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8 部分閱讀(2 / 2)

張燕臉上的笑容也有點僵硬了。如果沒有大將軍的書信,他不會旗幟鮮明地支持李瑋,畢竟這要冒很大的風險。但李瑋得隴望蜀,「胃口」越來越大,這讓他不由自主地產生了絲不祥的預感。如果任由李瑋這樣持續不斷地改制改下去,會不會有天「改」到軍功階層,「改」到自己頭上

田疇心驚肉跳,小心翼翼地問道:「仲淵兄,除了墾田戍邊之策,你還有新的改制之策」

「當然」李瑋仰天打了個「哈哈」,臉顯憤怒之色,「年初,朝廷為了奪回被門閥富豪們搶去的財富,制定了套改制之策,結果阻力重重,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甚至賠上了鄭玄大師條性命,才勉強得以頒布實施。我們付出的代價太大了,尤其對九品官人法的妥協,更是為社稷安危埋下了隱患。事後我越想越後悔,我覺得大司馬的擔憂非常有道理。」

「我們可以仔細回想下察舉制的弊端,由此可以推測出這個九品官人法的弊端。將來門閥世家勢必會因此法而得以鞏固和壯大。看看今日的關西楊家汝南袁家關中馬閥冀州崔家等大門閥,哪家不是門生弟子成百上千,勢力遍及朝野上下此法如果大力推廣,兩代人之後,這朝堂內外還有我們後代的容身之地嗎靠這些吃大漢的肉,吸大漢的血,置大漢利益於不顧的門閥世家們的後代能讓大漢中興,能讓大漢繁榮昌盛」李瑋鄙夷地撇撇嘴,「做夢去吧。」

「怎么你有更好的選拔辦法」張燕急忙問道。

「我沒有更好的辦法,我只能把選拔制度稍稍改下,以便對我們更有利。」李瑋看看屋內眾人,笑著問道,「請問幾位大人,你們參加過朝廷的試經儒家經文考試嗎」

眾人都搖搖頭。

「我參加過次。」李瑋說道,「正是那次試經,我成績出眾,才被朱俊老師看中,拜在他的門下。如果沒有那次試經,我也沒有今天。」

「朝廷很少通過太學試經的方式選拔人才。」徐榮說道,「由於朝廷的察舉年年舉行,郎署里的郎官人滿為患,所以般情況下,試經要很多年才能進行次。你機遇很好啊。」接著他略略皺眉,疑惑地問道,「你想以試經的方式選拔人才」

「對,太學諸生只要通過試經,馬上就可以取得入仕資格。」李瑋說道,「只要有才能的人,都可以參加試經。試經也是三年次。第年在各郡試經,成績優異者第二年到州府參加試經,第三年到京城太學參加試經,考試合格者,即可入仕。」

李瑋很興奮,滔滔不絕地詳細解說了「試經選拔制度」和具體的選拔考試方法。

「它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嚴重打擊了門閥世家的實力,削弱了他們的權勢,減小了他們對社稷的危害。」李瑋很興奮地說道,「此策實施後,不管你是研習今古文經學的儒生,還是研習新經的儒生,只要你有真本事,考試成績優異,你就可以入仕為官,這比察舉制九品官人法更加公平公正,相信各地的儒生們肯定會支持和響應。我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嘛。」

「另外,為了盡可能挖掘和發現人才,我們也不要只考試儒家經文,還可以考試史學律法辭賦琴棋書畫,各種各樣的人才都可以通過考試入仕嘛。」

「好辦法,好辦法。」田疇連聲贊道,「現在朝廷需要大量的官吏,靠三年次的九品官人選拔人才,數量太少,這個試經制度正好可以彌補九品官人法的不足。中正也是人,他在品評儒生的時候不可能面面俱到,再加上門第人情等因素,勢必會遺漏太多人才。實施試經選拔制度後,這些人如果不能通過中正獲得資品,還可以通過試經取得資品,這樣來,儒生入仕的途徑多了,朝廷得到的人才也就多了。舉多得,舉多得啊。」

張燕沉吟良久,擔心地說道:「從長遠來看,試經選拔制度不問門第,只論才學,的確有利於朝廷選拔人才,而且短期內對那些研習今古文經學的儒生們來說也非常有利。只是,這兩種選拔制度起實施,必定有輕有重。試經選拔制度不利於門閥世家擴大和鞏固自己的權勢,所以他們會想方設法反對,如果九品官人法為重,那將來」

「現在朝政控制在我們手上,我們可以利用各種辦法迅速擴大試經選拔制度的影響力。比如擴大選拔人數,任用官吏時主要傾向於試經選拔的儒生,試經選拔的前幾名可以直接入朝為官或者到地方上出任秩俸千石的縣令等等」李瑋毫不在意地笑道,「試經選拔制度是個新制度,九品官人法也是個新制度,但由於試經選拔制度更顯公平公正,可以給儒生們帶來更大的利益,毫無疑問會得到大多數人的擁護。而失去了儒生們支持的九品官人法難以為繼,很快便會消失。」

