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84部分閱讀(1 / 2)

我要做皇帝 未知 5964 字 2021-02-14

家伙統統打進誤國者的名單了。

更重要的是。劉徹很清楚,這個帽子,他們摘不掉

假如一切不變的話,周亞夫很快就將上演大逆轉。

是以,劉徹根本就是肆無忌憚。

他接著道:「兒臣請父皇下令,從今以後兩千石以下,敢有非議戰時軍國大略者,皆以資敵論罪」

翻開歷史,很輕易的就能發現,幾乎所有對軍國大事指指點點的。其實都是些小官。

真正的巨頭,混到了兩千石級別的,反而很少會在這樣的大事上發言。

道理很簡單。

兩千石以上的巨頭。位高權重,要考慮的問題也很多,知道輕重,不敢隨意在這種大事上發言。

至於低階的官員,光腳的又豈會怕穿鞋的。

即使說錯了也沒關系。

難不成,心憂國事,也是罪名

類似現在這樣的鬧劇,在中國歷史上從來就不少見。

甚至,前線在打仗。後方卻在商討把領軍的大將抓起來咔嚓掉這樣的事情,也是不少。

北宋甚至干出過。敵人已經兵臨城下,文官們還在商量。某將軍太強了,讓我們來削弱一下他吧

天子劉啟沒有接話,只是呵呵的笑了一聲。

劉徹的這個提議,在他看來,純屬年輕人血氣方剛的沖動舉動。

有些不切實際。

事實上,讓低階官員議論那些事情。

沒有他的默許甚至縱容,發展不到今天的局面。

你要問為什么

呵呵

從來就沒有那個皇帝會真心的信任過統兵大將,下意識的留一手,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該有的本能。

