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四章 寧家的糾結(1 / 2)

接下來的兩日,蘇雲朵先回了趟東明坊道別,一是提前向陸老太太和寧氏道別,二是親自去錦綉坊看看,與石氏通通氣,三也是過來安撫一心想跟著他們去勃泥城卻未能如願的蘇澤臣。

從東明坊出來見天色尚早,又特地拐去華陽街探望外公外婆。

去年陸瑾康前往北邊城的時候,寧忠平是跟著一起去的,參加了翻越勃泥山脈深入敵後的行動,雖說受了些傷,好在不是什么大傷,倒是攢了不小的軍功。

聖上按功論賞,寧忠平也跟著升了官職,而且還是大大地向上跨了一大步,如今已是正五品官員。

雖說在京城的大街上隨便碰一個都有可能是三品、四品的官員,一個五品武官真的沒什么,可是對於寧家這種起點的家庭,卻足夠他們喜出望外。

試想寧忠平五年前還只是秀水縣威武鏢局的一個鏢師,而寧家也只在秀水縣黑水鎮開了個小雜貨鋪,日子也不過比別人家過得略好些,不至於挨餓受凍罷了。

寧忠平走鏢無意中救了一對母子,沒想到與如日中天的鎮國公府搭上了關系。

正是寧忠平這次無意相救,有了蘇誠志一家認祖歸宗的契機,寧家才能進京,寧忠平也才有機會進入官場並步步高升。

這一切似乎都在冥冥之中,卻也有因有果,除了好人有好報,自然也離不開寧忠平自己的努力。

只是寧家沒有什么底蘊,雖說寧家的生意越做越大,生活也過越好,可是在諾大的京城最多也不過小富罷了,要說貴越是遠遠談不上的。

寧忠平心里十分清楚自己能夠升這么快,有自己的努力,卻也離不開鎮國公府的支持,他若還想更進一步,需要更多的軍功。

要博軍功,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前往戰場,但是自東凌國大敗北辰國,北辰國不得不與東凌國議和之後,連蠢蠢欲動的柬鷹國也跟著偃旗息鼓了。

得知聖上有意派陸瑾康前往勃泥城,寧忠平心動了。

雖說陸瑾康此去勃泥城只為完善勃泥城的防務,要博軍功並不容易,可他心里明白得很這依然是個機會,特地向陸瑾康提出要跟著他去勃泥城。

陸瑾康比誰清楚寧家上家最需要的是什么,同時也清楚蘇雲朵對寧家和寧忠平的感情,就算寧忠平不開口,他也不會放過這個可以提挈寧忠平的機會。

既然寧忠平開了口,陸瑾康在挑選隨行官員的時候,挑的第一個人就是寧忠平。

雖然經過數的調養,沈氏的身子有了長足的進步,比起一般人還是要弱許多,加之寧華臻已經啟蒙,家里實在離不得人,故而沈氏和寧華臻都不會跟著同去。

倒是寧家大房最小的兒子寧華有,得知寧忠平即將前往勃泥城,就一門心思想要跟著他們一同前往。

寧華有與蘇澤軒同齡,是寧家這一輩中除了剛開蒙不久的寧華臻以外的唯一讀書人。

寧家因為在黑水鎮開了個雜貨鋪,又有寧忠平走南闖北保鏢抑得血汗錢,家境說起來還算不錯,寧華安三兄弟都被送去讀書,只可惜上面兩兄弟比起去私塾讀書更愛跟著寧忠平習武,只有寧華有表現出對讀書的熱愛,而且也很有些天分。

那個時候寧忠平和沈氏沒有自己的孩子,家里長輩們商量著若寧忠平四十依然無子,打算將寧華有過繼給寧忠平為嗣子。

雖說寧忠平和沈氏更希望有個自己的孩子,如今也的確有了自己的兒子,不過夫妻倆對寧華有始終都有著不同的情分。

寧家到了京城之時時間有些不太湊巧,過了京城學堂書院招生的時間,寧忠平到處打聽,終是替寧華有找了家不錯的私塾,讓寧華有不至於失學。

待第二年春,寧華有成了蘇氏族學一名新生,很得先生們的喜愛。

一晃幾年過去,已經成為京城一員的蘇澤軒已然通過了秀才試,已經是一名小秀才了,可寧華有卻連場都沒下過,這讓寧華有十分苦悶,卻也無可奈何。

因為寧家祖籍在燕山府的秀水縣,根據科舉制度,寧華有要下場參加科舉,就得從秀水縣的縣試開始一步步走向京城的會試。

寧華有是寧家大房最小的孩子,雖說十五歲的年齡在這個普通可以成親的時代,並不算小了,可要讓他獨自一人回秀水縣參加考試,寧家從上到下卻沒一個能放心的。

於是眼見著與自己一般大的蘇澤軒已然是個小秀才,而自己卻連下場試試的機會都不曾有,寧華有的心里自然有著各種情緒。

如今已是六月初,今年各地的縣試、府試和院試已經結束,寧華有再一次錯過下場的機會,他將目標放在明年,只是家里總不放心他一人獨自回燕山府,他明年回燕山府參加考試的事依然還沒有定論。

如今突然有了這樣一個機會,自然不肯放棄,不過寧華有並沒有與家人明說,只說自己要借此機會去外面看看,增長增長見識。

總之寧華有想跟著寧忠平前往勃泥城,名為游學,實則目標是參加明年的縣試、府試和院試。

寧家長輩們連寧忠平去勃泥城都表示反對,心里糾結得很,對於寧華有一個讀書小郎跟著去勃泥城自是多方勸阻,堅決反對。