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9 部分閱讀(1 / 2)

考慮到自己是青州人,並且和孔融禰衡等大臣關系親密,主動要求回避,舉薦老大臣司馬防暫領御史台。

廷尉卿鮮於輔廷尉丞陳好上奏,詳細稟報審訊情況。

治書御史郗慮上奏,彈劾孔融禰衡等大臣,懇求長公主立即下旨羈押所有涉案大臣。

大司馬徐榮太尉荀攸光祿勛張燕廷尉鮮於輔等大臣聯名上奏,目前朝堂上危機重重,為了穩定州郡,請求調換十四名和涉案大臣關系密切的郡國太守國相,並要求這些卸任大吏即刻返京。

丞相蔡邕和眾多涉案大臣關系密切,懇請長公主下旨,請丞相大人暫時回避,丞相府事務暫時由老大臣周忠代理。

左衛將軍衛尉呂布和眾多涉案大臣關系密切,不再適合督領南軍,建議長公主下旨,即刻命其回避,交出兵權,並舉薦右將軍楊鳳暫時督領南軍戍守皇宮。

大司馬徐榮獨自上奏。從穩定當前局勢出發,臣建議殿下在北軍沒有出動的情況下,千萬不要下旨調遣兵馬進京,以免重蹈當年董卓亂國之禍。

「趙雲將軍還在督領北軍嗎」長公主沉默良久,小聲問道。

「趙大人的處境,殿下應該清楚。」李瑋苦笑道,「如果陛下強行下令,讓趙大人出兵,趙大人將承擔發動兵變之責。」李瑋看看坐在邊神情憤怒的蔡邕,搖了搖頭,「丞相大人必須做出選擇,要么主動承認朝廷在招撫策略上有重大錯誤,承擔所有罪責,要么趙大人將」李瑋停頓了下,輕輕嘆了口氣,「趙大人如果出事,大將軍回來後,問題就變得復雜了,而張燕等人可能乘機攫取權柄,導致事態向更加惡劣的方向發展。」

「現在大漢是我主政,不是天子主政」長公主有些惱羞成怒。

「丞相如果拒絕承擔罪責,他可能會涉及謀刺天子案,他隨即有挾持殿下之嫌疑。如此來,殿下手中的權柄就沒了,小天子將在顧命大臣的輔佐下主政。那時,趙雲大人被羈押,張燕指揮北軍出動就不是兵變,而是平叛,是拯救殿下,是大義之舉了。」

「豈有此理」蔡邕慘然長嘆,「這世上還有天理嗎」

「有。」李瑋說道,「只要丞相大人上奏天子,說自己在招撫策略上因為受到了佞的欺騙,差點陷社稷於傾覆之禍,罪責重大,主動領罪請辭,則兵變不會發生,朝堂也會迅速恢復穩定,長安不過是發生了場未遂的謀刺天子大案而已。」

「仲淵,你實話告訴我,陛下在渭橋遇刺是真是假孔融禰衡等人是否參予了行刺」蔡邕激動地說道,「你告訴我,只要你告訴我真話,我即刻請辭丞相職。我就是死了,也要死得明明白白。」

「陛下在渭橋的確遇刺。」李瑋毫不猶豫地說道,「襄陽特使徐庶石韜孟建失蹤,說明叛逆們的確策劃了刺殺天子案。陛下何時到長安,只有朝中大臣知道,因此朝中肯定有大臣參予了刺殺。刺殺天子的目的是什么,相信你們比我更清楚。先帝唯的子嗣突然被弒殺,長安會發生什么長安會崩潰。我們時無法重建皇統,天下將傳遍大將軍弒君的謠言,州郡會背叛,軍隊會背叛,平叛將遙遙無期,中興大業將遭受重創,南北對峙的局面將不可避免地成為現實,大漢將分裂,甚至可能就此傾覆。」

「叛逆們來議和,本身就是個陰謀。很多大臣再上書告誡,但殿下和丞相大人根本聽不進去。」李瑋痛心疾首,「殿下和丞相大人為什么要意孤行為什么原因我們都知道,而這也是導致今日朝堂爆發危機的重要原因。」

「朝堂遭此重創,需要段恢復時間,平叛征伐將不得不推遲。」李瑋恨聲說道,「叛逆們的計成功了,他們贏得了喘息時間,朝廷將為此付出慘重代價,中興大業將受到嚴重挫折,這個罪責難道還不夠大嗎」

蔡邕凄然苦笑。「好,仲淵說得好,我的確罪責重大,我上奏請辭,不過,要等到大將軍回來。」

「此次危機暴露了個我們擔心了很多年的問題,那就是黃巾軍余孽對朝政的侵蝕和控制。過去,張燕等人直躲在大將軍的後面,隱藏得很深,但這次大將軍不在了,他們馬上便跳了出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們將在大將軍回來之前,以陛下的生命為條件,設法脅迫殿下交權,以達到控制朝政的最終目的。」