劉啟自認為自己已經是很難得的天子了。

對周亞夫賦予全權,無條件的信任,就連迫於壓力催促周亞夫救援睢陽的詔書,都是一個字一個字的摳字眼,反復斟酌,生怕影響了周亞夫的判斷。

但,倘若就這么徹底放權,沒有一個反制或者震懾的手段,顯然不行。

這才有了現在長安的鬧劇。

不然,萬一周亞夫將來功高蓋主,尾巴翹到天上去,跟當年他老爹一樣,干起了用兵權架空皇帝的勾當怎么辦

只是,這些事情,他不適合跟劉徹說。

甚至私底下也不能說。

最多也就暗示一二,能不能領悟,就看太子的了

沉吟片刻後,天子劉啟道:「此事,暫且擱在一邊不論,太子,朕聽說,你最近又招募幾個墨者」

對劉徹關心或者說監督,作為皇帝兼老爹,劉啟一刻也沒放松過。

一直以來,劉徹表現的挺合格的。

唯獨最近,接二連三的跟墨家的人走的很近,這就讓天子劉啟心里有些打鼓了。

墨家雖然在政壇上消失了幾十年了。

但是墨家諸子的代表作和其思想的著作,在石渠閣的檔案館里,保存了不少。

畢竟,當年墨者是秦國除了法家外,最大的一個政治派系。

其支脈甚至形成了農家和名家這樣的流派。

是以,至今,石渠閣中依然收藏了墨家的墨子七十一篇,隋巢子六篇胡非子三篇田俅子五卷。

他過去年輕時,曾經讀過這些墨家論著。

坦白說,有些言論,他很贊成,但有些言論,那就實在是恕難接受了。

就拿墨家宣揚的忠來說吧。

在他這個皇帝看來,簡直是大逆不道

居然敢把皇帝放在國家和人民之下

身為太子,與這樣一個激進且偏執的派系往來過密,可不是國家的幸事

是以,他決定好好敲打一下劉徹。

劉徹聞言,心里一驚。

老實說,他也是看到水被攪混了,才干一次征辟四五個墨者。

打的是渾水摸魚的主意。

哪成想,皇帝老爹居然這么關注他

他不知道該說多謝父皇垂恩,還是吐槽這個老爹正事不干,專門盯著自己兒子的隱私呢

沒辦法,劉徹也只能掏心掏肺了。

不然,萬一讓皇帝老爹以為他是傾向墨家的,那就完蛋了

這差不多就跟米帝的總統候選人被人揭發出曾經是gcd同情者一樣糟糕。那可就不僅朝野都要一片嘩然,許多原本支持他的人估計也會考慮換個太子這種選擇了。

於是,劉徹跪下來答道:「回稟父皇,兒臣征募那幾位墨者,是想借助墨家的一些特長」

劉徹想了想,水力鍛壓這種事情,現在影子都沒有,而且相對此時來說,太過科幻了,說出來,老爹也未必會相信可以借助水力來鑄造一種天下無敵的鎧甲。

化肥就更是玄幻了

根據劉徹的了解,現在懂得施肥的農民,都已經是高技術人才,會給土地堆肥的,已經算是種田小能手了。

此時的農業技術,連精耕細作的天賦都沒點好呢

唯一靠譜的,恐怕就是犁具了吧

據劉徹了解,目前關中的地主階級已經有不少開始用耕牛來耕地了。

但問題的關鍵是,耕牛耕地這種高大上的事情,還缺乏一種有效的農具來配合。

於是農民們索性就發明了一種二牛抬桿的耕地方式。

這種耕地方式,顧名思義,是用兩頭牛拉一個鐵制或者銅質的犁轅,需要三個人配合,一個牽牛的,一個坐在杠上維持穩定的,還有一個扶犁的。

就這,還被農民認為是不傳絕技

要不是這次編篡新神農,商容等人跑遍了關中,從弋陽和谷口等地的老農那里學來了這一招。

恐怕,這個東西,還被人當成黑科技收藏著。

劉徹看了以後有些無力吐槽了。

三個人兩頭牛,且不說這樣要浪費多少人力和畜力。

就那個犁地的的農具,也設計的極不科學,並不符合動力學。未完待續

第三百二十一節 馬耕

>

於是,劉徹就將他見過的二牛抬桿耕作方式,對著自己的老爹簡單的描述了一陣。

然後,劉徹道:「商君以來,牛耕漸成主流,以畜力,而非人力耕作,是當初商君耕戰體系中,耕之戰略的主流,可最近數十年,耕作方式停滯不前,甚至連牛耕都不曾普及,兒臣常常為此扼腕嘆息,而最近新發現的這種二牛抬桿的耕作方式,卻讓兒臣有所啟發,若能制出一物,使牛耕更加便利簡單有效,僅此一物,就可抵數個鄭國渠」