「如果門閥富豪們堅決反對怎么辦」徐榮面有難色,「不能把他們逼得太狠了,狗急了都要跳牆,何況人」

「是啊,仲淵,這個時候血腥肅貪,後果難測啊。」張燕也勸道,「長公主甩手走人,其意思很明顯,她就是堅決不同意殺人。如果長安出了什么亂子,影響了中興大業,我們的麻煩就大了。」

「事情鬧到這種地步,不殺人行嗎」李瑋冷笑道,「大漢律的尊嚴在哪朝廷的威信又在哪如此姑息縱容,吏治怎能不敗」

「你想殺多少」徐榮有些生氣,怪吞吞地問道。

「這要看他們願不願意向朝廷低頭願不願意俯首帖耳,不再和朝廷明爭暗斗。」李瑋從案幾上拿起卷文書,打開,然後放到了徐榮面前。

徐榮面顯驚色。張燕和田疇圍了上去。

「重修刑律」田疇吃了驚,「仲淵兄,你瘋了殿下不會答應的。當年在晉陽的時候,朝中大臣曾三番兩次上奏要求修改刑律,但都被長公主斷然拒絕了。」

「現在長公主不在長安,代理國事的是大司馬。」李瑋淡淡地說道,「刑律如果不改,這次不是死個人十個人的問題,而是死幾千人的問題。」

「重修刑律,事關重大,我豈敢擅自做主」徐榮搖搖頭,苦笑道,「仲淵啊,你現在不但逼著他們低頭,還要砍他們的腦袋。在砍腦袋之前,還要逼著他們把自己的墳墓挖好,你是不是太過了」

「是嗎」李瑋笑了起來,把案幾上的文書把搶了過來,「既然他們不願意給自己挖坑,那只好把屍體丟到亂墳崗喂狼了。」

「仲淵」張燕望著李瑋,神情凝重地問道,「你肯定長公主會答應」

「諸位大人」李瑋嘆了口氣,無奈地說道,「自古以來,凡推行改制強國的人不管成功也好,失敗也好,下場都很慘,很少有人能獨善其身,安享晚年。修改刑律,刪繁就簡,化重為輕,約法省刑,說白了,就是為了我們自己。今天這個機會太難得了,如果錯失良機,將來再想逼迫長公主修改刑律,比登天很難。」

屋子里的氣氛頓時冷了下來。

「門閥世家商賈富豪們能說服長公主嗎」田疇擔心地問道,「這么多年了,何曾見過長公主松口」

「這次她定會松口。」李瑋臉上露出了絲苦澀,「因為她決心要收回失去的權柄了,她認為皇權受到了欺凌,她要反擊了,而她依靠的力量就是我們的對手。」李瑋把文卷隨手丟到了地上,「這就是推行改制的代價。不管哪個朝代,到了這種關鍵時刻,總會有人付出生命。」

徐榮落寞笑。張燕嘴角掀起絲不屑,「殺這么多年了,也不在乎多殺幾個。」

十月十八日,司隸校尉張遼奉命抓捕均輸令麴忠。

同日下午,太倉令徐陵被「請」到了司隸校尉府。

黃昏,太傅楊彪御史大夫荀攸大鴻臚袁耀廷尉卿陳群同坐車,前往麒麟殿拜會大司馬。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楊彪雙目緊閉,仰天長嘆,「直以來,我們都在竭盡全力制約皇權削弱皇權,誰知今天卻落到如此地步看樣子,相權過度膨脹,的確禍國殃民啊。」

「先賢們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也同樣解決不了。」荀攸眉頭緊鎖,異常沮喪地說道,「制衡,制衡到底什么樣的官制,才能完美解決皇權和相權的制衡,保持朝堂上的權力平衡」

「算了,不要討論這種事了,還是想想怎樣度過難關吧。」廷尉卿陳群小聲說道,「聽說,巴蜀的劉磐病了,撤兵回到了成都,武都戰場已經停戰。不出意外的話,左將軍顏良右將軍文丑很快就會帶著北軍返回長安了。」