「這個問題,必須要解決,而且最好是借助此次危機次解決掉,否則後患無窮。」蔡邕嘆道,「可以試想下,如果權柄被張燕等出身黃巾的大臣所控制,長公主和大將軍都將被架空,朝堂上的爭斗將更加血腥和慘烈。」

李瑋愣了會兒,然後手指殿堂之外,神情頗有幾分無奈,「丞相大人,請看看現在的南軍,看看虎賁羽林,有多少將士出身黃巾再看看朝堂上,看看軍隊里,有多少黃巾出身的大臣和將軍解決怎么解決你這不是和整個朝廷,和整個軍隊為敵嗎丞相大人,大漢之所以能走到今天這步,這些出身黃巾的人居功至偉,他們對大漢沒有威脅,他們是大漢中興的柱石。朝廷現在要解決的不是出身問題,不是勢力派系問題,而是中興策略問題。」

長公主和蔡邕的臉色當即變得很難看。

李瑋這句話已經表明了他自己的立場,也可以說是代表了長安朝廷大部分大臣的想法。雖然現在兵變沒有發生,但爆發兵變的原因還在,兵變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為了迅速緩解危機,把爆發兵變的可能徹底解除,當務之急是根除這個原因,也就是中興策略的修改。再說白點,就是削減和制約長公主手中的權柄。

雖然蔡邕有意把矛盾的焦點向黃巾系勢力轉移,試圖讓朝中大臣們為了天子的安危而和張燕等黃巾系勢力發生沖突,從而拖延時間,等待大將軍回來處理危局。但朝中的大臣們顯然不願意這么做,他們迫不及待地想搶在大將軍回來之前,盡可能從長公主手上奪取更多的權力。

長公主應大臣們的要求,下了系列的聖旨,但長公主不願意讓楊鳳到櫟陽,那等於天子和自己兩人的性命都交給黃巾系大臣了,等於拱手讓出了所有的權柄。

長公主也沒有下旨讓呂布回避。呂布已經發誓了,已經說了寧願交出腦袋也不願交出皇宮,她還能怎樣想起呂布昔日對自己弟弟孝獻皇帝的忠誠,長公主又恢復了對他的信任,但她對呂布的手下卻極為忌憚。她再次約見呂布,把長安的情況詳細說了下,請他再考慮考慮,是否讓何風帶部分軍隊進城戍守皇宮,但呂布依舊拒絕,沒有絲毫商量的余地。

長公主氣得淚如雨下。她想起了大將軍,如果大將軍還在長安,呂布敢說半個「不」字張燕等人還敢肆無忌憚地逼迫自己但現在說什么都遲了。

李瑋坐上了馬車。他太累了,回到長安後又是通宵達旦的議事,他要在返程的路上睡下。

馬車還沒有出宮就停了下來。筱嵐拉開車門,跳上了馬車,把抱住李瑋,失聲痛哭。李瑋嘆了口氣,輕輕撫摸著筱嵐的後背,小聲說道:「我身上太臟,已經發臭了。」

筱嵐抱得更緊了,「你能撐得下去嗎」

「我還能支撐。」李瑋笑道,「當年,你拋棄榮華富貴,和我起走了幾千里路趕到西疆,吃盡了苦頭,我這點苦算什么」

「你可以不出頭的,你為什么這么傻,非要出這個頭啊」筱嵐低聲飲泣,哽咽說道。

「我不出頭,丁立和朱魭就死定了。」李瑋痛聲說道,「丞相大人倒了,接下來就要輪到我了。大將軍還要段時間才能回來,他們有足夠的時間置我於死地。丞相大人和我都倒了,還有誰來保護長公主長公主倒了,大將軍把持朝政,大漢重演當年董卓主政幕。北疆武人和士人們完全對立,中間再也沒有緩沖勢力。當雙方的矛盾爆發的時候,也就是社稷敗亡之日,而大將軍的生命也就岌岌可危了。」

「我首先要自救。這幾年,我鋒芒太露,敵人太多了。」

「洛陽大戰前,朝堂上就已經感到了北疆武人即將入朝的危機。如果北疆武人入朝,中興策略上的調整是必然的,而且肯定不利於門閥士族的利益。為了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首要就要打擊北疆人,分裂北疆勢力。丞相大人和些外朝大臣說服了長公主,利用增兵和遷都之議,做了迫使長公主不得不修改官制的假象,這在定程度上為長公主和我欺騙大將軍同意修改官制起到了很好的掩護作用。官制修改了,決策權也集中於中書監了,北疆武人和士人也分裂了。」