聽完劉徹的話,天子劉啟也陷入了沉思。

別以為皇帝不懂耕作種田

實際上,劉家的天子,雖然算不上種田小能手,但對農事一點都不陌生。

太宗孝文皇帝十三年春,下詔:朕親率天下農耕以供栥盛,皇後親桑以奉祭服,其具禮儀。由此恢復了西周天子親耕籍田的傳統,並成為一個制度。

太宗孝文皇帝在位時,這個制度是得到了堅決的執行的。

皇帝下地耕作,可不僅僅只是做樣子,而是真的下地擺弄過庄稼的

竇太後的眼疾,也是那時候天天擺弄針線,落下來的

作為太宗孝文皇帝的繼承人,儲君,當今天子沒下過地,耕過田,那是騙人的

時至今日,這個天子親耕籍田的制度,雖然只剩下了一個做樣子的儀式。

但是,早年的經歷,使得劉啟對於百姓的生活一點也不陌生。

尤其是太宗孝文皇帝還是一個喜歡手把手的教自己兒子的天子。

劉啟至今記得,當年先帝,一邊帶著他們兄弟在宮中的籍田里拔草澆水,一邊就將許多的知識以及道理灌輸給他們。

是以,劉啟對於農事一點也不陌生。

相反,還挺熟練。

「太子想恢復商君的牛耕政策」天子劉啟問道。

「是」劉徹自然也不隱瞞。

「難吶」天子劉啟忽然站起來,嘆道:「太子可知,何以秦代能普通使用牛耕,而我漢室卻只能以鋁粑人力耕作」

老爹這么一問,劉徹也愣住了。

劉徹不是那種對歷史一無所知的家伙。

前世十幾年諸侯王生涯,讓劉徹看了許多書,對於先秦時代的歷史也有所了解。

牛耕,其實不是漢室才出現的方式。

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原始的牛耕行為。

戰國時期,商鞅在秦國變法,其推行的耕戰體系中,耕這一塊就是以大力鼓勵和推廣牛耕為中心。

譬如商鞅規定:盜馬者死,盜牛者加。

意思就是,偷馬的死罪,偷牛的罪加一等

漢律中也有類似的規定,用以保護耕牛。

然而,讓劉徹奇怪的是,漢室建立以後,對於牛耕似乎不如秦代那么熱衷了。

先前,劉徹還以為是自己的老爹和祖父曾祖都不懂牛耕的意義。

現在看來,或許情況並非如此

劉徹也老實,既然遇到了自己不知的事情,很老實的跪下來,道:「請父皇教誨」

「秦人能以牛耕,因為他們有養牛的地方啊」天子劉啟看了一眼劉徹,語重心長的道:「當秦之世,秦王必先西平戎狄,而後,南下中原,就是為了剪除後背之患,更為了獲取牧牛馬之草場」

「至我漢家則不然,河南之地落入匈奴之手,代北只所,更是苦匈奴久矣,欲牧牛而不得,別說牛了,馬都很少」

聽著老爹的話,劉徹心中也是震撼不已。

原來如此呀

劉徹這才明白,為何等到了小豬統治,對匈奴開戰以後,民間耕牛漸漸的興盛了起來了。

很簡單,對匈奴戰爭的獲勝,帶來了大量的戰利品。

譬如,衛青收復河套地區,一次就為漢室獲得了一百多萬頭牛馬,以及一塊最好的養馬場。

霍去病歷次出征,帶回來的牛羊馬等更是不計其數。

而此時,河南河套在匈奴人手里,代北雲中等可以養牛養馬的地方,卻一直受到匈奴的騷擾。

在這樣的情況下,漢室自然就耕牛與戰馬奇缺。

是以,並非是漢室不想學秦人大力推廣牛耕。

而是,漢室沒有秦代的條件。

當秦之世,秦國的先王們不斷的與西方的戎狄等游牧民族戰斗,好幾任的秦王就是死在與戎狄的戰爭之中的。

通過與戎狄的戰爭,秦人獲得了大片的土地以及草場,可以蓄養戰馬和耕牛。

全盛時期的秦軍,吊打匈奴東胡毫無壓力。

可是,現在的漢室,卻沒有秦人那樣的條件。

自然也就不可能推廣牛耕。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足夠的牛,你再怎么憋也憋不出秦代那樣興盛的牛耕。

劉徹想了想,道:「既然無牛,可以馬耕,用淘汰不用的駑馬來耕地,應該不比牛耕效率低」

沒有牛就不耕地了嗎

劉徹就記得後世的歐羅巴,普遍是用馬來耕地的,也沒見得馬比牛差到哪里去了。

而漢室因為最近數十年卧薪嘗膽,同時也因為匈奴強大的軍事壓力的緣故,建立了許多馬場。

這些馬場中的馬,自然不可能全部都是戰馬。

實際上,戰馬的培育是一件困難的工作,不是什么馬都可以成為戰馬的。

所以,有相當數量的駑馬,流落到了市面上。

因此,劉徹只是在稍稍扼腕以後,立刻就把主意打到了馬身上。

天子劉啟笑著看著劉徹。

這個太子還真是犟啊

不過話又說回來。

馬耕也算是一個傳統了,據劉啟了解,代北雲中等地就流行用馬耕,當年他當太子時,曾有一次隨先帝回到代國,特意去考察一下當地的馬耕,以劉啟的了解,代地的馬耕,並不適合大范圍推廣。

