,消滅了匈奴的主力,造就了一個長達400年的輝煌朝代。大漢帝國是華夏漢民族最值得驕傲的時代之一。遺憾的是,在以後的朝代,純粹漢民族的民族性格再也沒有達到過這樣的高度和水平,此後,靠漢族獨木便難以支撐華夏文明大廈了。

隨著漢朝屯墾戍邊政策的實行,農耕對草原的擴張,和對草原民族的一次次沉重軍事打擊和壓迫,以及晉朝殘酷的「徙戎政策」,即用武力驅逐異族出境,激起游牧民族的強烈反抗。草原民族終於又積累起巨大的報復力量。到晉末,匈奴、羯、氐、羌和鮮卑五個草原民族先後沖進中原,又先後建立16個國家,史稱「五胡十六國」。秦漢以來幾百年的農業大發展,華夏的農業已取得優勢,整個漢族已成為標准的農耕民族。民族性格羊性化,畏戰怕死,不堪一擊。「五胡」便像狼沖羊群一樣,將整個中原變成「草原狼」的天下,時間長達120多年。在此期間,中原大地狼性太盛。因而,群狼混戰,血腥殘暴,屍骨遍野,人口銳減。但這次巨大災難的內因,仍在於農耕文明的本身,溫柔敦厚的農耕民族缺乏強悍的國民性格來抵御外來侵略。

建國於公元386年的北魏,是一個狼羊性格結合比較好的時代,我對北魏非常感興趣。建立北魏的鮮卑族和後來的蒙古族都屬於東胡,兩民族的語言有共同的祖源。鮮卑族發源於大興安嶺北麓的鮮卑山。蒙古史權威、原中國元史研究會會長韓儒林先生說:「據近代學者研究,鮮卑為蒙古族。」

早在東漢和帝時,漢大將竇憲擊敗匈奴,鮮卑乘虛占領匈奴舊地,十多萬戶匈奴人自號鮮卑,加入鮮卑族,同時也把匈奴的文化和原始崇拜帶入鮮卑族,因此,鮮卑族又是東胡與匈奴的融合民族。鮮卑拓跋部極為凶悍,但是鮮卑的文化極其落後,連文字也沒有。然而,他們有蒙古草原狼一樣凶猛的性格和智慧的頭腦,具有超凡的軍事才能,是五胡中最卓絕的一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簡直就像頭神狼王,神武異常。他居然用了不到十年時間,依靠凶猛的鮮卑騎兵,掃平群狼,統一了北部中國。在中國歷史西周以後,開創了第一個由草原民族建立的強悍有作為的朝代。

更有意思的是,鮮卑拓跋像蒙古草原狼一樣愛動腦子極善學習,他們對漢文化極為痴迷,又一次表現出游牧民族在文化和制度上開拓進取、勤奮學習的民族性格。在馮太後和孝文帝時期,大力倡導全民族學習漢文化並與漢族通婚,幾乎達到全盤漢化的程度。後來百萬鮮卑遷都洛陽以後,完全使用漢語漢服漢制度,甚至將鮮卑姓改為漢性,例如將皇族拓跋氏改為長孫氏。讓南朝漢人來使,一時分不清是到了胡國還是到了漢國。

需要說明的是,草原民族對漢文化的主動接受是有深刻的種族根源的:一是,漢文化中有至高無上的天崇拜,也就是騰格里崇拜,而漢文化中的天崇拜本來就是來源於草原民族的騰格里崇拜,是炎黃先祖從草原帶到中原的原始崇拜。因此蒙古草原游牧民族的最高崇拜與漢族天崇拜文化不僅不沖突,反而因原始崇拜的親緣關系而情感親近,容易接受。後來蒙古本土的蒙古族和華夏的漢族最終沒有接受基督教和伊斯蘭教,而都接受佛教,也是與蒙古族和漢族共同的最高天崇拜有很大關系;二是,漢文化儒學中也具有早期儒學遺留下來的強悍進取的游牧精神,像「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富貴不能y,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強健不屈的精神也頗合草原民族性格和狼圖騰精神;三是,儒家全力維護「天子」,也就是「騰格里之子」的皇權。總之,漢文化本來就是游牧民族來到農耕地區而逐步發展起來的文化,因此,當後來的草原民族入主中原農耕大地之後,就不必在文化上從頭開始,只要把游牧先輩和後輩的文化成果拿來即可。當然,後來鮮卑、蒙古族和滿族都看到了漢文化的缺陷,在接受漢文化時做了不小的取舍,並增添了許多游牧文化的內容。

還需要說明的是,傳統觀點認為游牧民族雖然可以在武力上征服中原,但是漢族卻可以用漢文化征服游牧民族,這實際上是一種大漢族主義觀點。這種觀點最大的錯誤在於否定了最根本的非文化因素——華夏農耕土地的征服作用。華夏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