「北疆勢力的分裂,長公主在其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但大將軍並不知道。我雖然明知這是個陷阱,但不得不跳,因為我無力阻止長公主,也無力阻止北疆人的分裂,更無力阻止在中興大業推進過程中各種矛盾累積起來的次次爆發。退步說,即使我把修改官制的後果告訴了大將軍,大將軍又能用什么辦法解決增兵和遷都問題難道用刀嗎我因此得罪了大將軍,得罪了北疆武人。同時,因為我部分控制了中書監,和長公主也產生了沖突,只不過長公主掩飾得非常好,讓朝堂上下都感覺到是我控制了朝政。我不敢到中書監任職,正是擔心自己處在風口浪尖上,和大將軍徹底決裂。」

「僥幸的是,大將軍終究是大將軍,他還是相信我。但此刻洛陽已經打下來了,武人入朝的步伐越來越快,中興策略上的沖突也次比次激烈。」

「長公主和丞相大人隨即決定動手,他們的計策很簡單,讓朝堂陷入混亂,讓中興大業陷入危機,迫使大將軍交出兵權,推遲武人入朝的步伐。但大將軍以退為進,以出讓部分兵權來換取武人的入朝,這激怒了長公主和丞相大人,他們做出了個錯誤的選擇,結果掉進了襄陽人的陷阱。」

「朝堂上亂了,朝廷又做出了錯誤的決策,中興大業迅速陷入危機,黃巾系終於忍不住發動了兵諫。但你注意到沒有,僅靠個黃巾系無法發動兵諫,這里面有大將軍的默許和縱容,有太傅楊彪和太尉荀攸的幫助。」

「大將軍距離長安太遠了,等他回來的時候,張燕會在楊彪和荀攸這些人的幫助下,迅速控制朝政,長公主和大將軍都會被架空。我趙雲和呂布都會被殺,北疆人會遭受重創,北疆武人會自相殘殺,最後大將軍能保住河北三州就算非常不錯了。」

「太傅楊彪是孝靈皇帝朝的老臣,他經歷了黨錮之禍黃巾起事洛陽兵變和兩次長安兵變,以他豐富的從政經驗和卓絕的才智,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掌控全局還不是輕而易舉他還有很多和他樣具有豐富從政經驗的幫手,太尉荀攸光祿大夫鍾繇老大臣楊奇許劭司馬防周忠張喜等等。這些關洛和穎汝士人的實力太強了,以丞相蔡邕為首的青兗士人和以太常郭策為首的北疆老代士人,無論是從政經驗還是應對朝堂危機的能力,都根本無法和他們相提並論。」

「當我聽說張燕帶著天子進入北軍大營後,我非常恐懼,我第個念頭就是我要死了。」

李瑋的雙手不停地顫抖著。筱嵐抱著他,深切感受到了從他心底里涌出來的那股強烈的恐懼。

「我要自救,但我需要兵力才能自救。我看到趙能,想到了岌岌可危的子龍,想到了何風,想到了那道手令。當年,大將軍在晉陽城外給我這道手令的時候,我知道了大將軍個秘密。每當他不在晉陽的時候,必定有個人手持大將軍的調兵手令。在我之前應該是鮮於輔大人,那么在我之後應該是誰」

「子泰」筱嵐不假思索地說道。

「對,肯定是田疇,他手上肯定有大將軍的密令。過去,大將軍需要保護長公主,但現在,他要保護小天子,那么這個保護天子的人肯定是子泰。也就是說,張燕和楊鳳其實根本沒有控制北軍。只要子泰拿出大將軍的密令,張燕和楊鳳就死定了。」

「你是說,發動這場兵變的人是大將軍」筱嵐猛地坐直身軀,臉色霎時變得蒼白。

「對,對」李瑋滿頭大汗,眼神變得異常混亂,「大將軍出手了。大將軍臨走之前,巡視了關中各地,也就是說,張白騎梁百武龐德衛峻華雄李雲子率等人都看到了這道密令,只要張燕下令調兵,只要長公主下令調兵,他們就死定了。」

「長公主」筱嵐難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雙唇不停地哆嗦著。

「此刻調兵,就是謀反,就是弒君,就是亂國,誰調兵,就殺誰,這沒有什么不對,大將軍貫如此。」李瑋突然神經質地笑了起來,「大將軍到底還是相信我,告訴了我這個秘密,讓我絕處逢生。」

「你調兵了,你調兵了」筱嵐的淚水突然滾了出來,「你讓何瘋子到了櫟陽」

「我問過了,大將軍臨走前,沒有召見何瘋子,何瘋子根本不知道這道密令,哈哈」李瑋頗為激動地把摟住了筱嵐,在她臉上狠狠親了下,「我拯救了大漢,我拯救了社稷,我救活了整個長安城的白痴,我救活了長公主,我要做丞相了」