因為,馬比牛聰明啊

想要馴服一匹馬來耕地,跟訓練一頭牛耕地,那是兩碼事。

其次,牛的挽具,跟馬的挽具,又是兩回事。

即使在代地,用馬來耕地的效率也比用牛耕地的效率差一些。

當然,這些事情,天子劉啟並不會告訴劉徹。

在劉啟的思想中,太子嘛,多失敗失敗是好事情。

在太子的位子上遇到挫折,要比以後登基以後一拍腦袋,就做出一些糊塗事強

於是他道:「既然太子信心十足,那朕就等太子的好消息了」

這話聽到劉徹耳中,卻有著另外一種意思。

於是,劉徹拍著胸脯道:「兒臣願以半年為期,將此事辦妥」

對劉徹來說,半年的時間,足夠了

他以太子之尊,親自督促,有幾乎無限的人力物力可以驅使,若還搞不出曲轅犁,弄不出馬耕,那就只能是一個解釋下面的人在忽悠他。r1152

第三百二十二節 研究

中國人最怕認真,尤其是統治階級,一旦認真起來,簡直無比凶殘。

當年,秦始皇掃滅六國之余,還有閑暇修築萬里長城,開鑿連通全國的直道,甚至,只為個人的一個幻想,就建造起了一支龐大的艦隊,將徐福以及三千童男童女送出海外,踏上漫漫求仙路。

劉徹作為漢室的儲君。

他認真起來,所能動員的人力物力,雖然還比不上秦始皇一個手指頭。

但依然恐怖無比。

當劉徹回到太子宮,將他在皇帝面前立下了軍令狀的事情,告訴了群臣後。

整個太子宮上上下下,就像一台上了發條的機器,高效的運轉起來。

只用了三天,三匹代國用於耕地的耕馬以及全新的馬用鞍具就被送到了上林苑里的太子領地思賢苑中。

然後,數十位技術精湛的鐵匠木匠以及曾經在代國管理過當地農業的奴仆以及下人,紛紛來到思賢苑報道這些人,全部都是周遠蠱臬柔以及原本幾個在劉徹這里混日子打醬油的公卿之後搜羅來的。

甚至,周遠還搞來了一百斤鋼材作為實驗所用的耗材天知道他怎么弄來的,反正劉徹自己也弄不到一百斤這個數目級別的鋼。

因此,現在,想要鋼鐵,唯一的辦法就是炒鋼法。

即使少府,一年炒鋼下來,最多也只能出鋼三千斤左右,全天下的諸侯與商人的產鋼量,最多萬余斤。

周遠卻眼睛也不眨一下,就給劉徹弄來了一百斤,相當於全國鋼鐵產量的百分之一

這就讓劉徹有些目瞪口呆了。

不過想想周遠的老爹乃是郎中令周仁,這個事情似乎也就可以理解了。

總而言之。整個太子宮的上上下下,都被動員起來了,人人摩拳擦掌。幾乎讓劉徹以為看到了後世六七十年代天朝為了解決某個問題而組織起來的會戰場面

按照張湯的說法是:主辱臣死,家上即以立下軍令狀。臣等敢不效死

翻譯成直白一點的話來說就是,既然已經上了太子的戰車,那就自然是有進無退。

劉徹越成功,現在,在他身邊的大臣,將來的前途就越大。

反之,輕則罷斥,重則家破身死。

無論如何。在整個太子宮系統齊心協力,萬眾一心的團結之下,只用了半個月,楊毅就帶著工匠們攻克了馬耕的第一個難題挽具。

而另一個問題,很快也被解決。

劉徹讓王道從滎陽征辟來的養牛高手褚強,向劉徹推薦了一位叫張置的人才。

此人,大字不識一個,但有一個優點,那就是會馴馬。

他對馬的習性和習慣了如指掌,而且。以善相馬聞名於燕國。

在把張置招來以後,結合代國已有的馴馬經驗,很快。褚強和張置就聯合摸索出了一條如何讓馬聽話的去耕地,而不是亂撅蹄子,四處搗蛋,消極罷工。

然後,又一個問題冒了出來。

馬訓好了,挽具也設計出來了。

但是,馬還有一個劣勢或者說優勢,與牛不一樣。

牛什么都吃,消化能力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