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一章出乎意料的大賣(2 / 2)

於是,又只能安慰自己,這點盈利經過通貨膨脹,其實還是虧了。

7月15號星期三,《紅海行動》依然保持著正常的走勢,單日拿到1.17億,總票房跨過三十億大關。

國內第一部票房破三十億的電影,各路媒體又是一水的吹捧,距離上一次打破《度與激情7》還沒過幾天呢。

16號星期四,《捉妖記》正式上映,日拿到1.36億的高票房,終結了《紅海行動》的日票房冠軍紀錄。

作為全年齡段的喜劇電影,《捉妖記》也成了暑期檔的另一大熱點,吸引了不少的新聞版面,更何況還壓下《紅海行動》成為當日票房冠軍,也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

而作為最大投資方,以及主控行方,萬達的江德福得到准確票房後也松了一口氣。

作為上市前的最後一部大片,這部電影對萬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集團會議上,江德福更是要求必須不計代價,砸下所有的資源,把《捉妖記》的票房推到二十億這個門檻上。

言下之意,也包括了合理地買票房,來刺激市場了。

不管國內還是好萊塢,或者八十年代前後的香江,買票房都是常態了。

好萊塢後來反壟斷法出現之後買票房成本高了,這種情況慢慢減少,買的少了。

香江當年主要依靠外埠來賺錢,寶島和東南亞的的行方除了看有沒有大明星出演之外,另一個重要標准就是本土票房。

再加上邵氏、嘉和、金公主都有自己的院線,而且法律不健全,買票房的成本幾乎沒有。

國內買票房的方式很多,有違法的,也有合法的。

就算自己花真金白銀買的,也有可能觸犯《反不當競爭法》,不過如果是和影院正常批量購買電影票,並且簽署合同,就不算違法了。

要不干脆行方和制片方不出面,找其他公司去大量買票,都是合法的。

電影院搞促銷活動,然後別人團購或者買來給公司員工福利,或者電商、市、商場搞活動給顧客送電影票,這些都在法律允許范圍內。

至於票給不給觀眾,有沒有觀眾去看,那法律也管不到。

萬達旗下全是直營電影院,做起來就更加簡單了。

《捉妖記》日票房里也有一定的水分,但是不多,和相當一部分電影一樣,前期多少要買一點。

不過現在就算刨除那點水分,這個日成績,以及口碑,如果有足夠排片支持,沖上十五億十拿九穩了。

既然這樣,江德福干脆盡全力把這電影再往上推一步。

當然,是合法的方式。

17號周五,《捉妖記》票房稍稍有些回落,只拿到1.21億。

這是因為《煎餅俠》也上映了,日同樣破億,拿到1.o4億。

兩部新片,壓縮了《紅海行動》的排片,不過最慘的還是其他電影,基本上沒有了生存的空間。

《紅海行動》再次拿到1.16億,位列次席。

如果說《捉妖記》的大賣讓人意外,那《煎餅俠》就有點匪夷所思了。

大朋不過是一個網劇演員、主持人,這自編自導的處女座竟然日大賣一個億!

雖然有逃票票全力支持的原因,但是這也太嚇人了。

不過《煎餅俠》的營銷做得好,也很簡單。

前期網上花絮特別多,分開看也特別搞笑,而喜劇片天然就有市場,容易吸引觀眾。

只是,觀眾走進電影院就會現,電影里絕大部分精彩的情節和梗都在花絮里放完了。

也就是俗稱的封面黨,給你一個大美女的封面,辛辛苦苦下完之後成了葫蘆娃。

緊接著周六,《捉妖記》單日狂收1.6億,《煎餅俠》拿到1.35億,《紅海行動》1.41億。

三部電影同時單日破億,這在國內電影市場還是頭一次。

《煎餅俠》還做了一個聰明的營銷,微博和各大網站隨處可見有網友評論,說《捉妖記》讓自己失望了,而《煎餅俠》居然比想象中好看!

同樣都是喜劇,觀眾選擇哪一部就要看陣容、題材和演員了。

更重要的還是整體的評論,如果兩部差不多的電影上映,微博、論壇通篇是在說其中一部一般般失望了,而另一部卻有些驚喜,很容易影響到觀眾的選擇。

三人成虎,更何況大量水軍、營銷號了。

就這樣,暑期檔來到了另一個高潮,兩部電影意外地大賣了,和《紅海行動》一起瘋狂地收割著票房。

ps:把後面的情節理了理,一個月後完本。</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