筱嵐嚇壞了,用力拽著李瑋的胡子,在他臉上連打數下,「你怎么了你怎么了你不要嚇我你不要說胡話啊」

「年初,大將軍對我說,你應該做丞相了。我嚇壞了,嚇出了身冷汗,我以為哪里得罪了大將軍,在家翻來覆去地想了好幾天,但我就是想不起來,我沒有得罪了大將軍啊現在我知道了,他要對朝堂來番整治,該殺的殺,該趕的趕,要給我鋪路,要讓我做丞相。」李瑋興奮地又在筱嵐臉上親了下,「我真的要做丞相了,不是做夢。」

筱嵐吃驚地望著他,「你是不是嫌命長啊你剛才還在說楊彪大人和荀攸大人他們實力強勁,這丞相怎么輪也輪不到你做。即使你做了丞相,你活在這世上的日子也就屈指可數了。」

「我不做行嗎」李瑋苦嘆,「大將軍說的話,誰敢違抗」

「我說服了何風,把他調到了櫟陽,形成了事實上的兵變態勢,迫使朝堂各方不得不迅速調整計策。張燕不敢動了,想順勢撿個便宜。楊彪和荀攸等人也不敢動了,他們沒想到大將軍竟然給我調兵的權力。也就是說,大將軍可能還有更厲害的後招,他們擔心自己做了出頭鳥,給大將軍塊砍了,馬上把頭縮了回去。局勢至此被我控制。我現在只要協調朝堂各方的利益,盡可能滿足大將軍的要求,這場危機也就悄然度過了,我也就可以做丞相了。相反,我如果沒有處理好這場危機,我這顆腦袋也就沒了。」

筱嵐震駭無語,良久才問道:「長公主怎么辦」

第二卷亂世豪雄篇第十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節

李瑋打開車門四下看看,吩咐車隊繼續前進。

「長公主的問題,要放到六年後去看。」李瑋示意筱嵐坐到自己的對面,臉上的興奮之情已經盪然無存,轉而代之以滿臉的憂郁和不安。

「在天子沒有主政之前,由長公主主政,這是孝獻皇帝駕崩後,朝廷的致決定,不會更改,其原因就是為了防止大將軍獨攬權柄重演董卓亂國之禍,而大將軍也極力贊同。大將軍和我們的看法樣,任何人都會隨著形勢的變化,時間的流逝和權勢的增長發生變化,誰都不敢保證自己在幾十年的歲月里始終如,所以保持朝堂上的權力平衡直是我們共同的追求目標。當年的晉陽危機,今天的長安危機,無不是因為朝堂上的權力失去了平衡而導致。每當危機解決了,朝堂上的權力平衡了,朝廷就能維持段時間的穩定。如此周而復始,雖然紛爭不止,流血不止,但至今為止,朝廷還沒有出現後宮外戚和權臣亂國之禍,這也是中興大業能穩步走到今天的重要原因。」

「所以,長公主也罷,大將軍也罷,外朝大臣們也罷,都把制造朝堂危機當作了維持權力平衡的唯工具。」

「為什么會這樣難道維持朝堂上的權力平衡,非要冒著傾覆社稷的危險制造場又場的危機嗎不是,用制造危機的方法維持權力平衡只是種非常手段,種迫不得已的手段,正確的辦法應該是用大漢律來維持。大漢的天子,大漢的臣子,大漢的後宮,大漢的外戚,甚至大漢後宮里的宦官,只要遵從於大漢律,則國泰民安,國富民強。然而,縱觀歷朝歷代,沒有人能做到這點,沒有人視律法為最高權威。從皇帝到奴隸,只要抓到絲毫的機會,他們就肆意踐踏律法。結果王國有興衰,朝代有更替,除了不變的江山,其它的時時刻刻都在變。」

「今天的大漢律已經失去了它應有的威嚴,其原因非常多,但其中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皇權的衰落。要想中興大漢,首要之務是重振皇權,皇權威儀四海,則大漢律就能恢復它至高無上的地位。但從目前的天下形勢來看,重振皇權的難度非常大。」

「如何才能重振皇權朝堂上的爭論非常大。有大臣認為重振皇權的首要之務是皇統的選擇。如果皇統出了問題,大漢即使中興了,國力強悍了,威震宇內了,也不過曇花現。有大臣認為重振皇權的首要之務是重振律法至高無上的權威。有大臣認為,重振皇權的首要之務是社稷的穩定,是國力的重建,而其基礎就是強悍的無堅不摧的武力。」

「今天的朝廷沒有個強勢的皇統,沒有個強有力的核心,因此導致朝中各方在中興大業策略上的分歧越來越嚴重。隨著中興大業的不斷推進,這種分歧將越來越大,矛盾也將越來越激烈。」

「這就是長安危機的根源。朝堂上頻繁的危機雖然維持了權力的平衡,但也嚴重影響和阻礙了中興大業的推進,這種局面如果不能迅速得到改善,社稷終究有天會在愈演愈烈的危機中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