楊彪駭然睜開了眼睛,「真的」

第二卷亂世豪雄篇第十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九節

麒麟殿。

尚書令田疇和大司馬府長史陳衛把三位大人引進了尚書台。

「大司馬呢」太傅楊彪見徐榮沒有親自出迎,心里有些不安。這個時候徐榮的態度至關重要,如果他也完全倒向了李瑋方,事情就再也沒有回旋余地了。

「大司馬三天三夜沒睡了,他太累了」陳衛躬身解釋道,「剛才和我們議事的時候,不知不覺睡著了。如果三位大人不介意,就讓他稍稍睡上片刻吧。」

陳衛的話還沒說完,就聽到不遠處的書房內傳來聲響,接著就聽到尚書趙行驚慌失措的叫聲,「大司馬大司馬你怎么了」

田疇等人駭然心驚,飛步沖進書房。書房內堆滿了奏章文卷,幾乎無處下腳。徐榮正在趙行司馬朗王凌等人的攙扶下搖搖晃晃地站起來,看到楊彪荀攸和陳群後,非常尷尬地笑了笑,「失禮了,失禮了剛才聽到三位大人說話,准備出門相迎,誰知手腳麻痹不聽使喚,竟然摔倒了。失禮失禮」

「你要注意休息,不要這樣拼命,如果你倒下去了,我們還能指望誰」楊彪看到徐榮沒事,如負釋重地嘆了口氣,語雙關地說道。

徐榮不置可否地笑笑,伸手請三人坐下,「請你們來,是想商量下修改刑律的事。」

「修改刑律」楊彪荀攸和陳群互相看看,頓時明白了徐榮的意思。看來,徐榮還是站在了李瑋邊,要以整肅吏治為名強行推行改制了。至於修改刑律,不過是朝廷做出的種妥協姿態而已,並不能改善門閥世家們當前所面臨的困境。

本朝立國後,因為約法三章太疏太寬,無法有效制裁違法犯罪,於是丞相蕭何重修律法,制定了九章律。九章律承襲秦制,在源於李悝法經的「六律」盜賊囚捕雜具基礎上又增加了戶興廄三篇。九章律是以刑律為主體的法律,是大漢律法的核心。

後來太常卿叔孫通參照古代和秦代的禮儀又制定了旨在維護皇帝尊嚴和權威的傍章律十八篇。孝武皇帝年間,御史大夫張湯制定了關於宮廷警衛方面的越宮律,太中大夫趙禹制定了關於朝賀方面的朝律,亦名朝會正見律。另外還有大樂律祠令祀令等律令。

這四部律法共六十篇,也就是所謂的大漢律法。

丞相李瑋要修改的就是九章律。其中主要修改內容是刑罰重罪十條和出錢負罪觸犯刑律的人繳納若干金錢或谷物以獲取免除刑罰的辦法。

本朝律法承襲秦朝,刑罰和大秦朝的相差無幾,包括死刑徒刑和恥辱刑。

死刑很殘忍,有戮磔碎屍腰斬梟首棄市夷三族父族母族妻族等等。本朝孝文皇帝前元十三年公元前167年,曾經發生了緹縈上書救父事,孝文皇帝以此為契機,修改了刑律。當時是丞相張蒼和御史大夫馮敬等大臣共同議定了修改方案,把肉刑改為打板子。原來被判砍腳的,改為打五百板子。原來被判割鼻子的,改為打三百板子。不久,孝文皇帝就正式下令廢除了肉刑,接著又廢除了連坐刑連坐,就是被牽連同辦罪。

廢除肉刑看上去是件好事,但實際執行起來弊端很多。有些犯人打上五百或三百板子後,馬上就死了。這樣來,無形當中加重了刑罰。後來到了孝景皇帝朝,又把打板子的刑罰減輕了,弊端才稍稍有所緩解。

重罪十條就是反逆大逆叛降惡逆不道不敬不孝不義內亂,這是朝廷嚴厲打擊的對象,犯此十罪者,殺無赦。

出錢負罪制從本朝初年就開始了。朝廷出售免刑權,繼而取得財政收入,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朝廷聚斂財富的種特殊手段。

本朝四百年來,西北兩疆戰亂不止,不得不大量用兵,修建長城和邊塞要隘,軍資開支極其龐大。為了增加賦稅,朝廷想盡了辦法,實施了各種措施,而贖罪收入就是增收的種辦法,占據了賦稅收入很大部分。孝惠皇帝元年公元前194年,朝廷曾下旨,民若有罪,入贖六萬錢可免死罪。而孝武皇帝在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也曾下令,死罪入贖錢五十萬,則可減死等。光武皇帝中興之後,朝廷財賦度緊張,贖罪范圍大大擴大。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朝廷下旨,從死刑到最輕的刑罪都可以入縑免刑。

出錢贖罪,對朝廷來說是聚斂財賦,對有錢人來說可以免除刑罰,但對貧窮者來說,卻是不公平。本朝有名的大儒司馬遷就因為無錢贖罪,遭受了宮刑。所以說,出錢贖罪在本質上是個弊政。

這次李瑋修改刑律的力度非常大。

他首先精簡了法律條文,並將法經中的具律改為刑名,置於律首,然後又在刑名後增加了法例律,豐富了刑名總則的內容,同時又對刑律部分重新做了編排和擴充。新刑律不但充分體現了刑寬禁減的原則,在很大程度上也維護了皇權和相權,保護了新政諸策,尤其對土地兼並和賦稅制度給予了特殊的重視。

新的刑律把刑罰設為五等,分別是笞杖徒流死五刑,並減輕罪罰力度,徹底廢除了重罪連坐以及黥劓斬左右趾等肉刑。過去孝文皇帝廢除連坐和肉刑,只是針對重罪十條以外的罪犯。這次李瑋改到底,徹底廢除了。

重罪十條改為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其定義和過去相比,有某些不同。但就是這些定義的差別,可以讓很多人逃離殺無赦的懲罰。

出錢贖罪制在朝廷第次改制的時候廢除了,因為其弊端太大,也不符合「亂世當用重典」的原則,現在李瑋又把它恢復了,而且其贖罪的范圍非常大。從最輕的「杖十」到死刑,都可以出錢贖罪。這樣既增加了朝廷的賦稅收入,又緩和了各階層各勢力之間的矛盾,同時也符合「與民修養」的國策,短期內對社稷穩定還是非常有利的。

另外,李瑋在「出錢贖罪制」的基礎上還增加了個「官當制」,允許官吏以官爵折抵罪刑。不過,李瑋尤嫌不足,他依據周代的「八辟」制,別出心裁地創造了個「八議制」,規定大漢有八種人犯罪必須交由皇帝親自裁決或依法減輕處罰,但犯了十條重罪者,不在八議論贖之限。

「官當」和「八議」制對門閥世家官僚士人極其有利,當然了,對北疆系的文武大吏也同樣有利。很明顯,李瑋這是在為自己預留退路。

李瑋修改九章律,目的不言而喻,就是對門閥富豪們做出妥協。

黃猗的案子牽連甚廣,如果繼續追究下去,很可能演變成「謀反謀大逆」。旦此案的性質被定為「謀反謀大逆」,那么所有受牽連的人都要掉腦袋。在目前這種情況下,門閥富豪們肯定要妥協,要退讓,但問題是,必須給他們個能接受的退讓底線,這個底線就是保住腦袋,保住財富。

依據新刑律,所有的罪犯都構不成「重罪」,包括主犯黃猗麴忠在內,他們都可以出錢贖罪,可以「官當」,有些人甚至還能依據「八議」制度免除所有的懲罰。比如受到牽連的太傅楊彪大人,只要長公主和天子不予追究,他還是可以繼續擔任太傅職。

楊彪荀攸和陳群仔細看完李瑋的刑律修改草案後,頓時松了口氣。僥幸,僥幸,這位氣勢洶洶的丞相大人總算手下留情,沒有象上次樣,揮起屠刀殺到底。

「怎么樣」徐榮慢條斯理地問道,「諸位大人可有什么意見」

「丞相大人乃天縱之材,我們望塵莫及,提不出來什么更好的建議。」楊彪笑道,「我想問問大司馬,朝廷此次整肅吏治,要到什么時候為止」

徐榮笑笑,從身後拿出卷文卷,放到了楊彪面前,「丞相大人打算對九品官人法做出修改,這是他的奏疏,請你們看看。」

三個人都愣住了,望著案幾上的竹簡,半天沒說話。李瑋這是什么意思他不打算實施「墾田戍邊」之策了

「九品中正制的選拔辦法來源於察舉制,雖然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察舉選拔制度的弊端,但實施時間久了,類似於察舉制的弊端還是會出現,不能從根本上保證朝廷對人才的需要,所以」徐榮看看三人,神色平靜地說道,「丞相大人有意把試經選拔作為本朝的主要選拔制度,把九品中正制作為輔助選拔制度。」

本朝的試經選拔直是輔助選拔制度,現在李瑋突然要把它改為主要選拔制度,玄機何在

楊彪等人時沒有抓到關鍵,各自凝神沉思。

「新經兼采了今古文經學兩家之長,它的優勢顯而易見,作為官學,它的地位不可動搖。」徐榮緩緩說道,「那么,今古文經學是不是就此走向衰落,直至消失呢當然不可能,這點是今古文經學兩派儒士們的共識。」

「新經之所以能出現,得益於今古文經學長達兩百多年的爭論。從過去的歷史來看,今古文經學兩派之間有四次聲勢浩大的論辯,每次論辯都促進了經學的發展,而最後次論辯,就是碩儒何休大師和鴻儒鄭玄大師之間的論辯,直接導致了新經的出現並開始廣為傳播。」徐榮手捋長須,微微笑道,「經學要想發展,就要有爭論,有了爭論,各學派才能進步。比如今年長安的經學大論辯,就促使新經學派開始重注典籍,剔除各經注疏中的讖緯。而古文經學派因為從論辯中吸收了新經的很多優點,也開始重注典籍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